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管理人员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培训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矿企业必须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评审,由本单位C( )批准后实施。
A、矿总工程师 B、生产矿长 C、主要负责人 D、安监处长
2、我矿为( )B矿井。
A、低瓦斯 B、高瓦斯 C、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D、以上均不正确
3、矿每年要编制年度演练计划,规定演练的规模、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等,组织或协调应急演练,每个矿井针对存在的重大危险源每年至少要演练( )A次。
A、1 B、2 C、3 D、4
4、集团公司要求必须对( )D进行应急救援预案培训。
A采掘员工 B 机运员工 C 辅助员工 D 全体员工
5、矿成立应急救援总指挥部, 指挥部下设抢救办公室,办公室设在()C。
A、 矿安监部 B、各井区调度 C、矿调度室 D、集团公司总调
6、我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综合预案》适用于所辖范围内的( )A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综合事故。
A、地面及井下单位 B、采掘队组 C、井下单位 D、 地面单位
7、《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应急演练制度。应急演练计划、方案、记录和总结评估报告等资料保存期限不少于B()年。
A、 1 B、 2 C、3 D、4
8、《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巷道交叉口必须设置避灾路线标识。巷道内设置标识的间隔距离:采区巷道不大于C()m,矿井主要巷道不大于300m。
A、100 B、150 C、200 D、250
9、《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处理矿井火灾事故时,应当遵守当甲烷浓度达到C( )%以上并继续增加时,全部人员立即撤离至安全地点并向指挥部报告。
A、1 B、1.5 C、2.0 D、2.5
10、《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封闭具有爆炸危险的火区时,检查或者加固密闭墙等工作,应当在火区封闭完成B( )h后实施。
A、12 B、24 C、36 D、48
二、判断题:
1、我矿为高瓦斯矿井,15#煤层自燃发火等级为III类,属易自然发火煤层。(X)
2、无计划停风事故可导致瓦斯集聚,引起其它重大事故的发生。(V )
3、各级单位要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平台,加强全面监测监控系统管理,确保现场生产作业能够将各级生产线的信息数据及时准确无误的上传应急救援信息网络平台上。(V )
4、各级单位调度要做好接收汇报记录,调度值班长必须严格执行8小时值班制(X)
5、煤矿企业应当落实应急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事故预警、应急值守、信息报告、现场处置、应急投入、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安全避险设施管理和使用等规章制度,总工程师是应急管理和事故救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X)
6、矿山救护队指挥员必须作为救援指挥部成员,参与制定救援方案等重大决策,具体负责指挥矿山救护队实施救援工作。(V)
7、班组长应当具备兼职救护队员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发生险情后第一时间组织作业人员自救互救和安全避险。(V)
8、煤矿发生险情或者事故时,井下人员应当按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指令撤离险区,在撤离受阻的情况下紧急避险待救。(V)
9、井下作业人员要坚持正规操作,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蛮干。(V)
10、矿井要加强雨季期间和构造区域的顶板监测和管理,加强巡回检查。生产作业地点要指定有经验的老工人观察顶板,临时支护要及时有效。(V)
三、填空题:
1、我矿应急预案体系由生产安全应急救援综合预案、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专项预案及生产安全现场处置方案组成。
2、胶带输送机运输主要有胶带打滑、倒转、堆煤、断带、撕带和电气事故及胶带火灾事故等。
3、水灾事故是矿井最严重的灾害之一,可能造成淹没采区或矿井、破坏通风系统、损坏设备、摧毁巷道,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4、《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矿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应急救援预案和避灾路线,具有自救互救和安全避险知识。
5、我矿严格坚持“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
6、井下爆破作业必须使用规定的爆破器材和炸药,放炮时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放炮制度。
7、《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处理灾变事故时,应当撤出灾区所有人员,准确统计井下人数,严格控制入井人数;提供救援需要的图纸和技术资料;组织人力、调配装备和物资参加抢险救援,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8、《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矿发生灾害事故后,必须立即成立救援指挥部,矿长任总指挥。
9、《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外来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和应急基本知识培训,掌握自救器使用方法,并签字确认后方可入井。
四、简答题:
1、简述我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综合预案》应急工作原则是什么?
答: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启动迅速、措施得力;条块结合,属地为主;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2、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处理顶板事故时,应当遵守什么规定?
(一)迅速恢复冒顶区的通风。如不能恢复,应当利用压风管、水管或者打钻向被困人员供给新鲜空气、饮料和食物。
(二)指定专人检查甲烷浓度、观察顶板和周围支护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撤出人员。
(三)加强巷道支护,防止发生二次冒顶、片帮,保证退路安全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