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莉莉:作一颗璀璨星辰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像是跨越世纪与一位女性灵魂在对话,也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灵碰撞,我用自己的全部感观去感受一个不一样的世界,那是一个海伦所感受和理解的世界,是一个充满阳光充满生命气息的世界。
喜欢这本书,不仅被海伦的事迹所感染,更多的是被她的精神所感染,被她所描绘的世界所感染。她的笔下没有苦难,因为所有的苦难都被她征服,她的笔下没有个人的苦闷,有的是她对世界的关注,对残疾儿童、对战争创伤的关注。因为在她的人生道路上曾得到许多人的无私帮助,所以她要把这些回报给身边世界。她要用自己有限的时间去学习,去旅行,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她要用自己有限的时间去帮助更多的人,更多更加不幸的人。
海伦的一生是不幸的,婴儿时期就失去了视力和听觉,一生生活在黑暗和沉寂中。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没有光明的生活里只有黑暗,没有声音的世界上只有寂静。但对于海伦来说,黑暗无法阻拦温暖的阳光和馨人的花香;寂静也无法锁住轻微的振动和微风拂过的清凉。不能看到不代表不能体会,无法听到不代表不能感受。上帝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为海伦打开了另一扇窗。看不到花的美丽,但总还能闻到花香,看不到蓝天白云,但青草的芬芳和那流动的风也能让她感触世界的美好。听不到鸟儿的鸣叫,听不到轰隆隆的雷鸣,她却能感受到鸟儿鸣叫时的振动,那些细微的振动或许是我们这些普通人从来也没有发现过的美好。
无法用耳朵去听,海伦就学会了用手去听,用手去触摸所有的物体,感觉不同的质感和形状,感受水的柔软和清冷,区别不同的人的不同相貌,区别不同花草的不同枝叶。用手去体会盲文的凹凸,“聆听”别人的感受和声音。用手去触摸歌唱家喉咙的振动,想像声音的奇妙。这双手为海伦打开了更多的窗,展现出更远的风景,也使海伦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对于倔强的海伦,仅仅是 “看”和“听”,已不能满足她不断长大的心,她要说,不仅要用笔来“说”,用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她还要用自己的声带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学习的过程枯燥艰难,一个词一个词,一遍一遍无数遍的练习,没有声音作为参照,要发出正确的读音,需要她不断的尝试摸索和练习,她只能凭手的感觉来区别不同词语的细微振动差别,无数次的失败夹杂着多少次沮丧,她在黑暗里独自摸索,跌跌撞撞,但想说话的渴望始终在鼓舞着她,一个词一个词的积累,每个词的发音,她都要通过记忆把它牢牢记在心里,勇敢与付出换来她站上了演讲台,说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或许她的发音不够标准,或许听众还不能完全明白她的表达,但她正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在前进着,朝着她心中所向往的世界前进着。
海伦又是幸运的,因为她生活在一个爱她的大家庭里;因为她有一位良师益友安妮.莎利文.梅西;因为有那么多关心和帮助她的前辈友人;更因为她拥有一颗热爱世界的心,一颗乐观豁达的心,一颗不惧不惊勇往直前的心。
读完她的书,感受最深的是她对身边世界的惊叹和好奇,对未知的无限向往。“每当我听到有人说我的生活圈太小时,我总忍不住暗自好笑”。对于别人的同情和怜悯,她全然没有当作一回事,反而觉得是那些人太不明白她,太不了解她的生活。
她的书里有很多描写风景的片断,不同季节不同地方的风景,甚至是出门散步的一条小径,也能引起她的无限暇想。透过那些文字,那些不同的花花草草的名字,你看到的是一个无比开朗、乐观向上的女子,对比我们的生活,今天的我们富足、安逸,我们能看到也能听到,但我们却没有真正用心去看、去听,对于眼前的美好,对于季节的更迭,对于付出和爱,我们反而不如海伦敏锐。也许只有苦难的生命才能感知活着的可贵,而一时的富足反而让我们活的理所当然,全然不懂得珍惜。
放下书本,回归自己的生活。当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安逸,而我们的幸福感却在节节下降时,我想,我们的目光看的太近了,我们是时候学会抬头挺胸,面向远方,我们是时候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梦想。
十八大,习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在我看来中国梦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梦,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梦的总和,我们都应该有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梦。作为晋煤集团的一分子,我们的梦想不再是吃饱穿暖,不再是物质生活的不断增长,我想我们可以抬起头看的更远一些,想的更长一些。我们的梦想也应该像海伦一样,关注的更多,思考的更多,付出的更多。
“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我的梦想是像海伦那样,把自己点燃,变成黑夜里的一颗星辰,照亮别人的生活,活出不一样的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