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的特长更长--曹庄煤矿采掘副总工程师刘宝昌
刘宝昌,1969年生人,中共党员,毕业于泰安煤炭工业学校采矿专业,现任曹庄煤矿采掘副总工程师。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他立足岗位、勇克技术难题,为矿井技术创新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荣获“全国化工能源协会技术创新能手”、“泰安市五一劳动奖章”称号。2017年获曹庄煤矿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曹庄煤矿作为老矿井,如果要继续生存下去,必须要在找煤扩量下功夫,持之以恒地不放松。作为主抓生产的采掘副总,刘宝昌勇挑重担,积极主动地落实找煤扩量的要求,特别是针对矿井现状,对矿井所有煤层进行了全面分析,逐层逐块段进行分析、研究、排查,考虑系统优化,他带领地测、技术部门有关人员进行反复勘查、对比、论证,前后经历了七八次反复推论,制定了一套全矿生产接续的可行性报告,为矿井开采延长服务年限,提供了科学的数据资料。
2017上半年面临煤炭价格下滑,矿井亏损严重,生产无接续的困难局面,刘宝昌勇于挑战困难,积极为下半年的接续做好准备。他查资料、跑现场,定措施,认真研究储量情况。经分析,影响煤炭价格的商品煤主要是三层的开采量,为此他加大了三层煤的找煤扩量工作,制定计划,首先对3100采区剩余块段进行开采,但是3100采区比较分散,单个储量小,如按正常方式施工,工作面搬家撤面频繁、工序复杂,由于煤柱留设等问题,残留的部分煤柱无法回收,造成资源浪费,且搬家撤面频繁安全风险大、投入大,生产效益利润空间相当低。刘宝昌又经过多次勘查、对比、分析论证,对工作面回采顺序及位置进行大胆创新,3100Ⅱ面回采结束后,在工作面回撤支架时,不再全段面回撤,而是保留工作面回撤通道,对回撤通道加强支护为3100Ⅱ面上段回采预留运输巷道。3100Ⅱ面上段回采结束后,搬家到3100Ⅲ面时,不再进行工作面回撤、搬家、安装,而是采用旋转调采的方式直接与3100Ⅲ面开切眼方向调平,再平推与3100Ⅲ面切眼对接。少施工一条巷道,少搬家、安装、撤面2次,多解放回采煤柱计0.65万吨,少投入人工200多个,为矿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8500煤仓设计与施工中,刘宝昌更是发挥技术优势,优化系统,攻克难关。据悉,曹庄煤矿原设计东三采区、东四采区、东五采区都有一套独立的通风、运输系统,系统繁杂,阻力多不利于整个矿井的通风、运输。为能够做好整个矿井的通风、运输系统优化,刘宝昌反复研究专业图纸,研究整合技术,最后终于攻克技术难题。他利用运输巷道和断层落差的地理条件,施工了一个煤仓来解决煤炭的运输,并优化通风系统。同时在煤仓上下做成中间用人工隔墙隔开的异形煤仓,分别形成了运输及独立通风方式,解决了几个采区的运输系统和通风系统,从运输成本和通风成本上为矿节约资金上千万,充分展示了自己专业技术在实践中的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