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非遗之美,传承匠心精神——计算机学院“寻匠心,忆初心”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邳州开展调研
探寻非遗之美,传承匠心精神——计算机学院“寻匠心,忆初心”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邳州开展调研
作者:顾镇洲 摄影:何冰,周山
8月8日,计算机学院“寻匠心,忆初心”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邳州实地开展了以探寻特色文化遗产、传承古老艺术瑰宝为目的的实践活动。计算机学院2018级辅导员曹露晨担任指导教师。
8月10日,寻匠心,忆初心实践团一行来到文化馆,参观非遗传承人杜桂芳老师教授柳琴戏。课程中,老师先让孩子们训练基本功,手把手纠正每一个站姿走姿,孩子们每一个步调或坚定或柔美,富于变化,甚至每一个表情,也都由老师亲自过目。而后老师亲自示范,抑扬顿挫,字字打磨。评论家们认为,柳琴的女腔腔尾常有上行七度大跳的拉腔,独具听觉魅力,闻之牵魂绕梦,男腔唱法则“字正腔圆”、“字领腔,腔不裹词”、“气发丹田,胸脑转圆”。最后,团队成员就柳琴戏的发展和传承与杜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邳州柳琴戏的唱腔曲调优美动听,表演质朴幽默,声腔缠绵激昂,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有着较高的观赏性。尤其是它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特定区域的审美观念,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2007年,由徐州市联合申报的《徐州柳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采访杜老师的过程中,实践团每一位成员都感受到老师传承柳琴戏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尽管在目前大环境下戏曲继承存在很大的困境,但是老师言语之间对柳琴戏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她反复强调文化对国家政策的映射,强调文化的重要意义,并表示在习总书记正确政策的引领下,文化的传承趋于利好,并大有前景。
戏曲的传承固而任重道远,但是,有无数如杜老师般的引路人存在,星星之火,必将会永久的在孩子们的心中燃烧,一定能永久的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