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壁工作面采动压力
|
长壁工作面采动压力 |
|
工作面周围岩(煤)体内的应力和作用在支护物上压力的统称,又称工作面矿山压力或矿压。在工作面地压作用下引起的一系列力学现象,如顶板下沉、支架变形与折损、煤壁片帮以及在特殊情况下发生的局部冒顶和顶板沿工作面煤壁切落(大冒顶)等,称工作面地压显现或矿压显现。 |
上,另一端可自由悬露或支撑在支架和垮落岩石上(图
2 [
顶板悬臂梁
]
)。当顶板由几层岩层组成时,形成综合悬梁,在变曲下沉后,被垮落的岩石支撑,可能仅产生弯曲而并不折断。当悬伸长度很大时,发生有规律的周期性折断,可能引起周期来压。悬臂梁假说可解释以下事实:工作面近煤壁处,顶板下沉最小,支架载荷也小;随着离煤壁距离越远,下沉与载荷越增大;工作面前方存在支承压力和工作面出现周期来压等。但计算所得的顶板下沉和支架载荷与实际情况不尽吻合。
铰接岩块假说是苏联库兹涅佐夫于1950~1954年提出,认为工作面上覆岩层的破坏可分两带,即不规则垮落带和其上的规则移动带。不规则垮落带分上下两部分,下部垮落时,岩块杂乱无章;上部垮落时,则按原有方向较规则地排列。两者的高度是采厚、松散膨胀系数与垮落岩层厚度的函数。规则移动带的岩块相互铰合形成一条多环节的铰
链,规则地在采空区上面下沉
,
见图
3[
铰接岩块假说的顶板岩层不同分布
]
。假说认为工作面支架存在两种不同的工作状态。当规则移动带(相当于老顶)下部岩层变形小而不发生折断时,不规则垮落带岩层(相当于直接顶)和老顶间就可能发生离层
,
支架最多只承受直接顶折断岩层的全部重量
,
故称支架处于“给定载荷状态”。当直接顶受老顶移动影响折断时,支架所受载荷和变形取决于规则移动带下部岩块的相互作用,载荷和变形将随岩块的下沉不断增加,直到岩块受已垮落岩石的支承达到平衡为止。这种情况称为支架的“给定变形状态”。假说对支架和围岩的相互作用作了较详细的分析,但它缺乏岩块与岩块之间力的分析。
中国学者在铰接岩块假说基础上进行研究,发展了该学说。认为对工作面地压显现影响较大的是断裂带岩层。带中已破断的岩块如同砖石结构的砌体,形成的平衡结构可称为“砌体梁”。外形是梁,实质是拱。
他们提出开采后的上覆断裂带岩层可分为三个区,见图4[a砌体梁平衡假说的断裂带分区b结构力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