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网!

渭 塬:敬畏土地

作者:渭 塬 2015-12-17 20:27 来源:煤矿安全网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对土地有感情了,我越来越能从土地中读出母亲般的味道了。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对于土地并不陌生。小时候,在家乡生活,天天与土地打交道,但从思想深处却对土地存在着排斥感。因为,与土地零距离相处,并在土地上劳作,那是非常苦焦的事情。父母要从土地中刨食,我们也要跟在大人后面学着干农活,以获得更多点的收成,好来支撑穷困的日子向前过着。
  农民的孩子,基本上是土里爬泥里滚长大的,但面对着土地更多泛出的却是酸楚,平生最大的梦想也是通过自身努力或者找着门路离开土地,去过城里人的日子。土地是农民的衣食父母,农民却把从土地上所取得的收益用来供养下一代,希冀他们远走高飞,离开土地。社会现实和农民的生活窘境让谁都懂得,不离开土地,就别想过上好日子。在世人眼中,已经把“打牛后半截”和“修地球”看作“没有出息”的代名词。
  事实上,土地是人类社会最为宝贵的自然资源,她养育了人类和世间的所有精灵,并使自然界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生物链,保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生态平衡。《说文》讲:“土,地之吐生万物者也。”又解释说:“土”字的两横,“像地之上地之中”,那一竖是万物出土之形。在早期的汉字“六书”造字方法中,象形的“人”字,像一个俯首朝向地面的人的形体,也明确表达出先人对土地的崇拜、忠诚,以及不可与之须臾分离的关系。这些都揭示的是土地的本质属性,反映了土地与人类的亲密关系,道出了人类和所有生物都是依靠土地来繁衍生存的实质。
  中国长期处在农耕文明社会,以农耕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在中国延续了上千年,到了近代,社会生产力水平才下滑到比较落后的状态。在中国历史上,不管是什么性质的社会形态,土地都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其间所发生的战争、争斗几乎都是围绕土地所展开的。原始社会时,土地归氏族公有,氏族之间最终是强者兼并弱者的土地;奴隶社会,土地归奴隶主所有,诸侯之间的战争既为争夺奴隶,更为争夺土地;封建社会,土地分为公有和私有,但不管是公有还是私有,土地都归地主阶级的代表——皇帝和王侯将相所拥有。皇帝封官鬻爵的实质就是在分封土地财富。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革命战争,把土地从地主土豪手中夺过来,通过土改,分配给贫苦老百姓,使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充分调动了贫雇农革命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拥有土地便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象征。
  如今,我们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土地归国家和集体所有。改革开放前,实行大锅饭,阻碍了生产力发展;改革开放后,土地的承包权和经营权下放给农民,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短期内就解决了全国人民吃饱饭的问题。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门打开,参与WTO游戏规则的博弈,第三产业极大发展,商品流通更加充分,我们与世界经济逐渐融为一体,在中国绵延了几千年的小农经济模式被迅速打破,以至于中国稍有风吹草动,世界也会跟着同频共振。在这种形势下,从直观上感觉,土地于我们的生活似乎越来无关紧要,因为从每个个体的角度讲,即便是不种地,也可以买到粮食、蔬菜、水果和食物,照样可以像模像样地生活。现在种地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大量的土地都由那些上了岁数的留守老人在耕种,年轻一代已经不愿意单纯依靠土地过日子了。
  我们的先人对待土地的态度要比当代人虔诚得多。列举一些现象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土地神是农村最普遍供奉的神祇之一,其职能是保护本区的生灵和土地财产,并管治阴间的鬼魂。故而土地庙散布各地,每家每户供奉土地神也是一种习惯,以此祈求衣食无缺,福泽无恙。许多农村对着大门的墙壁和照壁上都有神龛,供奉天地及历代祖先、先师等,背景大多写着“天地宗亲师”。神龛旁边常常镶嵌着对联,有的是“蔬食不忘天地德,布衣常念祖宗恩”,有的是“土中生百金,地内出黄金”,有的是“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等等,从中不难看出已经深深植入先人骨髓中的对于土地的那份敬重和感恩戴德情怀。每年三十,农村家家户户在祭祀祖先的同时,还要祭祀土地神、畜神、灶神等神灵,对土地神的祀奉,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遗存,也反映出我们先人对土地的依赖,以及虔诚之心。
  事实上,不管社会发展进步到怎样的程度,土地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衣食父母。即便是今天的社会分工达到如此精细的地步,即便是大量的劳动力持续不断地从第一产业中解放出来,土地作为我们的衣食父母的实质却丝毫没有丁点改变。我们吃的粮食、蔬菜、瓜果和所有食物,又有哪一样不是来自土地呢?还有我们住的楼房和使用的各种器皿及机械设备,哪一个又不是从土地中所获得的元素和材料加工制作而成的呢?还有我们饮用的水,呼吸的空气,没有大地,哪里还会有这么多物质的存在呢?一言以蔽之,人在世界上生存的全部所需从源头上都来自于土地。只是由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越来越精细的现象掩盖了人类始终依靠土地生存的实质。以至于从表象上看,人们与土地的联系不再那么紧密,似乎离开土地,照样可以优哉游哉地活着。从本质上看,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只要社会继续向前发展,那土地肯定是人类须臾都无法离开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大概正是因为土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被一些假象所掩盖,所以,现代人再也不像古人那样敬畏和热爱土地了。这实际是现代人的悲哀,因为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步伐,使人们在继承了成千上万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中途很随意地就能搭上时代进步的列车,继续向未来前行。以致于现代人根本无从理解历朝历代的政治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土地所进行的血雨腥风斗争的意义,当代人更无法设身处地目睹到土地与人类繁衍发展息息相关的最直观景象,难怪人们对土地失去了敬畏之情,难怪人们把土地看得不再那么神圣,难怪全社会都把倒买倒卖土地当成了发横财、实现一夜暴富的重要渠道,难怪人们对于土地越来越持有高高在上的姿态,难怪人们会把土地折腾得越来越伤痕累累、千疮百孔。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为了争夺土地的斗争史,就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从土地上获取生产生活资料的奋斗史。土地是给人类提供生息繁衍所需养分的不竭源泉,土地滋养着人类社会从愚昧走向文明、从落后走向繁荣富强、从低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土地是养育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所有精灵、动植物及微生物的母亲。现代人固然懂得感恩父母、感恩祖先、感恩亲戚朋友和周围人,但缺失的却是从源头感恩土地的赤子情怀。土地是源,历代先祖、父母和周围的亲朋好友,都是土地养育的儿女;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和抗争大自然所需的所有物质资料哪一样又不是来自土地呢?正因为土地的默默无语、无私奉献、不图回报的大气和接纳,才使我们的生命能够一代一代地向未来传承。
  我经常喜欢去田野里走一走,嗅一嗅泥土的芳香,沾一沾土地的灵气。祖国的大好河山,不管是山地还是平原,不管是戈壁沙漠还是森林草原,不管是沼泽河流还是大海岛礁,都是养育我们的慈祥母亲。没有广袤的土地,中华儿女就无法顺利繁衍发展;没有辽阔的疆域,中华文明就无法传承复兴;土地养育着我们,也养育着世间的所有精灵。然而,不知从什么时期候起,我们遗忘了祖辈的传承,远离了“敬畏”,淡化了对土地的情感,过度地从土地上索取,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占用良田,盲目扩张,丧失了对土地的起码尊重,甚至把土地破坏得满目疮痍,致使土地沙化,气候变暖,厄尔尼诺现象频现,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接二连三,都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事实证明,人类在对抗着自然和土地的同时,也在对抗着自己。我们一定要汲取这些血的历史教训啊!
  人类对土地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怀有一颗敬畏与感恩之心。我们敬畏土地,就要像对待母亲一样爱护祖国的每一寸河山!要树立恒久的理念,全社会一起行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与土地建立起良好的人文关系,真正把土地当做哺育我们的“神灵”!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网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