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仍然任重而道远---- 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有感
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仍然任重而道远--- 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有感
研究院 催化中心 陈万银:2012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意见将坚持企业为主体,协同创新作为原则之一,要求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2013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意见进一步强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经过多年的酝酿和全面的研究后,2015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在中国政府网公布,方案第二项重点提出,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建立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方案强调,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重点在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问题,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受前期经济发展方式及科研整体水平的影响,长久以来,我们国家的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存在脱节以及“两张皮”的现象,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对接不够,技术研发大多数难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相当一部分停留在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实验室。
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来看,企业是市场的绝对主体。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运行健康与否,整体盈利能力,企业的活跃程度,都直接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近年来,很多企业在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在自主研发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为加快企业转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带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贡献。
当前,国家正处于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并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建立新的以企业为主导的科技创新体系,显得非常重要。
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新的创新体制,是中央政府从政策层面上对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重大利好。但作为企业来讲,要有清醒的认识。目前,企业创新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企业对科技创新及科研人员重视程度不够;二是配套研发资金不足,大部分企业研发资金仍然以申请纵向项目为主,以国家或地方项目资金的支持来维持研发项目的进行,且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仍然有部分研发资金被挪作他用的现象;三是参与企业不多,目前设立研发机构的企业以央企、大中企业为主,小微企业很少,未形成企业整体创新的氛围和打下企业全面创新的坚实基础;四是企业研发人员整体水平不足,受国家发展模式的影响,一方面企业缺少良好的科研平台,另一方面难以提供配套的科研待遇,难以吸引高水平研发人才,高素质研发人才大部分集中在各高校及科研院所,而企业则相对缺乏。五是企业整体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不够,很多制造型企业还停留在拿来主义的传统思维上,对自主创新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兴趣不足,当然,这也与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有很大的关系。
通过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解读,可以看出,国家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做出了很大的决心,在企业科技创新并引领经济增长上具有很大的期望。但我们也要认识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既需要国家从宏观政策方面予以考虑,也需要地方政府在资金、政策、税收、知识产权保护、个人收入方面进行逐一落实,更需要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转变企业发展方式,加大研发的投入,重视科技研发与自主创新。只有自上而下,从国家到地方,从企业到个人,从思想上、行动上统一起来,才能在若干年后,真正实现企业的科技创新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主要地位,为国家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建立新的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体制,仍然任重而道远,这需要我们所有相关的人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开出最终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