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集团兴隆庄矿:提升职工素质加快矿井安全发展
兴隆庄矿坚持“人才强企”发展思路,发挥技能人才在科技创新、技能攻关、传承技艺中的积极作用,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加快人才培养和储备,为矿井安全高质高效发展储备人才资源。
该矿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安全和谐矿井的重要载体,不断创新形式,拓宽渠道,打造特色安全文化。每周在安全办公例会上通过视频、幻灯片开展案例分析;发挥井上视听宣教、井口安全文化长廊、井下排版警示、教培中心作用,立体化、跟踪式播放和推送安全理念、安全警句格言、安全生产制度等内容;创新开展井口“安全知识大转盘”活动、播放违章人员现身说法视频等,处处引导、警示、约束职工注意安全,抓好安全。深入推进群众安全监督网、青年安全监督岗、民兵安全监督哨“三网合一”工作。通过矿内多媒体并用宣传造势;评选“最美兴隆人和事”引领典型,发挥先模人物“正能量”;开展“家属下井嘱安全”活动感受安全重任;签署夫妻“安全承诺书”再添“责任砝码”;井口冬送温暖,夏送清凉,送去地面职工的真情祝福;区队里悬挂着女工们 “福”字十字绣,一针一线饱含深情……一系列接地气、动真情的安全“灵魂”工程,在全矿营造出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依托劳模(大师)工作室,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鼓励职工学业务、练技能、提素质。他们按照“凝聚、辐射、提升、传承”的工作宗旨,开展技术研讨、课题研发,通过劳动模范、高技能人才、优秀职工“传帮带”,把技术创新人才优势发展为群体优势,推动职工技术创新水平的全面提升。在线上打造“青工课堂”,建立青年职工之家QQ群、微信群等青工安全培训网络,不定期开展安全技术知识培训;线下开通“兴隆工匠”、“双星闪耀”学练比通道,采取“日学、月练、季比、年赛”等形式开展活动,提高了青年安全教育的覆盖面和实效性,促进了青工整体安全水平的提升。该矿以“153”安全文化为指导,牢固树立“人人要安全、执行要主动、工作要到位”的理念,创新开展“安全自主管理示范班组”活动,从班前工作安排、班中自我排查、班后总结点评入手,做到安全自查自纠、自管自控,实现班组安全自主管理;开展班组星级化管理、“自检自查体检”活动,强化班组安全管控,工序流程化作业,使班组职工逐步养成懂安全、能安全、要安全、会安全的自律行为。坚持“范围定向、内容定量,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扩大了学习内容自主权,增强了学习的实用性;组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上讲堂进行集中授课,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自主管理班组交流会制度,认真总结区队和班组建设经验,研究探讨区队班组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沿问题,不断丰富区队班组建设管理模式和理论体系,培育区队班组建设的先进典型,形成相互学习、竞相超越的良好局面。
该矿以安全培训为主线,以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为目标,不断完善教育管理制度和培训措施,制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实施“体验式培训”和“风险因素教学法”,加强基础教学硬件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配备或更新适应教学需求的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微机室等教学设备、设施,建成国家三级安全培训基地。深化教育培训队伍建设,派出专兼职教师外出进行业务培训,教师常年坚持利用课余时间到井下生产一线实践锻炼,熟悉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组织编写多项工种的安全培训教材,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成立技师协会、大师工作室,广泛开展技术攻关、业务交流、知识讲座等活动,发挥好传、帮、带作用 。区队班组积极开展“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每季一评”安全技术培训活动,提高全员安全技能。以激发职工创造活力为重点,扎实推进“学练树”活动,广泛开展技术比武、技术革新、小改小革、发明创造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创效活动,构建岗位练兵、车间比赛、全矿比武的职工技术比武体系。以工人先锋号、巾帼建功、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征集为载体,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健全完善评树机制,营造处处是课堂、人人练绝活、行行出能手的学技术、练本领、提素质的浓厚氛围。推行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编印了《安全事故案例汇编》,制作事故案例视频,拍摄安全微电影,并动态收集整理近期全国各类重大事故、典型事故案例,将事故案例汇编成册发放到每个区队和班组。干部职工结合岗位实际,深入剖析事故原因,写出本岗位应接受的教训和防范措施。完善职工行为规范管控长效机制,创建行为规范培训基地,建成职业训练中心,建立心理咨询室、心理解压室、心理帮教室、行为训练室,设立心理咨询宣泄体验课程,调节职工心理状态,进行减压疏导;通过模拟违章导致受伤情形,让违章人员体验违章致伤、致残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不便,给家庭带来的伤害;强化行为隐患人员帮教,一般违章过“两关”教育,典型违章过“三关”教育,严重违章过“六关”教育,努力实现由“讲规范”向“成习惯”转变。
该矿始终坚持“区队长手写安全工作重点、班前会监督考核、微信平台安全管理、巡检签字写实、安监队伍素质提升、科区管理人员现场实践、区队包保安全评估管理”七项工作常态化;他们围绕“人、机、物、环、管”五个环节,严格落实矿、区队、科室、班组、岗位“五级”隐患排查制度,强力推进“三类人员”集中整治,加强日常监督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提高干部职工责任意识;强化安全不放心人排查,严抓单岗人员管控,保证安全上岗、岗上安全,对重大安全隐患实施挂牌督办,确保隐患排查到位。把质量标准化作为矿井实现安全生产的一大“法宝”和基础工作来抓,实施“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安全质量标准化新战略,以创建精品头面、精品线路、精品硐室为目标。不断加大硬件投入,增强办学实力,规划建设科技含量高、形象直观的安全展室、实验室和教学设施,全方位加强培训基础建设。构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技师协会“三室一体”的技术交流运作模式,实现信息共享、攻关协同,有效发挥了各工作室的资源优势作用。推广应用“风险因素教学法”、电子课堂、网络教育、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新路子,使安全培训重心下移到基层区队、生产班组,重点解决现场遇到的安全技术问题,提高了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以建设复合型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技术人才三支核心队伍为主攻方向,制定人才培养、评价、选人、用人机制,积极探索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同专业或跨专业“轮岗交流”新模式,激发技术技能人才创新热情,培育出一大批素质过硬、技能精湛、一专多能、一岗多证的高素质职工队伍。每年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活动,积极参加全国、省、公司组织的各种技术比武活动,营造了“人人学技创优,个个争当能手”的良好氛围。广泛开展“学练树”、“名师带高徒”、“优秀技能人才考评”等活动,帮助职工解决提高职业技能中的困难,促进职工尽快成长,形成雄厚的后备人才贮备。利用技师协会、“高兴亮大师工作室”等有利时机,鼓励职工“精一门、专两门、会三门”,形成职业能力储备,适应矿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李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