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实责任 标本兼治 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中煤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壮大,形成了以煤炭、煤化工、坑口发电、煤矿建设、煤机制造五大产业为支柱的产业格局,资产总额4000亿元,在册职工13万人。五大产业中有三大产业是高危行业,安全风险大,灾害严重。现有煤矿及矿建施工项目143处,分布于5个国家,横跨国内17个省(自治区),安全管理的难度和跨度很大。中煤集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应急管理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坚持“管理、装备、素质、系统”四并重,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安全生产保持了良好态势,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012。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把安全第一作为安全生产的理念引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思想,坚持“不要没有安全保障的速度、不要没有安全保障的产能、不要没有安全保障的效益”原则,把“零死亡”作为我们不懈的奋斗目标,把安全生产作为我们的第一要务、第一责任、第一追求。
(二)坚持把压实安全责任作为保障安全生产的关键。紧紧扭住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放松,大力推动各级安全责任落实。一是强化企业负责人安全责任落实。制定企业负责人安全责任落实考核办法和标准,考核结果与标准化和安全奖挂钩,全年兑现企业负责人安全奖1763万元,扣罚62万元。二是狠抓现场安全责任落实。层层实施安全包保,将安全责任与包保责任人挂钩,杜绝事故的,额外加奖安全奖的50%,发生事故的,连带追究包保负责人的责任。三是推动全员安全责任落实。通过严问责倒逼全员安全责任落实,首次规定死亡1人撤矿长。对发生1起1人死亡事故的煤矿,给予矿长、党委书记、生产矿长、安全矿长撤职处分,在全集团引起了很大震动。
(三)坚持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主攻方向。立足于控大风险,查大隐患,防大事故,始终把防控重大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一是狠抓源头治理。近3年累计退出灾害严重、安全无保障的矿井10处,核减煤与瓦斯突出等高风险矿井产能5处,主动退出产能达4660万吨。二是突出风险管控。紧盯煤矿瓦斯、水害、冲击地压和煤化工泄漏、爆炸等重大风险,做到周调度、月检查、季会商。年初梳理确定了4家重点关注企业和10个“不放心”单位,由集团主要领导亲自约谈。建立三级会商机制,集中智慧共同研判风险,累计开展专业会商163次,对所属高瓦斯及水文地质复杂矿井全部进行了技术会诊。三是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深入查找隐患产生的根源,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坚持把科技兴安作为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组建中煤装备研究院和中煤地下工程智能研究院,成立瓦斯治理中心和防冲控水研究中心,无巷开采、防冲、瓦斯治理等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大力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加快推进“四化”建设。加大安全投入,近三年投入75.5亿元,工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煤矿综采机械化程度达到100%、综掘程度达到90%。所属王家岭等5处煤矿全面启动了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建设。积极推进“一优三减”,减少采掘工作面17个,减少岗位用工1100人。所属塔山等4处煤矿通过优化生产组织,取消了夜班生产。
(五)坚持把标准化建设作为夯实安全基础的根本途径。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煤矿安全基础建设推进会精神,扎实推进煤矿“三位一体”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25处生产矿井达到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煤矿,一级达标率56.8%。修订发布了矿建施工和建设矿井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弥补了国内煤矿建设领域标准化的空白。在所属大屯公司召开了标准化现场推进会,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强化激励约束,2018年集团公司标准化奖励3158万元,推动达标升级。扎实推进“素质提升计划”,面向社会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校毕业生2600人;加快新建矿井综采综掘自有核心队伍建设,招聘岗位技能人员1161人。加强矿级领导班子安全履职能力建设,组织46名煤矿矿长进行了为期3天的脱产培训;对领导班子专业结构、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对不称职、不在状态的及时调整。
(六)坚持把安全专项整治作为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力抓手。坚持常态化治理与“运动式”管理相结合,“警示三月行”、“百日安全”活动已经打造成为中煤特色的品牌活动。针对安全工作特点和规律,广泛开展了覆盖各个层面的综合检查和专项检查,先后组织开展了春节、“两会”、国庆节等特殊时段安全检查及“一通三防”、防治水、冲击地压、顶板、海外项目等专项检查10余次,实现了安全检查全覆盖,做到了长流水、不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