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克服“小节无害”思想
近日,淮北矿业纪委严肃查处并公开通报了淮北选煤厂等4家单位有关人员违反廉洁自律规定,违规收受供应商礼金礼品、接受请吃等问题。此次查办的案件涉及选煤系统的机电工、材料员、分厂管理人员、物管科科长、驻矿供应站站长,涉案人员较多、范围较广,虽然每人涉案的金额不大,但影响很坏。
时下,在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当中,一些人总以为只要不搞大腐败,不犯大错误,生活中吃点喝点、收点拿点,是人之常情,是生活小节,不影响大局。正如在此次受到查处的涉案人员中,有的在收受礼金礼品时正值春节前后,认为是人情世故,拒绝了太不近人情,面子上说不过去;有的认为自己就是具体干活的,吃一顿饭、抽一包烟,没对企业造成什么损失;有的认为收受了一箱酒、一盒茶叶,但都用在公务招待上,自己没贪,不算什么;有的存在侥幸心理,觉得自己马上就要离岗了,收点礼金礼品不会有人查。深入剖析涉案人员的心理,“寡人无疾”、“小节无害”思想暴露无疑。
小节是相对于大节来说的。“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点一滴养成的,错误也是从不注意小节开始的。“小节无害”论实有大害。无论“小节无害”论者的理由多么冠冕堂皇,根子上都逃不过一个“私”字——说到底还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思想在作祟。俗话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殊不知,搞一次特殊,就丢掉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留下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民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就是对“小节无害”的最好注脚。一个党员干部如果在小节上“失守”,就很难保住“大节”,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一条规律。
习近平同志曾经对“小节无害”论有过精辟的分析。他告诫领导干部要慎重对待交友,择善而交,要“注意分寸,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慎同餐、慎同行、慎同事,还要学会包公的‘黑脸’,该拒绝的时候就要拒绝,不要被人情和面子所累。”清廉是幸福的基石,自律是最好的保护,清廉自守、廉洁从业才是克服“小节无害”思想的最有效办法。
时值元旦、春节临近,又是人情往来的密集期,更是供应商、承包商们频繁活动的“攻关期”。广大党员干部,包括一些关键岗位的普通员工,都要坚决摒弃“小节无害”思想,自觉在廉洁自律上追求高标准,在严守党纪上远离违纪红线,经受得起各种诱惑的考验。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崇廉拒腐,树立良好家风,坚决杜绝“节日腐败”。各级党组织要扎紧制度的笼子,强化廉洁风险防控,严明纪律刚性要求,加大教育监督管理力度,积极营造“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廉洁从业氛围,打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两级纪检监察部门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实践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继续紧盯年节假期,对苗头性问题决不放过,对那些视纪律如无物、不收手不知止的从严查处,并且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处理越重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