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生产网!

安徽省煤矿五起全矿井停电事故调查报告

作者:煤矿安全网 2018-12-17 21:13 来源:煤矿安全网

安徽省煤矿五起全矿井停电事故调查报告

2016年1-5月,全省煤矿发生五起全矿井停电事故,造成部分矿井局部瓦斯超限,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直接经济损失11.3万元。五起事故分别是:1月25日10时14分,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潘三煤矿发生全矿井停电事故,停电时长约7分钟,1662(1)掘进工作面瓦斯超限(>4%);3月8日6时2分,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谢家集第一煤矿发生一起全矿井停电事故,停电时长1分53秒;5月4日15时,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顾桥煤矿发生一起全矿井停电事故,全矿井停电时长约6分钟,1412(1)采煤工作面瓦斯最大值达1.3%;5月4日15时,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朱集东煤矿来自丁集220kV电网变电站819线路发生压降,持续时间0.36s,造成井下部分低压开关无压释放保护动作停电;3月25日11时48分, 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袁庄煤矿发生一起全矿井停电事故,停电时长约1分钟,Ⅳ6211下部探煤巷掘进工作面瓦斯最大值达1.27%。

10月份,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第四巡查组进驻我省巡查,了解到五起全矿井停电事故,要求安徽省政府立即组织调查处理,并向国务院安委会巡查办做了专报。国务院安委会巡查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此高度重视。省政府决定,由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牵头,省经信委、安全监管局、监察厅、公安厅、总工会、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淮南市政府、淮北市政府、淮南矿业集团、淮北矿业集团等单位参加,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煤矿五起全矿井停电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邀请安徽省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聘请3名专家参与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组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和“四不放过”的原则,深入开展事故调查。事故调查组制定了事故调查工作方案,查阅了相关图纸、资料;询问有关人员30人、制作调查取证笔录36份;听取了专家组对事故直接原因的分析;查清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和防范措施

综合五起事故情况,事故调查组针对全省煤矿、供电企业和有关属地人民政府,提出如下防范措施

煤矿企业:

1.确保与供电企业通讯畅通,保证调度通讯内容有据可查。

2.加强与供电企业沟通协调,形成协商机制。

3.对内部各级变电所的继电保护进行定时调整,矿井进线开关继电保护方式及其整定参数应由供电企业参与审核。

4.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推广实行“大分列”供电方式(即煤矿两回路电源均投入运行,各带部分井上下负荷),以避免造成全矿井停电事故。

5.煤矿工广变电所应补全配置故障录波装置,录波装置监测范围应包括110(35)kV系统的进出线开关和10(6)kV系统的主要进出线开关。

6.煤矿供配电系统应完善日常运行维护和改造升级技术措施,及时制定或调整应急处理预案。对停电事故及时进行调查分析,归档保存相关资料。

7.加强高压供电架空线路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发现影响线路供电安全的树木、建筑物和违章施工时,要及时向地方政府电力设施保护部门报告。

8.加强停送电联系人与变电所值班员调度规程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知识培训。

9. 明确责任,完善制度。对不执行有关制度造成事故的,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供电企业:

1.加强与煤矿企业联系沟通协调。了解煤矿供电现状及特点,了解对方相关的工作制度及操作规定;参与煤矿供电系统应急处理预案审核和应急演练。

2. 每年应书面通知高压供电用户出线开关继电保护整定单、系统短路容量等。供用电双方每年至少一次查核定值配合情况。

3.建立供用电双方定期交流机制,及时通报影响供电安全信息。

4.进一步加强供电架空线路维护,提高巡线工作质量。

5.发生矿井电源停电事故,供用电双方应及时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分析

6. 明确责任,完善制度。对不执行有关制度造成事故的,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属地政府:

1.在城市建设规划、土地使用等方面,应加强对煤矿高压供电架空线路的保护。改变煤矿高压供电架空线路路径时,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2.督促企业加强高压供电架空线路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3.对影响供电安全的违法违规施工和违章建筑、种植树木等开展联合执法,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4、明确责任,完善制度。对不执行有关制度造成事故的,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现将五起全矿井停电事故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潘三煤矿

“1·25”全矿井停电事故调查报告

2016 年1月25日10时5分、10时14分,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潘三煤矿(以下简称潘三矿)工广变电所35kV供电线路一、二回路先后失电,造成全矿井停电。10时21分,矿保安负荷切换至保安电源。停电时长约7分钟,1662(1)掘进工作面瓦斯超限(>4%),直接经济损失7万元。

1、潘三矿基本情况

(一)矿井概况

潘三矿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芦集镇,矿井于1992年11月投产,设计生产能力3.0Mt/a,2016年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4.2Mt/a。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13-1、11-2、8煤均为Ⅱ类自然发火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矿井采用立井、主要石门及分组集中大巷开拓方式。对角抽出式通风方式。全矿共有5个井筒,有主井、副井、矸石井、东风井和西风井。

(2)矿井供电情况

潘三矿地面现有3座35kV变电所(工广变电所、东风井变电所、西风井变电所)。工广变电所有3条35kV进线电源,其中2条主供电源(3457、3459线)取自国网220kV芦集变电站两个母线段,1条保安电源(3413线)取自国网110kV潘集变电站。

东、西风井分别设1座35kV变电所,每座变电所的2条电源(东风井变电所:3423(Ⅰ)线、3423(Ⅱ)线;西风井变电所:3422(Ⅰ)线、3422(Ⅱ)线)分别取自于工广35kV变电所的不同母线段。35kV系统接线情况如下图所示:

二、上级变电站基本情况

(一)变电站概况

国网220kV芦集变电站座落于淮南市潘集区芦集镇,于1982年9月建成投运,1996年6月扩建,总容量24万千伏安,电压等级为220kV/110kV/35kV,其中220 kV出线7回,110kV出线11回,35kV出线9回(芦桂3454线、孟顾北3455线、潘三矿3457线、潘三矿3459线、新集三矿3460线、排涝站3461线、芦孟3462线、钱甸厂3464线、芦庄3465线)。2002年起陆续对220kV 1#主变、220kV断路器、隔离开关、110kV断路器、隔离开关、35kV断路器、隔离开关进行了技改更换。

(二)国网淮南供电公司芦集变35kV母线运行方式

国网220kV芦集变电站35kV母线分列运行,#1站用变、3457、3461、3462、3465、3467(电容器)运行于I段母线,#2站用变、3459、3460、3464、3466(电容器)、3468(接地变)运行于II段母线。

三、停电发生经过、报告和应急处置情况

(一)停电前运行方式

1.国网220kV芦集变电站与110kV潘集变电站的35kV母线均为分列运行。

2.潘三矿3个35kV变电所均是分列运行,分别由国网220kV芦集变电站的3457、3459线路供电,保安电源3413线路处于热备用状态。

3.潘三矿西风井主通风机运行于I段母线(3457电源供电),东风井主通风机运行于东风井变电所II段母线(3459电源供电)。

(二)停电发生经过、报告及应急处置情况

2016年1月25日9时44分,国网芦集变电站35kV I段母线发生A相接地,造成I段母线B、C相电压升高。淮南电力调度通知芦集变电站运行人员按照规定开展站内设备巡视,未发现设备异常。

10时5分29秒,220kV芦集变电站3457、3465开关同时跳闸,显示均为过流Ⅱ段保护动作。跳闸后,接地消失,母线电压恢复正常。此时潘三矿工广35kV变电所I段母线失电,西风井主通风机停运。淮南电力调度获报3457、3465开关跳闸后,通知芦集变电站运行人员现场检查站内设备,通知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检查3465线路,拨打潘三矿停送电联系人手机时无人接听(该矿停送电联系人此时在井下)。

潘三矿工广变电所运行人员发现3457线路失电后,巡查35kV开关室、站内保护动作信号,未发现异常。按“3457线路失电预案”,10时9分,断开工广变电所3457开关,合上工广变电所3400母联开关,此时全矿井由3459线路供电。

母联开关合上后运行约4-5分钟,潘三矿工广35kV变电所运行人员巡查时发现35kV开关室有烟雾和异味。几秒后,10时14分55秒,220kV芦集变电站3459开关过流II段保护动作跳闸,潘三矿发生全矿井停电。淮南电力调度获报3459线路保护跳闸后,通知芦集变电站运行人员现场检查站内设备,仍未能与潘三矿停送电联系人取得联系。

潘三矿工广变电所运行人员发现3459线路失电后,进行了站内设备检查,判定工广35kV I段母线所带设备有故障,退出故障设备后按“3457、3459线路失电预案”,进行3413线路倒闸操作。10时21分,潘三矿工广变电所运行人员向淮南电力调度汇报潘三矿保安负荷已切换至3413线路。

11时35分,潘三矿停送电联系人上井后与淮南电力调度取得联系,进行相关检查后申请空送3459线路。12时22分56秒3459开关合闸,3459线路带电。随即,潘三矿由3413切换回3459线路供电。

220kV芦集变电站站内设备故障(开关合闸线圈烧毁)排除后,17时18分,3457线路试送成功,潘三矿恢复正常供电。

四、停电原因分析及性质

通过询问取证、调阅相关资料,对停电发生的地点、时间及技术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认定。

(一)停电发生地点

国网220kV芦集变电站35kV 3465、3457、3459开关。

(二)停电发生时间

2016年1月25日10时5分29秒,3457、3465开关同时停电;10时14分55秒3459开关停电。

(三)停电技术分析

1.3465线路A相间歇性电弧接地,时长21分钟(电网调度规程允许2小时),B、C相电压升高,导致潘三矿工广变Ⅰ段母线PT长时间过载,B、C相绝缘破坏,故障电流造成B、C相熔断器爆炸,引发PT上口B、C两相弧光接地短路,同时3465线路A相也参与该接地短路过程,产生4335A三相短路电流。潘三矿3457进线开关整定值为960A/1.5s,动作时间长于上级芦集变3457开关Ⅱ段过流定值3240A/0.3s,造成芦集变3457、3465开关过流Ⅱ段保护跳闸。

2.潘三矿工广变电所35kV开关柜采用金属铠装KYN系列,密封性较好,3457线路失电后难以从柜体外发现柜内故障点,同时由于矿内无继电保护动作跳闸,造成潘三矿工广变电所运行人员认为是线路故障或线路失电。按照“3457线路失电预案”,紧急将Ⅰ段母线负荷切换至3459线路,I段PT柜由于上次故障时绝缘下降,在带电运行4-5分钟后,柜内绝缘持续降低,形成AB相短路故障,产生约4229A的短路电流,潘三矿3459进线开关由于其整定值为960A/1.5s,动作时间长于上级芦集变3459开关Ⅱ段过流定值3240A/0.3s,潘三矿3459进线开关保护启动未动作出口,由芦集变3459开关过流Ⅱ段保护跳闸。

3. 3465开关所带负荷为500kV变电站站用变备用电源,开关在2014年4月1日进行了检修;3457、3459开关所带负荷为潘三矿主供电源,开关分别在2012年8月1日、2012年3月1日进行了检修,均在国网公司规定的状态检修周期内。从淮南供电公司运维人员反映看,由于这些开关所带负荷均为一级负荷,常年带电,断路器极少操作,因此合闸机械机构有出现卡死的概率,是导致3465、3457开关合闸线圈烧毁的原因。

(四)直接原因

3465线路A相间歇性电弧接地,引发B、C相弧光接地过电压,导致潘三矿工广变电所Ⅰ段母线所带电压互感器(以下简称PT)绝缘破坏,致使3465与3457线路接地短路跳闸;潘三矿未能及时发现工广变电所Ⅰ段母线故障点,认为是3457线路失电,紧急将该段负荷切换至3459线路,因PT柜绝缘破坏,4-5分钟后引发再次短路,致使3459线路跳闸,造成全矿井停电。

(五)间接原因

1.潘三矿

(1)事故发生后,通信不畅,固定联系人手机无人接听;3457线路失电后,未询问上级变电所失电原因,将3457线路所接负荷切换至3459线路。

(2)矿变电所固定电话为内线电话,不能与上级变电所直接联系。

2.国网淮南供电公司

3465线路于2008年建成,日常巡视采用目测,未发现导线与绝缘子紧固松动的情况。

(六)事故性质

经调查认定,潘三矿“1·25”全矿井停电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五、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经调查核实,潘三矿“1·25”停电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7万元。

六、处理建议

(一)对责任人的处理建议

毕少华,中共党员,潘三矿副矿长,分管机电管理工作。应急处置不力,与上级变电所通讯不畅。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依据《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第十二条规定,建议给予警告处分。

(二)对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

国网淮南供电公司线路巡视不到位,对“1·25”停电事故负有责任。鉴于国网淮南供电公司已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建议责成国网淮南供电公司向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写出书面检查。

七、防范措施

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排查事故隐患,完善相关管理措施,有效防范和遏制类似事故发生,提出如下防范措施:

(一)淮南供电公司应加强35kV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处理的技术手段,如在35kV系统增加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与接地点故障测距装置,加快故障处理速度。

(二)淮南供电公司应加强35kV系统过电压抑制措施,如装设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装置,降低接地过电压发生概率。

(三)潘三矿应加装变电所高压开关室视频及声、光、烟雾报警装置,并远传值班室,便于第一时间发现高压开关室设备故障。

(四)潘三矿应对变电站集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现有工广变电所后台监控信息在故障时SOE报文混乱,不便于故障定位,建议在工广变电所建设矿级供电系统集控中心,实现统一集控。

(五)潘三矿工广变电所装设的故障录波装置应包括进线、变压器及所有出线,便于故障后的故障原因分析。

(六)潘三矿变电所应加装可保存半年以上录音的对外固定电话,出现故障时及时与上级变电站联系。

(七)系统出现故障后,双方应及时相互通报信息。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谢家集第一煤矿

“3·8”停电事故调查报告

2016年3月8日6时2分,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谢家集第一煤矿(以下简称谢一矿)发生一起全矿井停电事故,停电时长1分53秒,直接经济损失4万元。

一、谢一矿基本情况

(一)矿井概况

谢一矿位于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属新、老整合矿井,1952年11月投入生产;望峰岗井作为深部资源的接续矿井,2005年与谢一矿合并,统称为谢一矿。2016年核定生产能力为2.77Mt/a。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煤层均有爆炸性及自燃倾向性(Ⅱ级)。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开采,现有主井、一副井、二副井、二号风井和管子井5个井筒。目前,浅部井已收作完毕;深部井已停产正在收作。

(二)矿井供电情况

谢一矿110kV变电所共有2路电源,183线路取自国网220kV八公山变电站,168线路取自国网220kV辛东变电站。110kV系统连接关系如下图所示。

二、上级变电站基本情况

(一)变电站概况

1. 国网220kV辛东变电站

国网220kV辛东变电站座落于淮南市田区十涧湖路北侧,于2006年12月建成投运,2010年10月扩建,总容量36万kVA,本站电压等级为220kV/110 kV/10 kV,其中220 kV出线2回,110kV出线8回(淮化162线、辛洞163线、辛姚164线、辛洛田131线、淮西167线、望峰岗矿168线、辛青169线、淮西170线),10kV出线13回。

2. 国网220kV八公山变电站

国网220kV八公山变电站位于淮南市八公山区山王镇,于2001年12月建成投运,2008年1月扩建,总容量27万kVA,电压等级为220kV/110 kV/35 kV,其中220 kV出线6回,110kV出线7回(八新181线、八新182线、望峰岗矿183线、八凤186线、八黄185线、八黄187线、八丁188线),35kV出线7回。

(二)国网淮南供电公司220kV辛东变电站、220kV八公山变电站运行方式

1.国网淮南供电公司220kV辛东变电站运行方式

国网220kV辛东变电站110kV母线分列运行,供谢一矿I段母线。

2.国网淮南供电公司220kV八公山变电站运行方式

国网220kV八公山变电站110kV母线分列运行,供谢一矿II段母线。

三、事故发生时当地气象条件

2016年3月8日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淮南市八公山地区出现寒潮阴雨,降雨量为25.3mm,同时伴有4到5级阵风8级偏北大风。

四、停电发生经过、报告和应急处置情况

(一)停电前运行方式

国网220kV八公山变电站183线送电,带谢一矿110kV变电所Ⅰ段母线;国网220kV辛东变168线送电,带谢一矿110kV变电所Ⅱ段母线。

(二)停电发生经过、报告及应急处置情况

2016年3月8日6时2分16秒,带谢一矿110kV变电所I母线的183电源线路开关跳闸,淮南供电公司电力调度通知八公山变电站运行人员按规定开展站内设备巡视,通知谢一矿运行人员断开183开关,检查110kV母线无异常后,将183负荷切换至168线路供电。

6时3分57秒,谢一矿110kV变电所值班人员检查站内设备无异常且保护无动作信号后,断开183开关,按“事故应急预案”合母联100开关,全矿由168线路供电。

6时13分,淮南电力调度通报谢一矿停送电联系人检查183线路。之后谢一矿及安装工程分公司线路工区迅速组织人员对线路进行排查,发现在183线路3#~4#杆区段导线上悬挂大量彩钢瓦。安装工程分公司随即组织人员,调用设备清除导线上的彩钢瓦,并对损坏段导线进行修复处理。18时43分恢复183线路供电。

五、停电原因分析及性质

通过询问取证、调阅相关资料,对停电发生的地点、时间及技术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认定。

(一)停电发生地点

国网220kV八公山变电站110kV系统I段母线183开关。

(二)停电发生时间

2016年3月8日6时2分16秒。

(三)直接原因

183线路因为杆下安盛矿用机械有限公司厂房屋顶彩钢瓦被大风掀起刮到线路上,引发三相短路故障,导致183线路保护动作跳闸,造成谢一矿变电所110kV系统Ⅰ段母线所带负荷停电。

(四)间接原因

1.安盛工贸公司将位于八公山区工业聚集园区内的厂房租赁给孔孔电子商务公司,孔孔电子商务公司3月7日擅自在线路保护区内违章搭建板房。

2.八公山区工业聚集园区未及时发现孔孔电子商务公司在谢一矿183线路保护区内违章搭建板房。

(五)事故性质

经调查认定,谢一矿“3·8”停电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六、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经调查核实,谢一矿“3·8”停电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4万元。

七、处理建议

(一)对责任人的处理建议

钱明,中共党员,八公山区工业聚集园区负责人。未及时发现电力线路保护区内违章搭建板房,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依据《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第十二条规定,建议给予警告处分。

(二)对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

谢一矿183线路2006年10月份建成,八公山区工业聚集园区于2009年规划,园区内部分企业厂房建在电力线路保护走廊内,不符合相关规定。涉及八公山区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建议责成淮南市政府组织调查处理,并将调查处理结果报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

八、防范措施

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排查事故隐患,完善相关管理措施,有效防范和遏制类似事故发生,提出如下防范措施:

(一)煤矿企业要加强线路巡查,及时发现高压线路保护区内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和树障。发现问题,主动报告地方政府,申请及时消除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和树障。

(二)八公山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工业聚集园区内的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清除园区内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和树障。

(三)鉴于淮南矿区高压线路下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和树障依然较多,淮南市政府应加大对高压线路下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和树障的清查力度,挂牌督办,明确责任,限期整改,建立长效机制,保障供电线路安全。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顾桥煤矿

“5·4”全矿井停电事故调查报告

2016年5月4日15时,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顾桥矿(以下简称顾桥矿)发生一起全矿井停电事故,全矿井停电时长约6分钟,1412(1)采煤工作面瓦斯最大值达1.3%,直接经济损失0.1万元。

一、顾桥矿基本情况

(一)矿井概况

顾桥矿位于潘谢矿区中西部,东距凤台县县城约20km。2016年核定生产能力7.56Mt/a。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各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属Ⅱ类,所有煤层均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工业广场内有主井、副井、风井。

(二)矿井供电情况

顾桥矿地面供电系统现有2座110kV变电所(中央区变电所、南区变电所)。中央区变电所电源共有2回进线,其中1回进线来自国网芦集220kV变电站110kV II段母线的774线路供电,线路长度为17.196km;另1回进线来自国网220kV丁集变电站110kV I段母线的817线路供电,线路长度为11.648km。

南区变电所由来自中央区变电所的2回(703线路、704线路)供电,1回来自110kV I段母线703#间隔柜,线路长度4.3km;另1回来自110kV II段母线704#间隔柜,线路长度7.2km。110kV系统接线图如下所示。

二、上级变电站基本情况

(一)变电站概况

1. 220kV芦集变电站

220kV芦集变电站座落于淮南市潘集区芦集镇,于1982年9月建成投运,1996年6月扩建,总容量24万kVA,电压等级为220kV/110 kV/35 kV,其中220 kV出线7回,110kV出线11回(潘北矿777线、芦古776线、丁集矿775线、顾桥矿774线、顾北矿778线、芦凤773线、芦潘772线、潘东矿779线、朱西矿782线、张矿东781线、780线),35kV出线9回。2002年起陆续对220kV 1#主变、220kV断路器、隔离开关、110kV断路器、隔离开关、35kV断路器、隔离开关进行了技改更换。

2. 220kV丁集变电站

220kV丁集变电站位于淮南市凤台县丁集乡,于2006年9月建成投运, 2010年10月扩建,总容量33万kVA,电压等级为220kV/110 kV/35 kV,其中220 kV出线5回,110kV出线9回(丁古815线、顾桥矿817线、潘北矿818线、朱集矿819线、丁集矿820线、朱西矿822线、顾北矿824线、丁西825线、张矿东826线),35kV出线4回。

(二)国网淮南供电公司芦集变35kV母线运行方式

1.国网淮南供电公司220kV丁集变电站、220kV芦集变电站运行方式

国网220kV丁集变110kV两段母线分列运行,817、819、825开关运行于I段母线。815、818、820、822、824、826运行于Ⅱ段母线。

2.国网淮南供电公司芦集变运行方式

国网220kV芦集变电站110kV两段母线分列运行,773、775、777、779、781开关运行于I段母线。772、774、778、782运行于II段母线。

三、停电发生经过、报告和应急处置情况

(一)停电前运行方式

国网220kV丁集变110kV 817线路运行,送顾桥矿中央区变电所110kV II母线;国网220kV芦集110kV 774线路投检修状态。(顾桥矿申请5月4日顾桥矿774开关及线路转检修,顾桥矿由817线路单电源供电。)

顾桥矿中央变110kV 700开关运行,母线并列方式。110kV 774开关检修状态。顾桥矿中央变110kV 703、704线路送南区变110kV母线。

(二)停电发生经过、报告及应急处置情况

2016年5月4日9时,顾桥矿供电一队按照计划开展中央变电所110kV 774间隔测控装置升级改造工作。

15时0分1秒,220kV丁集变110kV 817开关距离Ⅱ段保护跳闸,顾桥矿变失电。

停电后,矿方立即检查变电所内保护装置,并断开110kV母线上所有开关。

15时4分,顾桥矿维护人员与淮南供电公司电力调度取得联系,要求强送817线路。

15时6分,淮南供电公司合上丁集变110kV 817开关,对线路送电成功。15时7分,顾桥矿维护人员汇报供电公司:110kV 817线路已送电,申请带负荷。 15时09分15秒矿井两区110kV变电所供电恢复正常。

四、停电原因分析及性质

通过询问取证、调阅相关资料,对停电发生的地点、时间及技术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认定。

(一)停电发生地点

国网220kV丁集变电站110kV 817开关。

(二)停电发生时间

2016年5月4日15时0分1秒,220kV丁集变电站110kV 817开关跳闸。

(三)停电技术分析

1. 矿方维护人员和厂方调试人员,在进行774间隔的遥信对点和遥控调试时,认为GIS设备内部的开关、刀闸和接地刀闸之间有电气闭锁,没有考虑芦集变774电源线路在检修状态,芦集变7740接地刀闸已在合闸位置。

2. 在监控后台进行开关、刀闸的遥控调试时,先远方遥控合上774开关一侧刀闸,因控制命令下发后刀闸变位信号迟迟没有上传监控后台,两人认为遥控失败,再试合774另一侧刀闸,同样控制命令下发后刀闸位置信号没有变化(实际刀闸都已经合闸),最后试合774开关。因为774线路在检修状态,芦集变774线路接地刀闸7740在合闸状态,所以774、7741、7743合上后,反送电到芦集变7740接地刀闸上,形成三相短路,造成220kV丁集变817开关跳闸。

3.顾桥矿变817、774保护均整定为800A/0.4s、400A/2.1s,动作时间小于上级丁集变817开关Ⅱ段保护定值25Ω/0.3s(线路阻抗5.09Ω),因此该保护未达动作时间就由上级保护先切除故障,不会动作出口,直接动作丁集变817开关。

(四)直接原因

矿方维护人员和厂方(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试人员,在监控后台进行774开关、刀闸的遥控调试时,开关、刀闸合闸指令下发后,变位信号上传不及时,认为开关、刀闸实际未动作,连续下发合闸指令,误将817电源通过774、7741、7743开关、刀闸反送电到芦集变7740接地刀闸上,形成三相短路,造成220kV丁集变110kV 817开关跳闸,顾桥矿全矿井停电。

(五)间接原因

停送电制度执行不到位。矿774线路由运行转检修无工作票,且操作票填写内容不全。南瑞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进行系统升级改造过程中,未制订详细的作业流程。进行开关合分闸调试时,矿现场操作人员未向电力调度申请,改变了774间隔及线路的运行状态。

(六)事故性质

经调查认定,顾桥矿“5·4”全矿井停电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五、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经调查核实,顾桥煤矿“5·4”停电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0.1万元。

六、处理建议

(一)杨炳国,中共党员,顾桥矿供电一队副队长,分管地面变配电工作。现场管理不到位,规程措施不落实,对事故的发生负有直接责任。依据《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第十二条规定,建议给予记过处分。

(二)陈永斌,中共党员,顾桥矿副矿长,分管机电管理工作。矿井停送电制度执行不到位,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依据《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第十二条规定,建议给予警告处分。

(三)张旭,中共党员,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顾桥矿变电所测控装置升级过程中违规操作,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重要责任。依据《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第十二条规定,建议给予警告处分。

七、防范措施

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排查事故隐患,完善相关管理措施,有效防范和遏制类似事故发生,提出如下防范措施:

(一)在运行变电站进行改造工作时,矿方应结合现场电气设备带电及检修情况,开展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制定相应的三措一案(安全措施、管理措施、技术措施、施工方案),作业时应严格按照编制的方案执行。

(二)在运行变电站进行设备改造工作中,矿方应加强对厂方技术服务人员现场行为的安全管控,应禁止设备厂方技术服务人员操作运行设备。

(三)矿方停送电联系人在改变变电站高压电气设备检修状态时,应先向上级电力调度汇报申请,在调度同意后才能进行操作。

(四)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与故障录波器的历史数据应保存不少于一年。

(五)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认真填写工作票和操作票并严格审核,严禁无操作票进行开关操作。

(六)进一步强化与供电公司及供电监督管理部门的沟通联系,形成协商机制,供、用电双方每年至少一次查核定值配合情况,矿内部上下级变电所也要进行查核定值配合情况。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朱集东煤矿

“5·4”停电事故调查报告

2016年5月4日15时,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朱集东矿(以下简称朱集东矿)来自国网丁集220kV电网变电站819线路发生压降,持续时间0.36s,造成井下部分低压开关无压释放保护动作停电。

一、朱集东矿基本情况

(一)矿井概况

朱集东矿横跨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和蚌埠市怀远县。矿井东南距淮南市约38km,矿井东西长约12.5km,南北宽约3.5km,面积42.4321km2。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11-2、13-1煤层自燃倾向性为自燃,煤尘有爆炸性。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工业场地内布置主井、副井、矸石井及中央回风井计4个井筒。矿井2016年核定生产能力336Mt/a。

(二)矿井供电情况

朱集东矿110kV变电所2回路电源进线,分别取自国网220kV古沟变电所843线路和国网220kV丁集变电所819线路。正常情况下,819线路主供,带110kV变电所Ⅰ、Ⅱ段母线,843线路热备用。110kV系统接线图如下所示。

二、上级变电站基本情况

1.220kV丁集变电站

220kV丁集变电站位于淮南市凤台县丁集乡,于2006年09月建成投运, 2010年10月扩建,总容量33万kVA,电压等级为220kV/110 kV/35 kV,其中220 kV出线5回,110kV出线9回(丁古815线、顾桥矿817线、潘北矿818线、朱集矿819线、丁集矿820线、朱西矿822线、顾北矿824线、丁西825线、张矿东826线线),35kV出线4回。

2. 220kV古沟变电站

220kV古沟变电站座落于淮南市潘集区古沟回族乡,于2007年09月建成投运,2010年10月扩建,总容量36万kVA,电压等级为220kV/110 kV/35 kV,其中220 kV出线4回,110kV出线7回(古袁832线、古袁833线、古潘834线、古平835线、潘二矿836线、潘东矿840线、朱集矿843线),35kV出线6回。

三、停电发生经过、报告和应急处置情况

(一)停电前运行方式

220kV丁集变电站819线路送电,带110kV朱集东矿变电所Ⅰ、Ⅱ段母线;220kV古沟变 843线路送电空载,朱集东矿843热备用。

(二)停电发生经过、报告及应急处置情况

2016年5月4日15时00分01秒,220kV丁集变817开关距离Ⅱ段保护跳闸,引起丁集变电站110kV母线电压瞬间波动。

2016年5月4日15时0分2秒,朱集东矿110kV变电所发生瞬间压降报警,随即恢复正常。

电压降发生后,检查朱集东矿110kV变电所110kV开关及10kV馈出开关,未发生跳闸现象。

四、停电原因分析及性质

调查组会同专家组通过询问取证、调阅相关资料,对停电发生的地点、时间及技术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认定。

(一)停电发生地点

朱集东矿井下部分带欠电压保护装置低压开关。

(二)停电发生时间

2016年5月4日15时。

(三)直接原因

2016年5月4日15时0分1秒,顾桥矿进行774开关、刀闸遥控调试时,误将817电源通过774、7741、7743开关、刀闸反送电到芦集变7740接地刀闸上,形成三相短路,引起丁集变110kV I母线电压瞬间降低,最大电压降达到50%,持续时间为0.36s。因朱集东矿变819线路和顾桥矿817线路都在丁集变同一母线上,造成朱集东矿819线路及变电所母线电压下降,引起井下部分带欠电压保护装置的低压开关动作跳闸。

(四)事故性质

经调查认定,朱集东煤矿“5·4”停电事故是由顾桥矿停电引起的责任事故。

四、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经调查核实,朱集东煤矿“5·4”停电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袁庄煤矿

“3.25”全矿井停电事故调查报告

2016年3月25日11时48分, 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袁庄煤矿(以下简称袁庄矿)发生一起全矿井停电事故,停电时长1分钟,Ⅳ6211下部探煤巷掘进工作面瓦斯最大值达1.27%,直接经济损失0.2万元。

一、袁庄矿基本情况

(一)矿井概况

袁庄矿位于淮北市杜集区段园镇境内,1959年12月30投产,设计生产能力45万吨,2016年核定生产能力为58万吨/年。高瓦斯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类型为中等。31、32煤层有煤尘爆炸危险性;4煤层为二类自燃,有煤尘爆炸危险性;6煤层为一类容易自燃,有煤尘爆炸危险性。采用立井多水平开拓,井筒数量为4座,主、副井、中央风井及二庄风井。

(二)矿井供电情况

袁庄矿有2路35kV电源,3589、3689线路取自国网110kV毛庄变电站,送矿内35kV变电站I、Ⅱ段母线,两段母线分列运行。35kV系统接线情况如下图所示:

二、上级变电站基本情况

(一)变电站概况

国网110kV毛庄变电站位于淮北市杜集区段园镇,1959年12月建成投运,2004年12月增容,总容量8.15万kVA,电压等级110kV/35 kV/10kV ,其中其中110 kV出线2回,35kV出线10回(八新毛郢矿3587线、孟庄矿3585线、袁庄矿3589线、丁里3588线、瑞荣金属厂3584线、孟庄矿3586线、毛郢矿3687线、袁庄矿3689线、力诺光伏3688线),10kV出线13回。

(二)国网淮北供电公司110kV毛庄变电站运行方式

110kV毛庄变电站35kV两段母线分列运行,3589线路运行于I母,3689线路运行于Ⅱ母。

三、停电发生经过、报告和应急处置情况

(一)停电前运行方式

国网110kV毛庄变电站的35kV母线分列运行。

袁庄矿35kV变电站并列运行,由国网110kV毛庄变电站3689线路主供,3589线路处于带电热备用状态。

(二)停电发生经过、报告及应急处置情况

2016年3月25日9-11时,恒锦置业孟庄分公司检修人员按计划更换3586线路进线避雷器。更换完毕后,向淮北电力调度申请送电,在11时45分8秒,毛庄变电站3586开关合闸,11时45分23秒,毛庄变电站35kV系统Ⅱ母线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告警,11时45分24秒,毛庄变电站3586开关保护装置过流I段跳闸,此时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告警信号未消失。

11时48分左右,毛庄变电站运行人员汇报淮北电力调度,发现3589线路室外电缆接头处放电(毛庄变运行人员误报,实际为3689线路),淮北电力调度随后令监控人员将毛庄变电站3589开关断开,11时49分50秒,毛庄变3589开关分闸。随后淮北电力调度通知袁庄矿停送电联系人3589线路毛庄变侧电缆头放电,立即派人到毛庄变检查。

11时51-55分之间,接地故障未消除,毛庄变电站运行人员发现线路电缆头放电现象仍然存在,发现判断出错,重新汇报淮北电力调度不是3589线路电缆头接地,是3689线路电缆头接地。

11时55-56分,袁庄矿35kV变电站运行人员得知故障线路为3689,将3689线路所带负荷切换至3589线路,同时3689开关分闸,造成全矿井停电。

11时56分17秒,毛庄变电站3589开关合闸,袁庄矿35kV变电站恢复供电。11时57分38秒,毛庄变电站3580开关合闸,12时0分50秒毛庄变电站3689开关分闸。之后袁庄矿从13时20分至20时33分进行3689电缆头抢修,20时45分,3689线路恢复运行。

四、停电原因分析及性质

通过询问取证、调阅相关资料,对停电发生的地点、时间及技术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认定。

(一)停电发生地点

毛庄变电站3589开关,袁庄矿变电站3689开关。

(二)停电发生时间

2016年3月25日11时56分。

(三)停电技术分析

1.恒锦置业孟庄分公司更换3586线路避雷器后,由于安装或线路避雷器质量问题,造成3586线路发生B相接地故障,毛庄变35kV系统Ⅱ段母线A、C相电压升高,引发毛庄变3689电缆终端接头A相击穿,形成不同线路的AB相接地短路;短路电流1916.4A,该电流达到了毛庄变3586开关过电流I段定值1449A/0s,未达到3689开关过电流I段定值2052A/0s,因此3586开关保护跳闸,短路故障消除,但3689开关未跳闸,线路电缆头单相接地故障仍存在。

2.毛庄变电站运行人员将3689线路A相电缆头放电故障,误判为3589线路电缆头放电,汇报给淮北电力调度。淮北电力调度据此下令毛庄变电站3589开关分闸,随后运行人员发现误判,汇报电力调度,调度随即下令3589开关合闸,11时56分17秒毛庄变电站3589开关合闸。

3. 淮北电力调度与袁庄矿双方沟通不够,袁庄矿变电所运行人员得知故障线路为3689线,袁庄矿在没有核实3589线路已经送电情况下,自行将3689线路负荷切换至3589线路,导致袁庄矿全矿井停电。

(四)直接原因

恒锦置业孟庄分公司更换避雷器时,因施工质量问题导致B相接地,引发毛庄变电站3689电缆终端接头A相击穿。

国网毛庄变电站运行人员误报3589线路接地,电力调度据此令断开袁庄矿3589热备线路。由于淮北电力调度与袁庄矿双方沟通不够,袁庄矿在没有核实3589线路是否送电情况下,自行将3689线路负荷切换至3589线路,导致袁庄矿全矿井停电。

(五)间接原因

1.恒锦置业孟庄分公司

电力设施施工验收不严。避雷器安装后没有严格检查验收。

2.袁庄矿

电气试验制度执行不到位。未按试验规范对35kV电缆进行预防性试验。

3.国网淮北供电公司

变电所运行人员误报故障线路编号,导致误断袁庄矿3589热备线路。

(六)事故性质

经调查认定,袁庄矿“3·25”全矿井停电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五、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经调查核实,袁庄煤矿“3·25”停电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0.2万元。

六、处理建议

(一)对责任人的处理建议

1.陈彩侠,国网淮北供电公司毛庄所主值班员。误报故障线路编号,对事故的发生负有直接责任。建议国网淮北供电公司扣发其当月绩效薪金1000元,并写出深刻检查。

2.金祥军,恒锦置业公司孟庄分公司水电部队长。电力设施施工质量不合格,对事故的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依据《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第十二条规定,建议给予警告处分。

3.张丽娟、王慧,袁庄矿变电所当班值班人员。未核实3589线路是否送电,将3689线路负荷切换至3589线路,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重要责任。建议袁庄矿对其罚款200元,并写出深刻检查。

4.王淮东,袁庄矿机电科副科长,负责机电管理工作。未按试验规范对35kV电缆进行预防性试验,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重要责任。建议袁庄矿对其罚款300元。

5.杨立峰,袁庄矿机电科科长,负责机电管理工作。未按试验规范对35kV电缆进行预防性试验,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重要责任。建议袁庄矿对其罚款300元。

(二)对袁庄矿其他责任人员的处理建议

对袁庄矿其他责任人员的处理,同意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处理意见。

七、防范措施

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排查事故隐患,完善相关管理措施,有效防范和遏制类似事故发生,提出如下防范措施及建议:

(一)电力调度与煤矿双方均应严格遵守电力调度制度。

(二)切实加强煤矿变电所运行人员的调度规程专业培训,熟悉本岗位工作职责和操作规程,严防“三违”发生,保障电力系统运行安全。

(三)改善供电公司调度与矿方联系方式,袁庄矿在地面变电所装设与供电公司调度通信的录音电话,建立煤矿变电站运行值长制度,加快沟通速度与沟通专业性,在故障发生后双方应主动、及时通报所掌握的故障信息。

(四)供电公司应提高35kV系统单相接地等故障判断的技术手段。

(五)袁庄矿应加强电气预防性试验、检修工作,严格按照试验规范或标准对电缆、开关、变压器等电气设施定期进行试验,及时发现和消除系统存在的缺陷。

(六)恒锦置业孟庄分公司应提高电力设施施工质量,层层落实责任,加强质量监督和验收管理,严格按建设规范控制质量,把好设计、措施、施工、验收关。

安徽省人民政府煤矿五起全矿井停电事故调查组

2016年11月18日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铸安矿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