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网!

“疏” 与 “堵” 的思考

作者:石百芳 2015-11-23 21:46 来源:煤矿安全网

  目前煤炭寒冬下,干部职工情绪不稳,情绪和人性上显得尤为重要。
  情绪管理上要以“疏”为主,多为干部职工讲现状、讲实情,培养干部职工的信仰和道德情操,让干部职工了解现状,明白实情,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对信仰的追求,但讲的过程要留有希望,不能消极,不致使干部职工对前途过于失望而产生抵触情绪。
  人性管理上要以“堵”为主,让干部职工明白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收住人性贪婪,降低期望标准,回归自然规律,适应自然规律,达到情绪管理和人性管理上的阴阳平衡,以“疏”的柔情化解“堵”的生硬。当然,这个工作是循序渐进的,不要求得一时解决。
  在“疏”的方面,公司(局)就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比如:王村煤矿的分流,权煤公司、王村斜井的优化调整。
  说到这里,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与大家分享。一群人分食蛋糕,一开始大家碍于面子,相互揖让,突然灯被风吹灭了,屋里漆黑一片。等灯再度亮起来,大家都面面相觑。原来,每个人都想趁灯灭后浑水摸鱼。蛋糕上布满了贪婪的手印。观点毫不隐瞒,这就是人性,人性有隐晦的一面。
  其实,这则故事是一个关于他律与自律的隐喻,也可以说是“疏”与“堵”的关系。他律为“堵”,是纪律法规的戒;自律为“疏”,是心态或内心的投影。如果把蛋糕当作“欲望”的投影,而把灯光当作“监督”的方式,当欲望缺少内心约束,那么一旦外在监督不复存在,它就会诱使人逾矩失范,突破底线,也就是说,在他律的留存处、边界外,自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把法律法规、纪律规矩视为“堵”,就是树起高高的界墙不能逾越;把自律、修养、道德、良心层面视为“疏”,就是潺潺流水润心田。正所谓“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执勤站岗,监视我们别做出违法违纪的事情来,它与心态关系重大”。
  诚然,依法依规治国治党不可或缺,“堵”墙再高,但它并不能包打天下,也难以覆盖权力运行的各个方面,也难以覆盖每个人性贪婪的一面。深入分析近年来的腐败案例,谁不懂贪污腐败的危害,不知违法违纪的后果?有时候并不是制度不完善,也不是执纪不严格,而是自己理想信念滑坡,思想道德动摇,贪婪隐晦成性,由此滋生了腐败动机,不惜为此铤而走险,冲撞底线。这说明,制度权威不仅来自违法必究的严肃性,更来自党员干部内心激发的价值认同,也就是对“疏”的认同。唯有唤醒内心的道德律令,才能根除腐败思想滋生的土壤,才能将腐败问题正本清源,这也是我认为“疏”比“堵”重要的原因。
  纪律是成文的道德、是底线;道德是内心的纪律、是修养,纪律是让人在有监督的时候不敢腐,是“堵”墙;而道德则是让人在没有监督的时候不愿腐,是良心。纪律作用于让人敬畏的心理基础上,而道德则建立在使人自觉的精神信仰追求上。纪律只有运行在道德认同的轨道上,才能得到自觉遵守。换句话说,纪律规矩只有根植于党的优良传统,反映党的理想信念,激发党的道义优势,激发个人的修养优势,才能更好地内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正因此,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从“道德”和“纪律”也就是我认为的“疏”与“堵”两个层面双管齐下,协同用力,也就是在纪律建设的过程中,深入推进道德深化,价值再造,心灵净化。
  全面从严治党,不仅要以严明的党纪戒尺划定行为边界的“堵”,更要以崇高的道德追求标注精神境界的“疏”,才能获得一种内外兼修,百毒不侵的恒久的平衡的力量。
  “疏”是为了不“堵”,“堵”是为了防“患”,也是为了警戒,越是对“疏”与“堵”关系判处得当,社会关系越和谐,人际关系越和谐,身心越是健康舒畅,正能量的力量传递越恒久,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越大,这是不变的哲理。(石百芳)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网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