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石化建修公司创新设备检修管理模式纪略
吉林石化建修公司创新设备检修管理模式纪略
事:吉林石化建修公司发现,故障设备经检修投入运转,再次发生故障时维修困难。
因:固有设备检修管理模式是“头痛医头”,检修无依据,作业无程序。
补:建立设备检修备案,记录作业技术数据,延长设备检修管理链条。
果:设备检修有据可查,作业效率和检修质量提升。
10月18日,吉林石化建修公司基层班长孔德臣用3天时间,完成设备检修记录整理工作,并分类添加到班组设备档案中。设备检修技术资料备案管理模式在建修公司全面推广后,提升了检修作业质量和效率,使设备运行周期进一步延长。
从细微处入手,让检修作业更规范
作为大型炼油化工企业,吉林石化60余套主导装置拥有各种转机设备上万台(套)。这些设备如同人的心脏,是生产装置稳定运行的动力之源。确保装置“心脏”的正常运转,成为建修公司工作的重中之重。
“过去,我们维修设备是哪里坏了修哪里。当时看着是修好了,可是设备如果再次发生故障,由于没有标准作业流程和记录修理就很困难。”吉林石化建修公司施工管理科负责人说。
为进一步提升转机设备检修工作水平,2013年年初,建修公司要求基层钳工班组建立转机技术档案,按照一机一档的原则,对所维护转机设备,特别是大型机组的每次检修进行全过程记录,严格记录每一道作业工序,标注每一条技术数据,形成具有指导实际作业功效的技术手册。
“现在,每台设备每次检修技术数据都有备案,可以实现有数可查,可据可追,设备检修容易多了,再也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孔德臣说。
从标准化入手,提升检修质量和效率
转机设备技术数据备案后,每台设备都有自己的技术资料库。这个公司进一步推行检修标准化作业,作业步骤、程序和技术参数实行标准化,为作业质量和效率提升奠定基础。
6月份,联合芳烃装置高压给水泵密封发生喷漏,连续更换两套密封,使用寿命仅在一天左右。检修班组在设备技术档案的帮助下,对损坏密封进行认真比对,改造原密封静环,检修后密封效果良好,运行一年没有损坏。合成氨装置炭黑水泵设备按原有检修操作规程,每次检修需要两天以上时间。检修人员根据设备检修备案,细致记录每一步操作,总结出一套新的检修方案,检修只需半天就能完成。
检修理念再提升,攻关优化设备运行
“如今,设备检修工作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检修,而是要改造设备、优化运行。而有全面的技术参数做指导,我们更能吃透设备原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吉林石化公司“十大金牌工人”李永翔说。
随着检修理念的提升,建修公司掀起新一轮技术攻关热潮,并取得多项技术攻大成果。今年“窗口”检修期间,检修员工在检修加氢裂化装置200余台原料泵时,发现所有泵的进口机封都是同一规格。在细致掌握机泵的压力、转速、流量、内部介质、功率等技术指标参数后,作业员工提出用国产密封替代进口件的建议,实施后效果良好,每年可节约备件费用70万余元。
截至目前,这个公司共立项技术创新项目21项,完成项目15项,其他6项正处于验证阶段。
攀钢钒推行“操检合一”经济维修
近日,笔者从攀钢集团钢铁钒钛公司炼铁厂了解到,为增强岗位设备管理意识,减少故障和非计划检修,该厂今年全面推广设备“操检合一”,第一季度降低维护费用240余万元,最大限度实现了经济维修。
所谓设备“操检合一”,就是打破生产、检修人员界限,以生产岗位操作人员为主,对设备进行力所能及的检修作业。此举有利于优化人力资源,减少设备故障和非计划检修。今年,该厂将全面推广设备“操检合一”作为降本增效的一个超常规新举措,制订了详细的推进计划和作业标准,努力让岗位操作人员达到会操作使用、会维护、会处理一般设备故障的程度,并不断提高岗位操作人员与检修人员协作的能力,共同解决设备故障难题,实现全员设备管理。
该厂要求岗位操作人员按照设备“操检合一”作业标准规定的作业项目、内容和周期,对现场的设备、设施进行清扫、紧固和调整等保养和维护;在工作时间内,利用生产间隙,在不影响生产的条件下,积极主动进行小故障处理;对可能产生重大设备故障的隐患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并报告专业设备管理人员。相关职能科室加强设备“操检合一”指导、督促和培训工作,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安全监督、检查,并积极针对推行过程中暴露的不足和缺陷进行整改,以进一步提高现场设备管理水平,满足经济冶炼生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