安全和机械化是小煤矿的根本出路
广西百矿集团公司那怀煤矿
那怀煤矿原属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县办小煤矿,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年,矿井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构造多,煤层赋存在软岩地层中,又薄又不稳定。1970年投产后,由于采用木支护、炮采炮掘的落后工艺技术,加上“以掘代采”,生产系统混乱,矿井通风困难,巷道变形快,自然发火严重,事故多发,生产效率低,实际年产量从来没有达到过2万吨,企业经营亏损严重,在上世纪90年代末已濒临倒闭。2001年,那怀煤矿被百色矿务局(后改制为百矿集团有限公司)兼并,扩建为生产能力15万吨/年,但由于仍采用落后的炮采炮掘工艺,矿井新老系统相连,生产系统复杂,原有的通风困难、巷道变形快、自然发火严重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每年治理火区隐患就要停工停产3个月左右,生产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矿井安全生产状况差、生产效率低,生产经营仍然是举步维艰。
面对重重困难,2007年,百色矿务局狠下决心,对那怀煤矿实施脱胎换骨式的综合机械化改造。2008年改造完成后,矿井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到60万吨/年,职工人均收入也由每年不足1万元提升到7万元,并彻底改变了安全生产被动的局面。近年来,已连续4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化矿井等级,先后荣获“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示范矿山”等荣誉称号。2014年,矿井实现产值1.5亿元、利润5000万元,实现安全生产8周年,截至2015年5月底,连续安全生产3267天。矿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那怀煤矿已由一座濒临关闭的县办小煤矿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安全高效煤矿,走出了一条复杂地质条件下小煤矿持续、健康、科学、安全发展之路。
主要做法是:
一、解放思想,坚定推进机械化改造的信心
多年来,“广西煤矿不适宜机械化开采” 成为业内专家的定论。虽然百色矿务局突破思想、技术、装备上的障碍,2005年在东怀煤矿勇闯“禁区”,利用两年时间将原设计生产能力21万吨/年的小煤矿成功改造成了广西第一个实施综合机械化开采的矿井,但东怀煤矿是广西所有煤矿中为数不多的煤层赋存条件比较好的矿井。与东怀煤矿相比,那怀煤矿地质条件要复杂得多,特别是煤层厚度仅1.2~1.6米,变化大、大小断层多、火区多,按照以往机械化开采的经验,绝大多数专家及职工认为那怀煤矿难以复制东怀煤矿的成功经验。同时,百色矿务局自身资金缺乏,金融机构又不愿意贷款,那怀煤矿当时的年产值仅有 300万元,而要搞机械化改造,一套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就要 2000 多万元,资金问题也是一个巨大的“拦路虎”。面对重重阻力和压力,在自治区有关部门和百色市党委、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百色矿务局没有在专家的“定论”面前裹足不前,决心继续勇闯“禁区”。先后多次组织技术骨干到全国先进煤矿学习考察,并反复与装备生产厂家及科研单位研究讨论,优化技术设备选型,把其他单位成功发展机械化的典型案例与自身资源条件相比对,寻求在技术、装备上搞机械化的可行之路。大量的调研和论证表明,在资源条件相对复杂的那怀煤矿搞机械化改造是有把握的。在此基础上,为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心聚力,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思想解放大讨论,使得那怀煤矿全体干部职工对推进机械化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支持到支持,从不赞成到赞成,广大干部职工一致认识到,只有实施机械化改造,才是那怀煤矿安全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为了解决机械化改造的资金缺口,在百色市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下,那怀煤矿敢为人先,引进民间投资,在国有控股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实施混合经济形式的矿井合作开发模式,既解决了资金缺口问题,又优化了办矿模式。
二、克服困难,努力实现综合机械化采掘
目标确定后,需要的就是坚实的推动,而实现了综合机械化生产后,那怀煤矿安全条件和生产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煤炭回采率提高了25%;平均回采工效由原来的
2吨/人·天提高到 60吨/人·天;原煤全员工效由原来的0.27吨/人·天提高到7.8吨/人·天;矿井用工由650人减少到不足300人,采煤工作面每班作业人员不足20人。主要的措施有:
一是做好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工作。针对矿井技术力量薄弱问题,原百色矿务局从各矿井抽调各类工程技术人员、井下骨干到专业厂家培训和同类机械化矿井跟班学习;综采设备安装和联合运转和试生产期间,聘请设备厂家的工程技术人员到矿指导设备的安装与维护使用;聘请大型煤矿企业经验丰富的综采专家为技术顾问。
二是实施综掘锚喷一体化。为掌握巷道综掘锚喷支护技术,原百色矿务局领导班子亲自带班、那怀煤矿全体技术人员及职工连续几个月蹲在井下,“边实践、边改进、边完善”,认真摸索综掘锚喷支护技术在那怀煤矿应用的经验。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综掘锚喷支护技术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当年引进,当年实现多项突破:12-14平方米大断面巷道施工,单机掘进日进尺突破30米,月进尺突破700米,比人工炮掘提高了近10倍。得益于综掘锚喷支护技术的应用,巷道支护方式也从被动式支护向主动式支护转变,机械掘进也大大减少了以往炮掘对巷道围岩的破坏,巷道变形、片帮现象大幅减少,木材、钢材消耗大幅减少,巷道支护和维护费用大幅下降。降低了掘进成本,提高了安全保障能力。
三是实施综采综掘一体化为核心的机械化改造。针对煤层薄、变化大、断层多、煤层自然发火严重的情况,引进薄煤层综采综掘生产工艺技术,全部淘汰了炮采炮掘等落后工艺;围绕综采综掘技术的应用,先后对矿井通风系统、供电系统和运输系统进行了改造。安装了广西第一条1.5公里的大倾角可变坡强力皮带输送机,实现由井下综采工作面直通地面煤场的一站式自动化集中控制运输;废弃了矿井原有的所有老系统,使矿井生产系统得到优化、变得简单,有效解决了巷道变形严重、通风困难、回采工作面小面接大面、大面接小面等问题,特别是彻底消灭了自然发火区。
三、管理强矿,不断构建完善安全管控体系
在全面进行生产系统机械化改造的同时,不断总结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创造了“123456”安全管理模式,实现了安全预控贯穿全过程、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全覆盖、安全动态监管辐射全方位。
一是牢牢树立“零死亡”一个安全理念。以“零死亡”理念为目标,全面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红线、底线意识,引导职工敬畏生命、敬畏安全,消除“麻痹、侥幸、轻视、情绪”等心理,促进职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安全意识由“被动防范”向“主动策划”转变。
二是着力“宏观系统化、微观单元化”两个抓手。宏观管理上以装备先进、系统集成、安全高效为方向,大力推动信息化、标准化与机械化的融合,确保生产、供电、提升运输、排水、通风等各大系统运转正常和稳定,全面构建有效预防重特大事故的长效机制;微观管理层面深入落实“预警、预防、整治、培训、责任”五要素安全管理,全面推行安全风险评估、“三位一体、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制度,确保安全预控贯穿全过程、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全覆盖。
三是构建三级责任主体。明确了百矿集团、二级(子)公司、那怀煤矿的安全生产三级责任主体,实行优秀、良好、合格(不允许存在不合格等级)的三级安全绩效周评定,建立三道隐患整治关,形成了季度大排查、月度大检查、周专项督查的隐患整治体系、联动安全监管网络。
四是在空间、时间、内容、形式四个层面上加密安全文化建设活动。通过开展“我的岗位无差错、我的行为不违章”入井宣誓、事故当事人“现身说法”、矿嫂下井问平安、夫妻携手承诺保平安、文艺下基层送安全文化知识等职工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使安全文化根植于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每个员工,引导安全文化从制度化向人格化转变。
五化模式管控煤矿安全生产。在持续深入推进机械化建设的基础上,与科研院所合作,推进完成了“矿井工业以太环网+现场总线”为平台的“五大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实现对矿井的各种危险源和安全隐患智能分析、预警处置以及联网监管、下井人员的全程跟踪定位和井上、井下点对点的小灵通直接通话,打造“数字化安全矿山”;以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中心,实现作业环境标准化、施工标准化、岗位操作标准化,实现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推行准军事化管理和岗位规范管理,打造出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专业化管理团队;通过井下作业环境优化、矿井地面生产系统改建、矿工生活居住环境配套,构建了生产、生活优良环境。
六是设立六道现场安全管理防线。百矿集团领导值班、那怀煤矿领导带班,队领导跟班,班长直接负责,安全网员定点检查,安监员分片巡查,层层设防,层层把关,各负其责,实现了安全监管重心下移,关口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