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广:如何杜绝零打碎敲事故
如何杜绝零打碎敲事故
开拓二队 吴文广
根据城郊煤矿《关于开展杜绝零打碎敲事故大讨论活动的通知》要求,为认真吸取事故教训,深入分析造成零打碎敲事故的原因,采取更加有效地措施,进一步减少安全事故,我参加了开拓掘进系统及开拓二队开展的“杜绝零打碎敲事故大讨论活动”。 针对大讨论活动内容,就如何杜绝零打碎敲事故的发生,总结如下:
一、“零敲碎打”事故分析
近年来,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煤矿重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但“零敲碎打”的一般事故还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大部分事故都是由于安全思想意识淡薄,安全戒备心降低,安全素质不高,不安全行为常有,安全标准不高,安全隐患常在等因素导致的。
二、“零敲碎打”事故分类
零敲碎打”事故可分为七大类,即:“一通三防”类、 机电类、运输类、爆破类、水灾类、顶板类和其它类。而这些“零敲碎打”事故又不被我们现场施工人员所注意,危险源始终伴随在我们广大职工周围,事实证明“安全生产、关键在人”。人是安全的决定性因素,最终决定本质安全的是人而不是物。太多太多的“没事儿!”导致“有事儿!”的发生,教训是深刻的,只有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事故就不会发生,更不会出现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
三、开拓队“零敲碎打”事故防范措施
1、井下所有生产活动及单项工程必须制定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
2、规程措施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重要的规程措施必须组织会审。规程措施批准后,必须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组织反复学习贯彻。
3、规程措施没有审批,不能开工作业;没有贯彻考试不能作业;考试不合格的人员不能上岗。
4、技术人员要对规程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不认真落实,落实不到位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强化事故易发环节管理,有效控制生产安全事故。
要把预防顶板零打碎敲事故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强化现场管理和监管措施。一是要加强对巷道支护质量管理,确保支护强度和支护的稳定性,并抓好现场落实。井下任何情况下严禁空顶作业,否则一经发现,班组长就地免职,将跟班队长送安检科停工学习。
(三)、加强对安全不放心人员的管理。
针对十二种安全不放心人员(患有疾病人员、反应迟钝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人员、情绪不稳定人员、安全心理不健康人员、疲劳人员、新工人和无经验人员、跨程序作业和无序作业人员、变换工种的改行人员、家庭变故的恍惚人员、自认为有“背景”的“关系”人员、外来、外援、临时借用人员等)特作如下措施。
1、有病人员(主要是指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有精神病病史、恐高症、癫痫病、心脏病、有肢体行动障碍的人员等)
采取措施:
(1)依据医院体检结果,不得安排从事井下工作,并不得安排主要岗位和单独岗位作业。
(2)针对性安排好互保人员,实行重点监控。
(3)有发病或有病发迹象,做好临时调休。
2、安全意识淡薄人员(主要是指只有单纯生产观念,遵章守纪观念不强,作业无序、盲目蛮干,逞能好强及满不在乎等人员)
采取措施:
(1)加强日常安全意识、业务技术和安全技能教育,提高安全素质。
(2)严格执行动态互保制度,互保人员要时常提醒,有效监督,相互约束。
(3)安排工作时,要有针对性地安排作风稳健的人员与其搭伴作业。
(4)做好现场重点约束和安全监护。
3、情绪不稳定人员(是指家庭不和、心烦意乱,家中有事心神不宁,节日前后精力分散,结婚前后精力分散,谈恋爱、热恋、失恋,思想混乱,人际关系不好,领导批评、受到处罚一时思想不开,不安心井下或不热爱岗位等各类人员)
采取措施:
(1)及时进行沟通,掌握情绪不稳定的原因,解除思想包袱,保持心情开朗,轻装上阵。
(2)安排心理素质好的作业人员与其搭伴作业,做好疏导工作,解除心中“疙瘩”,稳定情绪。
(3)安排风险性较小的岗位,同时做好安全重点监护。
4、疲劳人员(是指家事繁忙人员、探亲返矿人员、农忙时节回家帮忙上班人员)
采取措施:
(1)适时安排调休,保证上岗前得以充分休息。
(2)严禁上岗前喝酒。
(3)因人而宜,量力而行,合理安排岗位和工作量。
5、新工人、无经验人员(主要是指对井下环境不熟悉、安全知识甚少、技能和自我控制能力差等人员)
采取措施:
(1)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和规程措施、培训。
(2)签订师带徒合同,安排老工人指导作业,严格执行动态互连保制度。
(3)做好现场约束监护。
6、家庭变故的恍惚人员:(主要指家庭成员病故、夫妻感情破裂闹离婚、家庭成员出现意外事故人员)
采取措施:
(1)开展家访谈心,及时了解、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
(2)采取班前询问、班中观察、班后随访的确认方式,通过询问、观察、谈心家访等手段,对恍惚人员进行排查确认,并登记建档;
(3)对恍惚人员及时调休;
7、外来、外援、临时借用人员(是指有外单位和其他作业队组人员)
采取措施:
(1)上岗前专门组织对规程、措施、作业程序、标准、安全要点培训学习,并经考试合格。
(2)责成专人现场进行统一协调指挥。
(3)强化互保、自保,做好检查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