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生产网!

文化引领 过程控制抓关键 同心铸安 精细管理保安全

作者:煤矿安全网 2015-08-05 21:11 来源:煤矿安全网

文化引领 过程控制抓关键 同心铸安 精细管理安全

陕煤化集团神南红柳林矿业公司

陕煤化集团神南红柳林矿业公司是一家国有大型股份制企业,矿井核定生产能力1500万吨/年。近年来,红柳林公司不断强化安全“红线”意识,牢固树立煤矿“零死亡”理念和目标,以安全文化建设为切入点,以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实现了安全生产管理由物本管理到人本管理再到心本管理的升华,先后荣获“国家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截至2015年5月底,实现安全生产1586天。

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四个转型”:

一、狠抓安全理念的深植与落地生根,实现由传统宣贯向注重安全思维模式转型

一是理念的产生与员工达成共识同步是基础。红柳林在 “安全第一”和“零死亡、零伤害”理念指导下,坚持问题导向,通过与员工沟通讨论达成共识,提出“零轻伤、零伤害”的安全生产目标,确立了“事故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三违和隐患就是事故”等理念,坚持用先进理念统一人心,改变了员工思维模式。

二是把理念渗透到制度标准的每个条款中是关键。按照“理念指导制度制度支撑理念”的思路,在制定的一系列制度标准中渗透理念,发挥理念的辐射作用。红柳林在制定“双危”辨识标准管理办法时,坚持“三违和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制定了“三违”和隐患按照事故程序进行责任追究的管理办法,有效地预防了事故。

三是理念和行动的高度融合统一是保障。在安全和生产发生冲突时,让理念始终为安全服务,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在生产实践中,安全口干部和生产口干部站在各自立场上推诿扯皮的事情时常发生,为此,公司组织开展了如何把“安全第一”理念落到实处的大讨论。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安全第一”理念是处理类似推诿扯皮的唯一衡量标准,“安全第一”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

二、全员参与,实现由领导指令管理向全员共识管理转型

发动全员、依靠全员,是实现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一是制度标准制定全员参与。把文件制定的过程当作学习和宣传的过程、统一思想的过程,使各级人员都能对制度有深刻的理解。比如,公司在修订《安全绩效考核办法》时,广泛征集基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专题会议审议,形成初稿后再召集各个层面423人进行12次反复讨论,历时35天,为贯彻执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安全管理全员参与。鼓励全员参与安全质量标准化精品示范区方案的设计、讨论、创建,并通过对色彩、光感问卷调查,发动全员参与“艺术品”标杆工程,人人动脑筋、人人想办法;同时,通过开展百名矿嫂“一日游”、真人真事小品演出、家属安全恳谈会、给亲友发安全慰问信等多种形式,争取员工亲朋好友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支持。

三是学习培训全员参与。组织开展了《西点军校22条军规》、《尽职尽责尽心》“一年一本书”、一月一主题、一周一话题、一天一案例等学习活动,开展岗位大练兵和基本功训练,员工每天学习,人人当老师,人人在思悟,员工全年记笔记5万字、管理人员10万字。通过常态化地学习,筑牢了员工的安全意识,提升了安全素质素养。

四是岗位创新全员参与。每名员工都围绕自己的岗位查找设备、工具、环境、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并不断地在细节上优化改进。目前,共申报创新项目2090项,通过鉴定项目1148项。集成创新成了新亮点,一台支架有15处改造,一台煤机有22项改进,一条皮带系统有36项优化,工具的集成创新达187项。全员创新把岗位危险源变成了创新源,把创新源变成了安全源,使矿区天天在发生着变化。

三、以过程控制精细化为抓手,实现由传统安全管理向现代科学管理转型

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提炼,红柳林提出了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687”模式,主要是通过“6”大过程控制、“8”大支撑体系、“7”种精细化技术手段,实现安全管理的转型升级。

“6”大过程控制就是过程系统、节点、程序、流程、岗位、创新控制。其中,过程节点控制抓要害,使复杂的安全管理简单化。按照煤矿安全“双七条”的要求和思路,通过全员预测预想和集中讨论,总结出了“双危”辨识管理办法(即危害人生命安全的85条重大隐患和严重“三违”),有效预防了零敲碎打事故。

“8”大支撑体系就包括“心·Xin”(心—新、信、欣、馨)文化体系、团队素质提升体系、制度保障体系等。其中,管理信息化体系,通过建立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可自动生成10种分析结果,自动提示告知10项管理建议和防范措施,最终自动生成考核结果、汇总报表和工资表,实现了安全生产“一键化”管理。

“7”种精细化管理技术包括“5E”(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处、每一物、每一时)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工程心理学技术、价值工程技术等。其中,通过实施机环双检制,设备隐患下降了75%;利用系统分析技术,通过对收集到的1200余万项安全信息数据,每旬、每月及每年进行分析,及时发现了工作漏洞、制定了针对性措施,提高了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率;通过建立红柳林员工人体几何尺寸、性格爱好等11万余个人体生理尺寸数据库,员工岗位人机工程180余项优化,实现了人适机、机宜人。特别是对57名习惯操作手为左手、228名佩戴眼镜的特殊员工,进行岗位调整,做到人岗相适。

四、建立安全长效机制,实现抓安全由“硬”管理向刚柔并济转型

红柳林通过落实“人事物”三维立体化的安全责任体系,坚持“六序”、“八制”工作闭环管理,做到了安全管理始终可控、在控和能控。

首先,红柳林在安全管理中实行正激励管理办法。每月对完成学习任务、无“三违”的员工予以奖励,对没有完成的员工不奖也不罚。正激励的引导方法,让员工人人都能接受,促进了员工的安全自主管理。

其次,红柳林坚持安全制度执行的“零容忍”和刚性管理。每月对管理人员抓“三违”、员工背诵安全应知应会等进行严格检查,严格考核兑现;对违反“双危”辨识流程的管理人员按程序进行亲情帮教培训,经过学习考试、思想认识到位后方可上岗;在安全考核中,实行“13交叉12共评”检查考核机制,在杜绝“人情分”的同时保证公平公正公开。

同时,红柳林坚持亲情化管理,让“三违”人员心服口服,做到知行合一。在“8+6”三违亲情帮教程序中,要求管理人员把“三违”人员当兄弟、当亲人,在谈心、再谈心程序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好“三违”人员的心理疏导工作,实现刚性管理和亲情感化的有机结合,让管理的艺术为严格的制度管理保驾护航。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铸安矿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