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专业危险源辨识汇编
机电专业危险源辨识汇编
一、变电所停电
1、危险源:工作票填写不清楚或有笔误。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误操作发生触电事故。
预控措施:①机电科负责人签发工作票时,必须严格对工作票的内容进行审核;②工作票有要统一编号,工作票按顺序号使用,不得跳号,作废、未执行和已执行的工作票在第一页右上角盖已“作废”、“未执行”和“已执行”字样的印章;③工作票由本项工作的工作负责人或工作票签发人填写,工作负责人、工作票签发人熟悉工作地段、工作任务、危险点和采取的安全措施;④工作票应逐项填写,不得漏项。某项无内容的应盖“空白”印章;⑤安全员、机电科动态工负责对工作票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
2、危险源:未书写操作票。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误操作发生触电事故。
预控措施:变电工应检查并确认工作票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字迹正确清楚。设备名称、电压等级、时间、关键动词、接地线编号无修改,其它项修改不得超过两处,且用双划线覆盖。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栏注明双重名称(被检修设备的名称及编号)。
3、危险源:未按调度指令要求时间进行操作。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设备停止运转。
预控措施:变电工送电前向调度室汇报,待调度下令并经变电工复诵确认后,方可停电。
4、危险源:瓦斯超限。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发生瓦斯事故。
预控措施:变电所瓦斯浓度不超过0.5%。
5、危险源:停电操作前未戴绝缘用具。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触电事故。
预控措施:①变电工操作高压电气设备(千伏级电气设备)的主回路前,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②变电工停开关柜,必须先停断路器,后拉隔离开关。
6、危险源:停电操作时,所用绝缘用具不合格。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触电事故。
预控措施:①手套表面平滑,内外面无针孔、疵点、裂纹、砂眼、杂质、修剪损伤、夹紧痕迹等各种明显缺陷和明显的波纹及明显的铸模痕迹;凹陷直径不大于1.6mm、不超过三处,任意两处间距不小于15mm,且手套的手掌和分叉处没有这些缺陷,圆弧形边缘及其表面没有明显的破裂,在反面展开时看不见痕迹;小的隆起仅为小块凸起橡胶,不易用手指除去,不影响橡胶的弹性;②绝缘鞋(靴)无破损、无鞋底防滑齿磨平、无外底磨透露出绝缘层,预防性检验合格。
7、危险源:停电后未进行验电、放电。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触电事故。
预控措施:矿井维修电工停电后,要关掉开关柜的操作电源,使用与验电电压相符的验电器按照先低压后高压的顺序进行验电,当确认无电压后,利用接地线进行放电。
8、危险源:停电后未挂接地线。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人员触电。
预控措施:变电工放电后,在二次侧挂一组接地线,挂接地线应先接地端,后接导体端。
9、危险源:未挂“已接地”警示牌。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发生误送电造成人员触电、设备损坏。
预控措施:矿井维修电工在接地线挂接后,必须在对应的配电柜手把上挂“已接地”警示牌。
10、危险源:未挂停电警示牌。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人员受伤、设备损坏。
预控措施:矿井维修电工停电后必须在对应的变电柜上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警示牌。
二、移动变电站停电
1、危险源:未通知作业地点停电。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人员触电、影响生产。
预控措施:矿井维修电工在移动变电站停电前必须通知调度,严格按照停电报告单的说明进行作业,停电报告单详细说明作业地点、停电时间、停电移变号、影响作业范围等。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产生电弧、造成短路。
预控措施:矿井维修电工必须先分断路器,再将隔离开关操作手柄拉到零位置并可靠闭锁,操作高压电气设备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平台上。
3、危险源:未锁或没锁好隔离开关手把。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发生其他人误送电造成触电事故。
预控措施:矿井维修电工停电后,锁好隔离开关手把。
4、危险源:未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警示牌。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发生其他人误送电造成触电事故。
预控措施:矿井维修电工确认停电后,在高压隔离操作手柄上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警示牌。
三、变电所送电
1、危险源:工作票填写不清楚或有笔误。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误操作发生触电事故。
预控措施:变电工应检查并确认工作票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字迹正确清楚。设备名称、电压等级、时间、关键动词、接地线编号无修改,其它项修改不得超过两处,且用双划线覆盖。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栏注明双重名称(被检修设备的名称及编号)。
2、危险源:未按调度指令要求时间进行操作。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人员触电。
预控措施:变电工送电前向调度室汇报,待调度下令并经变电工复诵确认后,方可送电。
3、危险源:未拆掉接地线及“已接地”警示牌。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发生送电时造成电网短路或接地。
预控措施:矿井维修电工送电前要摘掉“已接地”警示牌,按先拆导体端,后拆接地端的顺序拆除接地线。
4、危险源:未摘掉“有人工作、禁止合闸”警示牌。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发生人员误以为无电,造成人员触电。
预控措施:变电工在送电操作前,摘掉“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警示牌。
5、危险源:送电操作前未使用绝缘用具。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发生设备漏电造成触电事故。
预控措施:变电工操作高压电气设备(千伏级电气设备)的主回路时,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平台上操作。
6、危险源:送电时操作,所使用绝缘用具不合格。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触电事故。
预控措施:①手套表面平滑,内外面无针孔、疵点、裂纹、砂眼、杂质、修剪损伤、夹紧痕迹等各种明显缺陷和明显的波纹及明显的铸模痕迹;凹陷直径不大于1.6mm,圆弧形边缘及其表面没有明显的破裂,在反面用拇指展开时看不见痕迹,凹陷不应超过三处,且任意两处间距不小于15mm,且手套的手掌和分叉处没有这些缺陷;小的隆起仅为小块凸起橡胶,不易用手指除去,不影响橡胶的弹性;为改善握紧效果而设计的手裳掌和手指表面不应视为缺陷;②绝缘鞋(靴)无破损、无鞋底防滑齿磨平、无外底磨透露出绝缘层,预防性检验合格。
7、危险源:未挂运行指示牌。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导致误停电,造成人员受伤、设备损坏事故。
预控措施:变电工,在送电操作完成后,在变电柜挂上“运行”指示牌。
四、移动变电站送电
1、危险源:未通知及作业人员,作业地点送电。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人员触电。
预控措施:矿井维修电工在送电前,必须通知调度及作业人员,清点人数确认无误后,方可送电。
2、危险源:合隔离开关缓慢,产生电弧。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发生电弧灼烧设备。
预控措施:矿井维修电工应先迅速合上隔离开关,再合上断路器,操作高压电气设备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平台上。
3、危险源:强行送电。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人员触电或设备损坏。
预控措施:矿井维修电工在送不上电时,要首先排除用电设备故障,不得按住复位,强行送电。
4、危险源:未挂“送电运行”指示牌。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人员触电、设备损坏。
预控措施:矿井维修电工在送电完毕后,在隔离手柄上挂“送电运行”标示牌。
五、变电所检修
1、危险源:任意改变端子序号以及修改整定值。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设备损坏。
预控措施:矿井维修电工在检修中不得任意改变原有端子序号、接线方式,不得甩掉原有的保护装置,不得任意修改整定值。
2、危险源:选用工具不正确。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机械伤人事故。
预控措施:矿井维修电工在检修前,检查并确认工具无破损、外观完好,绝缘层达到绝缘要求,选用型号配套的工具。
3、危险源:配电柜内清理不干净。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配电柜内短路,损坏设备。
预控措施:矿井维修电工检修完成后清点材料、工具、配件、数量必须与工作前准备的数量相符,并清理检修配电柜内及检修场所杂物。
六、检修井下电气设备
1、危险源:未检查或检查程序有错造成漏查、假检。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发生瓦斯事故。
预控措施:矿井维修电工作业前必须用便携式瓦检仪对检修点的瓦斯浓度进行检测,发现浓度超过0.5%应立即向调度汇报,并禁止接线作业。
2、危险源:瓦斯超限。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发生瓦斯事故。
预控措施:接线地点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5%。
3、危险源:误停电、误操作。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触电事故。
预控措施:①矿井维修电工确认要停电线路的开关,操作千伏级线路主回路时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②矿井维修电工停电后,锁好隔离开关手把。
4、危险源:未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警示牌。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人员触电。
预控措施:矿井维修电工停电后必须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警示牌。
5、危险源:未验电、未放电。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触电事故。
预控措施:矿井维修电工停电后使用与验电电压相符的验电器按照先低压后高压的顺序进行验电,当确认无电压后,利用接地线进行放电。
6、危险源:检修时,改变接线方式。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保护装置失灵,其它人员处理问题困难。
预控措施:矿井维修电工在检修中不得任意改变原有端子序号、接线方式,不得甩掉原有的保护装置,不得任意修改整定值,确保检修设备达到检修质量标准。
7、危险源:未清理或清理不干净。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发生开关短路,造成设备损坏。
预控措施:矿井维修电工检修完设备后应清点材料、工具、配件数量必须与工作前准备的数量相符,并清理开关内及检修作业场所周围杂物。
8、危险源:开关试运行时未通知或通知不到位。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人员触电。
预控措施:矿井维修电工在送电前,必须通知作业地点的作业人员,确认在该线路无人工作后方可送电。
七、高低压电缆敷设与电气设备连接
1、危险源:电缆未做耐压试验或测试程序不规范。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发生绝缘不好,不能送电。
预控措施:①矿井维修电工用打压设备不低于相应额定电压的2.5倍电压对电缆进行耐压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②矿井维修电工使用摇表对电缆相间和对地绝缘进行测试。
2、危险源:电缆测试完后未放电。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发生触电事故。
预控措施:矿井维修电工在电缆测试完毕后用接地线对电缆进行放电。
3、危险源:电缆敷设人员站在架子上挂电缆。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发生人员摔倒造成伤害。
预控措施:人员站在高处挂设电缆时,监护电工应精力集中,架子稳固、不倾斜。
4、危险源:电缆吊挂高度不符合要求。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发生车辆碰伤电缆。
预控措施:矿井维修电工悬挂电缆高度应距巷道底板1.5m以上。
5、危险源:多人拉电缆用力不齐,转弯敷设电缆未采取措施。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发生挤伤或碰伤作业人员。
预控措施:矿井维修电工多人拉电缆时听从专人指挥,要互相配合工作,站在电缆同一侧,转弯时,应站在电缆外侧。
6、危险源:作业地点瓦斯未检查或检查程序有错造成漏查、假检。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发生瓦斯事故。
预控措施:矿井维修电工作业前必须用便携式瓦检仪对变电所里的瓦斯浓度进行检测,发现浓度超过0.5%应立即向调度室汇报,并禁止接线作业。
7、危险源:作业地点瓦斯超限。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发生瓦斯事故。
预控措施:接线地点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5%。
8、危险源:误停电、误操作。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触电事故。
预控措施:①矿井维修电工确认要停电线路的开关,方可进行停电作业;②矿井维修电工停电后,锁好隔离开关手把。
9、危险源:未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警示牌。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人员触电。
预控措施:矿井维修电工停电后,在开关隔离手柄上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警示牌。
10、危险源:未验电。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触电事故。
预控措施:矿井维修电工停电后使用与验电电压相符的验电器按照先低压后高压的顺序进行验电,确认无电压后,挂设接地线进行。
11、危险源:电缆接线不规范。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人员触电,设备损坏。
预控措施:矿井维修电工接线整齐,无毛刺,卡爪不压绝缘胶皮或其它绝缘物,也不得压或接触屏蔽层;接线室内,清洁,无异物;接线盒内导线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增安型电气设备“E”》的规定。
12、危险源:强行送电。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人员触电,设备损坏。
预控措施:矿井维修电工在送不上电时,要检查排除电气设备故障,不得强行送电。
八、高低压电缆拆线与回收
1、危险源:误停电、误操作。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触电事故。
预控措施:①矿井维修电工确认要停电线路的开关,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方可操作;②矿井维修电工停电后,锁好隔离开关手把。
2、危险源:未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警示牌。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人员触电。
预控措施:矿井维修电工停电后必须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警示牌。
3、危险源:未验电、未放电。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触电事故。
预控措施:矿井维修电工停电后使用与验电电压相符的验电器按照先低压后高压的顺序进行验电,确认无电压后,利用接地线进行放电。
4、危险源:接线盒未挂牢固。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发生接线盒掉落伤人。
预控措施:固定接线盒使用长度不小于1m,直径不小于16mm圆钢固定在煤(岩)壁上,圆钢外露长度15~25cm,外端使用螺母联接牢固。
5、危险源:电缆回收人员配合不当。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发生电缆掉落伤人。
预控措施:矿井维修电工两人以上装卸时,必须有专人指挥,互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