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生产网!

陈景胜:怀念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

作者:陈景胜 2016-05-03 16:05 来源:煤矿安全网

怀念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

陈景胜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我国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因病抢救无效,于2016年4月29日7时45分逝世,享年74岁。

陈忠实,男,汉族,1942年8月出生,陕西西安人,1966年2月入党,1962年9月参加工作,高中学历,文学创作一级。现任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委会委员,陕西省作协主席、党组成员。因长篇小说《白鹿原》而被大家熟知。这部史诗级的小说不仅获得了茅盾文学奖,更有学者感慨称之为“一代奇书,不逊色于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它自发行起直至今日,依然每年都在印刷,刚上市时甚至一度断货。

陈忠实是一位拥有民族精神的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以来,发表中篇小说9部,短篇小说80余篇,报告文学散文以及创作漫谈50余篇。其中9部(篇)作品获全国及各大刊物奖。2006年12月15日,“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陈忠实以45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13位,引发广泛关注。有多部(篇)作品被翻译成英、俄、日、韩、越、蒙古等语种文字出版。

陈忠实,在乡镇工作了二十年。他的思想、他的言行、他的一切一切都与农民血乳交融。1977年底,为修建灞河堤,身为公社党委副书记的陈忠实和几个技术员在河堤上的简易工棚里,以席铺地,一干就是几个月,赶在洪水来临前建好了堤坝。30多年过去了,这座河堤依旧坚固如初,再未发生过灞河涨水冲毁农田的灾害,福泽着当地乡亲。他说,总算是给家乡人民做了点实事。

他是享誉文坛多年的大家,他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发表二十多年来一直受到海内外读者的喜爱。

他是一位有着近五十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他有着一颗忧国爱民的拳拳之心。半个世纪以来,栉风沐雨,潮起潮落,他对中国共产党的赤子之心始终不改,永远忠诚。

他于1965年初发表散文处女作,创作生涯迄今已历45年。历任毛西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及党委副书记、西安市郊区文化馆副馆长、西安市灞桥区文化局副局长、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是中共第十三、十四大代表,中共陕西省委第七、八届委员会候补委员。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党组成员。他是西北五省自建国以来除柯仲平外,第二位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这一重要职务的作家。居住于陕西省西安市。现任陕西省作协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工业大学终身教授,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名誉院长,陕西当代文学与艺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西安石油大学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西安石油大学“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双聘教授。《白鹿原》是其成名著作,最广为人知,曾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并被改编成话剧、电影、电视剧。据不完全统计,《白鹿原》迄今已发行逾200万册,在国内外读者中反响强烈,在文学界评价很高。评论家认为,该作是一部渭河平原近现代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

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以及文论集《创作感受谈》。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陈忠实小说自选集》,《陈忠实文集》,散文集《告别白鸽》等等。1997年获茅盾文学奖,其中《白鹿原》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已发行逾160万册,被改编成秦腔、话剧、舞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

《白鹿原》问世,世人皆知陈忠实。2001年,陈忠实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有记者采访谈及感受,他说自己首先想到的是责任和义务。

《白鹿原》塑造了黑娃、白孝文、田小娥、鹿兆鹏、鹿兆海、白灵等极具时代代表性的人物形象,铺展出了一副描绘中国农村生活的长轴画,深刻反映了一种极具特色的历史价值观。近年来,《白鹿原》不但被改编成了秦腔、话剧、舞剧、连环画、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同名电影也已经上映。

《白鹿原》里的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

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形成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令人震撼的真实感,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长篇力作。

为了创作《白鹿原》这部反映新中国成立前五十年中国农村波澜壮阔历史的史诗巨作,他蛰居乡间十年,誓要“写一本为自己死后垫棺作枕的书”。他孤守原下一隅,住在祖居的屋院,以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定力,饱含激情,走访乡民,查阅史料,从民众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与素材,深深植根乡土,体现出一位人民作家的创作情怀。

《白鹿原》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毫无疑问是小说丛林中的一棵枝叶茂盛、葳蕤光辉的大树,确确实实是一座拔地而起的风光无限、撼人心魄的高峰。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正是白鹿原的写照,今天这部秘史永远的落了幕。

陈忠实走了,但《白鹿原》揭示的人性之恶依然存在。

《白鹿原》里那些将人性刻画得如此真实又如此冷酷的细节,至今读来,依然震人心魄。

他时刻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命运,谈及反腐败,他满怀忧虑、嫉恶如仇;看到党风政风的好转,他转而振奋激昂。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正在走的社会主义道路,他坚信不疑。陈忠实,忠,对党和人民永远忠诚;实,一辈子做人作文实实在在。

告别只是另一种生命形式。陈忠实走了,离开了我们,《白鹿原》却至少还能再卖100年。或许到那个时候,我们依旧能感受到,曾经有过一个作家,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如此强烈的,带不走的温热。

“世上犹存白鹿原,人间不见陈忠实”。陈忠实老师走了,走的那样匆匆。陈忠实——我的老师,我的挚友,一路走好!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铸安矿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