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生产网!

《作文周刊》牵引我走上文学苦旅

作者:马关锁 2016-11-08 22:22 来源:煤矿安全网

《作文周刊》牵引我走上文学苦旅

缘,是大千世界中说不清、道不明、离不开的一种现象。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之间,总会有一些命中注定无法逃避的偶然机会。这种机会既是偶然中的必然,又是必然中的偶然,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缘分。有些缘分,是浓浓的,形影不离;有些缘分,是淡淡的,擦肩而过。早在我上初中她刚“出闺”时,我俩便结识,然而却在她朝我一笑嫣然后却再难谋面,只余一腔怀念之情在心头。我与《作文周刊》之间,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缘分呢?

我的文学写作足迹,应该说是从小学时代就开始“蹒跚学步”的。尽管当年大多数老师和同学都认为我是一个文理科全面均衡发展的学生,其实我属于那种“剑走偏锋”的人。与哥哥姐姐一样,从小我就喜欢读小说,并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发现哪一本小说、哪一份报纸、哪一本书里有精炼的格言、优美的诗歌、警句和景物描写,总要千方百计摘抄下来。那个时代,是一个知识荒芜、文学读物非常匮乏的时代,人们能接触到的文学作品非常少得可怜。上小学时,我接触的课外书除了父亲给我买的一木箱小人书外,就是上高中的长兄带回来的一些红色小说,如《艳阳天》、《闪闪的红星》、《征途》等。光从这些小说里摘抄的好句好段,就有十几个笔记本,可惜全部散失了,如今连一本也找不到了。那一年,我们村来了两个下乡包队干部,一个姓王,很强壮,很魁梧,是个工人出身,脾气不好,经常训人,村民们不爱搭理他。而另一个是个教师,身子骨很瘦弱,虽然干农活不怎么在行,却一肚子学问,人们平常都尊敬地称呼他为老李,不论什么事、什么东西,到他嘴里都能讲出一段故事,小小年纪的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公演后,父亲给我买回一本电影剧照版的连环画《杜鹃山》,在我家吃派饭的老李将我抱在怀里,指着画面逐页逐句给我讲述故事情节,并对那精彩的对白、唱词进行“翻译”和点评。当看到女党代表柯湘说的:“哎?刚才好象电闪雷鸣,怎么忽然风平浪静啦?”这句话时,老李说:“这句话对仗挺工整啊!”我歪着小脑袋瓜好奇地问:“什么是对仗呀?这个女的满脸带笑,不像是要与人干仗呀?”老李拍拍我的头,忍俊不禁地笑了笑,便耐心给我讲解起有关排比、对偶等语文修辞知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逐渐对祖国语言、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小年纪的我,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自不量力地创作诗歌(今天看来,只能算是儿歌吧,但在那时却堂而皇之刊登在联区墙报“六一”专刊上),摩拳擦掌在全乡群众大会上稚声稚气地宣读大批判稿。上初中时,已经是粉碎“四人帮”以后了,四大名著、《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和《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红旗谱》、《三家巷》等许多文学名著这时已从垃圾堆里“刨”了出来全社会公开发行。因反感物理老师崔有杰的授课方式,处于青春叛逆期的我对他的课程产生了抵触情绪,他的考试我即便会也不做,干脆交“白卷”。当然,我的自尊心还是有的,为了不至于让老师们把我当成差等生看待,我偶尔也会给崔老师一次面子,认真做一回考卷,而且要交就交满分卷,以致于全乡的初中老师们竟把我誉为“神童”(那时候,我的记忆力和理解力超级棒,诸如《岳阳楼记》、《出师表》这样的文章以及英语课文,我只要默读两遍就能背诵下来)。那时候,我开始严重偏科,特别喜欢上翟林生老师的语文课,每次老师布置了作文,无论有多难,我都会把它写好。我还偷偷尝试写小说。记得那时候我曾经写过一个神话题材的儿童小说《梅花鹿传奇》,由于我将故事放在隋朝末年战乱蜂起的大时代来写,存在许多历史知识缺陷,当时又没有资料可供查阅,写了十几章后便江郎才尽再也写不下去了,只好半途而废忍痛搁笔。遗憾的是这部小说的手稿现在也不知丢哪里去了。初中时代,我屡次创语文考试作文成绩满分记录。翟林生老师以及河底初中其他班级、年级的语文老师甚至苍圪台重点班的语文老师,都常常在课堂上拿着我写的作文当范文念。因此,同学们给我封了个“作家”的称号。

1980年冬的一天下午,班主任翟林生老师将我们十几个语文基础较好、平日又都喜欢写作的同学叫到他的办公室,当众向我们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他在临汾县教师进修学校读书时的语文老师托付他一件事,发动河底初中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为正在筹备创刊的《作文周刊》投稿。在翟林生老师的鼓励下,我们班共收集各种题材的作文三十余篇投给了《作文周刊》编辑部。记得当时我投了3篇,其他十几个同学也绞尽脑汁每人投了一两篇。我投的3篇稿子中,有一篇关于教育系统抓纲治国的记叙文,另外两篇是模仿茅盾《白杨礼赞》的摹景状物散文,一篇题为《青松礼赞》,一篇题为《我爱蒲公英》。多日后,从临汾办事回来的翟林生老师带回了几份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作文周刊》创刊号。我的作文《我爱蒲公英》有幸被编辑老师选中,刊登在《作文周刊》创刊号上。这篇作文也是我们班当时投送到《作文周刊》编辑部30余篇作文中的唯一一篇。至于我的其它两篇习作,翟林生老师说,编辑老师认为这两篇习作,文笔老辣,行文娴熟,怀疑不是出于初中学生之手,故此没有采用。不管怎么说吧,反正看到自己的作文变成铅字,当时的感觉还是喜出望外,受宠若惊的。仿佛有一条通往文学殿堂的平坦大道,在我眼前向远方伸展开去。我将《我爱蒲公英》剪下来,精心粘贴在我的笔记本上,准备长久保存以作纪念。

毕业后,我回乡务农,并没有泯灭对文学写作的希望和追求,我在河底邮电局订阅了《青年文学》、《电影文学》等文学刊物,劳作之余还瞒着家人,尝试写一些散文和诗歌并偷偷地投给报纸和杂志。原以为每投一次稿就多一份希望,然而最大的希望就是最大的失望,那些年我投寄给各报社、期刊的稿件一律石沉大海,杳无回音,我订阅的刊物杂志也经常被人截留,根本到不了我的手里,窝在山沟沟里走不出大山的我彻底失望了。再往后,儿女们先后降生,上有老下有小,沉重的家庭负担已经不允许我不切实际的“文学梦”继续做下去了,我只好放弃并停止了心爱的文学阅读和写作。我的“作家梦”就这样破灭了。

二十年后,我背着行李只身来到古城煤矿,从此工作稳定下来,不再萍梗漂泊,四处打短工。我的写作能力也被慧眼识珠的矿领导发现,于2010年调至矿综合办公室担任文秘工作,给我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的平台,随之而来的是我参加了山西煤销集团新闻通讯员考试,被临汾公司评为新闻通讯员。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工作环境、生活收入和发展空间,我的“文学梦”再次蠢蠢欲动了,我的写作激情被再次激发了,几年来,我先后在《晋能报》、《临汾煤销报》、《尧都工人网》、《中国煤炭新闻网》、《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网》发表300余篇新闻稿件及诗歌散文。

如今,年届知命的我尽管不再有空闲也没有机会去翻看《作文周刊》了,但她毕竟是我文学苦旅上的“领路人”,我怎么可能对她的成长、发展不予关注呢?创刊二十余载,据说如今的《作文周刊》已经拥有订户120余万,读者近千万,覆盖全国30余个省市的大中小学校,发行量最高时达1000余万份,成为国内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作文辅导类报刊。在2002年山西省报纸评审中荣获“一级报刊”殊荣,同年荣获“中国语文报刊协会编校质量最高奖”,深受全国各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喜爱,被社会各界誉为“学生交流思想、发表习作的园地,教师进行写作教学的助手,家长辅导子女的益友,学校第二课堂健康有益的读物,社会青年自修的良师”。今年7月5日,全国少儿报刊第二十四届年会在长沙举行。《作文周刊》在这届年会上荣获“第六届少儿报刊金奖”,社长兼总编辑周更武荣获“首届全国少儿报刊杰出贡献奖”。我由衷为《作文周刊》的成长壮大感到高兴。

酤酒客来风亦醇,卖花人去路还香。值此《作文周刊》创刊36周年之际,回忆我与《作文周刊》的一面之缘,回眸我从文学苦旅上一路走来的艰辛足迹,心里不禁油然生出万般感慨。《作文周刊》堪称我写作成长的摇篮,是她激发了我最初的创作灵感,是她给予了我的创作热情和欲望,是她在冥冥之中鼓励我不离不弃始终顽强跋涉在文学创作的泥泞路上。行文之余,我由衷感谢《作文周刊》,感谢因病去世的翟林生老师和当年那位未曾谋面的编辑老师,由衷为他们奖掖后进、扶持新人的高尚精神点赞!

附:《我爱蒲公英》

我爱蒲公英

春晨,我沿着芳草掩遮的小道,漫步在红霞与桃花相映的地方。不是为欣赏虫鸟清脆的歌喉,不是为饱览花香草润的景色,我是特地来看望我久别的花儿——蒲公英的!

人们一定会说,你对那高雅非凡的牡丹、迎春报暖的梅花,对那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并不特别动情,为啥偏对这貌不出众的蒲公英情有独钟呢?

其实,牡丹、梅花我何尝不爱,桃花、梨花我何尝憎厌,只是在我看来,蒲公英更有她独特的风格。而这独特的风格,却正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

我爱蒲公英。她的质朴,常使一些沽名钓誉者为之害臊;她的谦和,常使那些华而不实者感到羞愧!

你看!蒲公英扎根于广阔的土壤里,无论土层多么贫瘠,只要有一点点水分,她就心满意足地长起来了。在温暖的春风里,她从地下拱出头来,喜盈盈地露出了金黄色的笑脸。她既不羡慕婀娜的牡丹,也不嫉妒浓艳的桃李,只是以其黄灿灿的花瓣,绿油油的茎叶,给春天增添一份鲜艳的色彩。甘愿用自己纤柔的身材,朴素的风姿,为地球作一件普通的装饰品。

我爱蒲公英。她的功用,常使那些夸夸其谈者为之汗颜;她的博爱情怀,常使那些身居温室的高贵花卉自惭不如!

除了她的食用价值外,说起她的医疗功效,可谓物美价廉,众口皆碑。清热泻火,消炎解毒,诸如疔疮肿毒、咽咽痛喉痈、感冒发热、吹乳痄腮,诸如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气管炎、急性乳腺炎、肺炎、肝炎等等,大剂煎煮,莫不无往不胜,所向披靡。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得了病的贫苦人家,完全可以不花一分钱,只要舍得花力气,出去到田野里,一会儿便可采一大篮。在这些人看来,你比那些坐在诊所里的“白大褂”更有亲和力、更有实际用处,你就是上天安排下来普度众生的“活菩萨”!

我爱蒲公英。更爱她无私的精神、高尚的情操!

初夏的热风不时地吹着。蒲公英知道自己的生命不会太长了,她拼命地从土壤里汲取着养分,用来供养着自己的儿女。随着岁月的推移,她逐渐变得苍老了,衰弱了。终于,她那黄灿灿的花朵慢慢变得灰白了。她凋谢了,老死了。“落红并非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蒲公英辛劳一生,默默无声地离开了人间。但是,她用自己的乳汁把孩子们滋养起来了。一阵清风吹来,一朵朵银白色的“小伞”飞了起来,在天空中飘散。这就是蒲公英的儿女!“好男儿四海为家”,他们是母亲生命的延续,是蒲公英的骄子!当你用手掰开蒲公英的枯茎,一定会吃惊地发现,里面是空的。她的养料呢?她的精血呢?全送给儿女了!

啊!我醒悟了。

我们敬爱的老师不正是无私高尚的蒲公英吗?他们扎根于穷乡僻壤,任教于山庄窝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他们身怀渊博学识,胸藏万卷诗书,毫无保留,慷慨解囊;他们脚站讲台,手执教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祖国的花朵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为山区的明天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毕生力量。他们对人类的贡献是何等的伟大啊!可是,他们对人们的要求是什么呢?没有!什么也没有!

我赞美蒲公英,更赞美像蒲公英一样为青少年一代成长而呕心沥血的人民教师!(本文作者 晋能集团四通煤业 马关锁)

下一篇:王萍萍:看海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铸安矿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