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网!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与应急救援技术研究

作者:煤矿安全网 2019-04-28 16:18 来源:煤矿安全网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与应急救援技术研究

张坤磊 李庆华

平煤股份八矿救护队 河南 平顶山 467001

摘要:为了提高煤矿井下工作的安全性,提高避险系统的抗灾能力,分析避险系统的管线技术,总结煤矿井下采用六大系统专用管线避险可提高煤矿井下的安全性。通过对避难硐室和救生舱的深入分析,进一步了解其避难特点,并指出救生舱的优点与不足之处。水、火和瓦斯等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应尽量避免在矿井下进行工作交接,或尽量减少矿井下交接班人数,以期通过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在事故发生时也可得到及时处理并尽量减少人员伤亡。

关键词: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应急救援

中图分类号:TD7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0%,国内煤炭资源占一次能源使用量的70%,中国煤矿发生死亡事故的概率高于其他主要产煤国家,如美国、俄罗斯等[1]。造成死亡事故的因素有水灾、爆炸等,从调查研究中可知,八成的遇难者是可以逃生的,但因为不完善的紧急避险系统使他们难以逃生。因此,当前急需研究科学合理的紧急避险和应急救援。

1、紧急避险设施与紧急救援技术

1.1温度湿度调节的设施与技术

煤矿井下应急设备和应急救援设施的应用过程中,设施的运行和有毒有害气体的清除容易引起井下温度升高。同时,外界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热能,因此应急避难设备的温湿度调节非常关键。井下温湿度的调节通常需要保温规划的前提,然后对地下温湿度调节措施进行详细分析。近年来,由于地下避难设施和应急救援设施不断完善,冰蓄冷和液态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温湿度控制设施安装前,煤矿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较高。因此,煤矿安全事故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此后,许多煤矿企业严格实施温湿度控制设施的安装,有效地降低了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2煤矿井下应急供氧

供氧技术以压缩空气管道连接为基础,通过地面钻井、专用管道和自备氧气瓶为地下供氧。随着采矿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地表钻孔直径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提高钻井的稳定性和时效性,必须提供应急电力系统和通信系统。矿井专用管道需要安装在矿井内的压力通风设施,另一方面也可以自主建造供氧设施。氧气管道专用管道的建设,必须确保防事故和应急损失水平高。现阶段,一些煤矿已将氧气供应、供水、通讯、传感系统管线整合,铺设了灾害管线,从而提高了应急避险和应急救援的整体性。随着氧气供应的不断发展,原有的供氧方式会导致井下温度升高。这种问题对地下供氧有很大的影响。新型供氧装置能有效地控制供氧阶段的矿井温度。为了消除矿山建设条件的不良问题,必须加强矿山应急救援技术和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提高应急预案的及时性。

1.3有毒气体处理的设施与方法

目前,应急避难场所和应急救援设备处理有毒气体的方法主要应用于通风和化学方法。使用露天钻探和专用管道的矿山可以不使用其他工具有效地排出有毒气体。如果需要除去油井中的一氧化碳,我们通常用贵金属催化剂进行化学处理。如果我们需要从底部除去二氧化碳,我们通常使用一些碱性溶液来分散或净化。分散式清洗是暂停混合化学品在对冲设置,特别是在地下矿工聚集区的窗帘。碱性溶液能独立清除地下二氧化碳,清除过程中不需要其它动力,具有过滤能力强、绿色环保的优点。集中清洗主要是通过通风设备使地下空气通过装有化学试剂的盒子,然后清除有毒气体。在清理矿井有毒有害气体的设施和技术后,可有效地减少有毒有害气体对矿工的伤害。

2、加强紧急避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措施

2.1构建职责明确,程序清淅的应急管理体系

井下安事故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料性,决定了在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把受威胁人员在第1时间尽快撤出灾区,是保证救援成功的关键,因此,当煤矿井下发现可能出现突发事件时,必须采取先避险撤人再汇报的应急处置措施,井口值班领导是启动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决策者。紧急情况下,值班领导没有到达指挥部之前,调度员负责启动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带班领导是紧急避险直接指挥者,班组长是紧急避险时第1责任人,负责本区域的人员组织与撤离。

2.2提高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强化煤矿应急处置管理的关键环节,是提升应急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也是防范事故、构筑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个别中小型矿井安全投入不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重视,设备设施落后,极大制约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因此,要加大应急设施设备的投入,从资金、技术、物资等方面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2.3重视提高职工应急处置能力

①要加强井下职工应急处置培训。安全培训要将应急救援安全防护体系知识纳入日常培训计划中,从课堂延伸到现场,开展现场观摩和事故隐患现场剖析等培训方式,创新培训方式和内容,提高职工对危险源辨识。②要建立紧急情况下避险奖励激励措施,完善班组紧急避险停工补薪制度,因避险造成误工停产,矿井应当给予职工补贴,对避险救灾的有功人员,应及时给予奖励,引导下井工作自觉做到不安全不生产,提高应急意识。③要加强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要重视现场实操演练,把正确使用应急避险设施作为演练重要内容,保证人人都会用,要明确什么情况下必须停产撤人,并开展经常性演练。

2.4引进人才,提升紧急避险系统建设

目前福建省内煤矿的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还处在开创阶段,对高瓦斯矿井应高度重视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引进这方面的人才为矿井的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

结束语

水、火和瓦斯等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对煤矿井下工作影响重大。对此,应尽量避免在矿井下进行工作交接,或尽量减少矿井下交接班人数。此外,还应做好各种自救措施,建立逃生通道、避难室、救生舱等,完善相关救灾设备,如潜水泵和压缩氧自救器等,通过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在事故发生时也可得到及时处理并尽量减少人员伤亡。

参考文献

[1]刘宏晓.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设计及应用[J].煤炭技术,2017,36(10):165-168.

[2]付金存.煤矿井下紧急避险设施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5):149.

[3]张水.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设置及避灾路线选择技术[D].山东科技大学,2017.

[4]张世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布局研究[J].煤炭技术,2016,35(08):246-248.

[5]王帅.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及优化[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07):105+119.

理论研究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网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