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工安全操作规程指南
一、适用范围
第2条 降温工应完成下列工作:安装、调试、维护及操作制冷机组。
二、上岗条件
第3条 降温工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4条 降温工需要掌握以下知识:
1、熟悉入井人员的有关安全规定。
2、必须掌握制冷机组的性能及操作要领。
4、了解“一通三防”基本常识。
三、安全规定
第5条 必须按说明书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操作。
第6条 井下作业场所温度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采取加大风量等措施后,作业场所的温度仍然超过规定值时,必须采用机械降温方式。
第7条 操作时要注意周边环境,发现问题及时汇报、解决。
四、操作准备
第8条 制冷机的安装硐室,断面应根据制冷机最大外形尺寸,并考虑留出吊、拉、提、运余地及设备维修场所来确定。
第9条 制冷机运转前,要进行机组的外观检查和其他检查。
五、操作顺序
第10条 本工种操作应遵照下列顺序进行:
制冷机的安装:确定安装位置→埋垫安装机组→固定机组→调试。
制冷机的操作:检查机组→启动主机→监护→停机。
六、正常操作
(一)制冷机的安装
第11条 确定制冷机安装位置,筑砌好基础,确保稳固、水平。
第12条 在制冷机四角弹性支座部位应预埋4块垫铁,要求比地基面略凸起,以便排水和防止制冷机支座锈蚀。
第13条 起吊制冷机及各部件时,受力要平衡,应避免冲击,避免压缩机、电动机转子来回窜动,以免损坏推力轴承等。
第14条 制冷机就位时,应先将4个弹性支座置于基础垫铁上,然后再将制冷机组落下,并用机组四角支座的支承调节螺丝调节水平,其轴向和横向水平应在0.5mm/m的范围内,特别是轴向必须保证水平。
(二)制冷机运转前的调试准备
第15条 清洗制冷机零部件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在清洗各种零件过程中,不得碰伤或出现划痕。重新装人时,均应涂上一层润滑油。
2、各种零件清洗完毕重新装配时,各零配件的装配间隙应严格遵照制冷机组说明书规定的公差执行。
第16条 正压泄漏检查:
1、充气检查。在制冷机组内充以2X9.81Xl04Pa的干燥氮气或干燥纯空气,停留2h以上,压力无明显下降,认为无泄漏;同时,用肥皂水或发泡剂检查各连接部位元气泡出现时,认为无泄漏。
2、仪器检查。在制冷机内,加4kg左右纯净氟利昂,待供油通水后,用卤素灯或卤素检漏仪围绕各连接部位仔细检查,在l2h内压力无明显下降,即确认无泄漏现象。
第17条 真空 (负压)试验:采用真空泵将系统真空度抽至 (-720—-700)x133.3Pa之间保持1~2h后,压力如有明显下降,说明有漏气部位,应重新进行正压检漏,堵漏后重抽真空;若1~2h后压力无明显下降,则继续放置24h,若前后水银柱下降的高度小于或等于lOmm,则认为合格。
第18条 充灌润滑油的注意事项如下,
1、润滑油一般应在真空试验前充灌,正压泄漏完成后注入,也可在真空试验后注入。长期停机应将润滑油取出。
2、制冷机的轴承、齿轮及联轴器等部件必须经润滑油润滑、冷却,以降低摩擦阻力。
3、按制冷机说明书要求,选用润滑油,也可选用30号或40号矿用冷冻机油。
第19条 充灌和排出制冷剂:
1、制冷剂必须符合质量标准。
2、氟利昂灌充量为520—600kg,初次充灌时,由视镜观察,以淹没3—5排管束为宜。
3、灌氟利昂液体应在系统抽真空后进行。充灌时灌氟接管必须保证密封,切不可打开储氟利昂液筒盖,以防泄漏和空气进入系统。灌氟前油槽的油温应加热至50~55℃。
4、制冷机正常拆检或停机10天以上时,均应将系统中的制冷剂全部排出。
5、排制冷剂时,由蒸发器或压缩机进气管上的专用管口向机组内充干燥氮气,对蒸发器液面加压至(1.0~1.5)X9.81X1O4Pa(表压);使制冷剂液体排人氟利昂容器内。排净后,迅速关闭浮球室排液阀门,避免氮气或空气混入装氟利昂的容器内。
6、对排出的制冷剂应取样分析,当氟利昂液内的含油量超过5%以及蒸发残留分、水分、酸分等值都大于质量标准时,必须进行干燥分离处理。
第20条 对制冷机内剩余的氟利昂蒸气和加压气体的混合物,应开动抽气回收装置进行回收并排除有害气体,确保机组启动正常。
(三)制冷机的运行操作
第21条 制冷机运行前必须进行下列检查:
1、电路检查。高压供电电源、各电控线路系统,保护装置及仪表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电机、电阻值应符合启动要求。
2、油路检查。油面应处在油位计中央(士5mm);油表上的读数调整为(2.5~3)X9.81X1O4Pa(表压);油温控制在50~55℃;油槽最低油温应超过40℃。
3、水路检查。水池应注满,各水路应畅通,开动冷水及冷却水泵调至所需水量,检查油冷却器,用辅助冷却水调节阀门调至供油温度达规定时所需的水量。
4、氟路检查。蒸发器、冷凝室、浮球室、抽气回收装置及主电动机喷氟管等的阀门开关位置应正确;氟利昂管路应畅通。
5、压缩机进口导叶必须处于关闭状态;启动前能量调节机构的转换旋钮可处于手动位置。
6、抽气回收装置投入运转前,与蒸发器、冷凝器顶部相通的波纹管阀门均应关闭。
第22条 制冷机检查合格后,按以下程序启动主机:
1、启动冷水与冷却水水泵,并调节水压、水量,使其达到要求值。
2、运行抽气回收装置10~2Omin,排出机内可能漏入的空气。
3、主电动机转向必须正确,主电动机与油泵电机为联锁控制,应按下启动按钮,待油泵运转约20s后,启动主电动机,并由手动转入自动。
4、启动时应随即按动导流器开大按钮,开至30o以上,使机组很快脱离喘振区。
第23条 制冷机启动现场必须有专人监视,监视内容有:
1、监视冷凝压力不得超过0.8X9.81Xl04Pa(表压)。若大于此值,必须停机,开动抽气回收装置,降压后再启动主机,或打开冷凝器顶部三通接头,在机组起动后直接排空。
2、供油压力、油温、袖位必须符合规定。
3、各轴承最高温度必须控制在65℃以下;超过时,应调整供水阀门进行降温。
4、从电机尾端视镜内观察轴承回油的流动情况,一般浮球和氟液位应处在上圆视镜的中央。
第24条 制冷机运转过程中的正常参数值应以产品说明书所规定的值为准。
第25条 做好现场操作记录,对机组运行、故障、拆检、维修等均应进行登记、存人技术档案,并妥善保存、分析备用。
第26条 制冷机原始充灌量以及每次增加的制冷剂量、润滑油量都必须有记录。
七、特殊操作
第27条 正常停车操作程序是:
1、按动主机停车按钮。
2、主机停稳后,压缩机在惯性旋转中约持续2min,停止油泵,维持油槽油温在50℃左右,防止制冷剂涌入油内。停止冷水与冷却水泵。
3、关闭抽气回收装置、波纹管阀门以及供液氟的冷却阀门。
第28条 故障停车后的操作程序是:
1、当制冷机组运行中出现故障时,相应的电控保护装置动作,电铃报警自动停车。
2、停车后,操作者可按故障显示电钮,观察显示内容,排除故障;若故障指示器已无显示,认定故障排除,可按照启动程序启动制冷机组。
第29条 停车的注意事项如下:
1、在冬季需长期正常停车时,应使制冷机处于干燥状态。
2、长期停车时,润滑油可以保留不排除,维持规定油温,并经常开动油泵,将制冷剂排除;短期停车,制冷剂、润滑油可不排出,但停7—10天后,应运行机组3min,特别是抽气回收装置,必须启动,使机组处在严密的干燥封闭状态。
3、停机必须排尽蒸发器、冷凝器、油冷却器及抽气回收装置中的全部积水。
4、将制冷机内各种介质排尽后,充入(0.3一0.5)x9.81x104Pa(表压)的干燥氮气,使机内处于严密封闭状态。
八、收尾工作
第30条 做好现场操作记录,交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