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佳:走进鲍店煤矿
我曾无数次想象过来到煤矿的场景,却没有想到过会是这样的画面。
7月11日下午三点,在新闻中心领导和文法中文系带队老师史修永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鲍店煤矿进行参观和学习。首先我们在会议室观看了一段长达20分钟的名为“风雨同舟30年”的短片,在短片中我们了解到了鲍店煤矿从建成到如今30年走过的风风雨雨,历经艰难重组,发展创新,锐意改革。我们大抵对煤矿都是不了解的,所得知的都是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而这些报道往往也伴随着一些矿难或者是黝黑的面容。可是当我们走进鲍店煤矿时,我们惊讶地看到了高耸的大楼,齐全的设备,宽阔的道路以及覆盖整个地方的绿化设施。不是我想象中的场景,不是我曾以为的画面。我们前往三个地方进行参观。
第一站:双创基地。这里是一个汇聚了鲍店煤矿全体职工智慧的地方。你可以在这里提出问题,你也可以在这里解决问题。只要是在工作中出现的,只要是你觉得不合适的你都可以发表你的看法。更好的互动,更快的解决,这里既有模拟场景的画面,同样有设备改良的成效。在这里我深深感受到了经验和技术的重要性,群众的力量不可忽略,而技术员的科技水平同样值得重视,如何做到将时间与能力综合,这里或许可以带给我们一点思考,甚至是一个满意的答案。
第二站:历史展廊。这里是鲍店煤矿30年的历史见证,风风雨雨,起起落落。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包含了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一个茶缸,这是鲍店煤矿第一任工程师沙同庆的物品。而他也代表了80年代在鲍店煤矿艰苦奋斗的无数工友,在投产之初生产艰难的境遇下,正是这些工友发扬“团结奋进,争创一流”的鲍店精神,不计报酬,勇于担当,苦干、巧干、拼命干才使得鲍店煤矿度过那段艰难的岁月。一张合影,几位在井下的煤矿工人朴实而发自肺腑的笑容。这是90年代鲍店煤矿工作面单产水平达到了188万吨,夺得华东地区综采单产第一名,一举扭转了鲍店煤矿生产发展的乾坤的写照。那种笑容自然得让人想到朴实的大地,也正是这片热土和这里艰苦朴素的人造就了鲍店煤矿的辉煌和腾飞。这里的一幕幕都生动地向我们讲述了不同的故事,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将永远铭记在鲍店人心中的故事。
第三站:暖心基地。我们永远在一起,这是志愿服务队一直号召的口号。鲍店煤矿的职工及其家属自觉地组成志愿服务队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如空巢老人,他们会定期去老人的家中做饭,收拾屋子,陪他们说话;重病患者,他们组织捐款联系医院,提供积极的救助;无固定收入的职工遗孀,他们会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不仅使她们增加了收入更让她们拥有了自信。在这里你可以带走任何你需要的,你也可以留下你愿意奉献的。无论是爱心树,捐助点还是门外的那面爱心墙都是鲍店煤矿温情与希望的象征。这体现了鲍店煤矿独有的文化与素养,它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鲍店煤矿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凝聚着他们的心,连通着他们的情。
一路走来,30年的风雨兼程,30年的历久弥新,30年的坚持不懈。那些记忆植根于内心深处,不会淡忘,不会失色,或许暮然回首时,他们会发现自己的精神支柱已与自己融为一色,成为一体。走进鲍店煤矿,了解鲍店煤矿,也献给鲍店煤矿建成投产30周年,献给在这片热土上拥有激情岁月,洒下热泪的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