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网!

张军强:感悟《平凡的世界》

作者:张军强 2015-10-25 20:53 来源:煤矿安全网

前段时间,各大媒体网络电视都在热播改编自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的电视连续剧。2002年,读大学时候,初始路遥的作品,拜读了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后来经同学介绍,还特地在学校网络阅览室观看改编成电影的《人生》。时光荏苒,闲暇之余浏览网页时,欣喜的发现《平凡的世界》也被拍成了电视剧在热播,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搬上银屏,当看莫属。

路遥《平凡的世界》成书于1991年,反映中国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平凡的的世界》中把国家大事、政治形势、家族矛盾、农民生活的艰辛、新一代的感情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而细腻地描绘了出来,为中国当代挣脱极左束缚开始改革开放的转型期留下了史诗般的画卷,既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父老温馨动人的情愫,又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富于哲理性的深刻思考与理解,读来严峻悲壮、真切动人。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黄土高坡上一个不起眼的叫双水村的地方,以孙、田、金三姓人的生活变化为主线,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在这十年里,文革结束,改革开放进行得轰轰烈烈,中国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双水村及双水村的人是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缩影。作品写了近百个人物,从揽工汉到省委书记,这些人物形象鲜活地表现了那一时期人们的思想变化。小说“人物运动的河流”中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表现了一代青年农民奋斗的艰难经历,而人物活动的宏大背景则是改革开放初期整个社会的各种政策和人们的心态。

小说写的是苦难,但不渲染苦难,而是写在苦难中奋起,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努力奋斗中所遭受的磨难,尤其孙少平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贫穷让许多有理想的人意志消沉,但他能在逆境中战胜自我、重塑信心、摆脱自卑和懦弱,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勇气和精神的力量,对爱情也充满柔情。在小说第一部第一卷,作者就写道:“他(孙少平)慢慢懂得,人活着,就得随时准备经受磨难。”孙少平在给妹妹的信中写道:“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我欣赏孙少平对苦难的哲学。小说告诉我们:人只有经过苦难的炼狱,方能读懂人生,走向成熟超越苦难。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题记中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的土地和岁月。”小说从题材上看属于农村题材,但从语言风格来讲,小说没有那种预料之中的“乡土气”,反而显得很“洋气”。这是因为多方面的文化素养对路遥语言风格的影响和浸润,这在路遥的其他作品中也清晰可见。不刻意执着于“乡土气”,并不等于乡土情结的淡薄。

与路遥的语言风格相适应,《平凡的世界》的情感表达也比较外露。他说:“对生活应抱有热情,艺术作品是激情的产物,才能感染别人。”路遥是一位内心充满诗意并且难能可贵地保持到人生成熟期的作家。纵观全书,字里行间流淌的全是浓浓的情意。对土地、对父老乡亲的深厚情意,有亲情、友情、爱情等等。少安与润叶的爱情,少平与晓霞的爱情,润生与红梅的爱情,少平与少安的亲情,少平与兰香的亲情,少平与师傅的友情……总之,所有人世间的真情都在这里一一展现。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一部家族式的史诗,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中,就像是一杯清水,给茫茫浊世带来了几分清凉与慰藉,让苦苦纠缠在世俗中的人们可以暂且抛下一切烦恼,忘记自己现在的荣辱,而回忆起曾经最为纯真、最为朴实的年华,让人们懂得,即使作为一个平凡人,一箪食、一瓢饮,亦会有平凡人生之幸福所在。

路遥完成此书之后,还为《女友》杂志写了一篇创作随感《早晨从中午开始》。文中诉说了他创作的种种艰辛,就像一位母亲讲述难产的过程,其中的痛苦、挣扎、惊心让人唏嘘惊叹。他1991年完成书稿,奈何天妒英才,于1992年早世,年仅42岁。获得茅盾长篇小说奖的《平凡的世界》,成了他的绝唱。路遥在此书序言中写道:“希望将自己的心灵与人世间无数的心灵沟通。”我想他做到了,他离开我们二十余年了,但仍然凭借作品与读者对话,而今后,他的心血也应当成为中国精神文化中熠熠生辉的一部分而让人倍加珍惜。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网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