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煤矿遗址转身遇到文创园
“废弃”煤矿遗址转身遇到文创园
“这不是澡堂吗?怎么变身为休闲书吧了?”“这还是咱们原先的污水处理站吗?都成了画家的展览厅了!”8月30日,陕煤集团陕北矿业中能煤田公司一批受邀请的老员工来到转型发展的新基地中能文创园。
望着眼前那些破旧厂房变成了“历史博物馆”,废弃设备经过组装变成了精美雕塑,操作间改造生成为画室、石雕工艺室时,惊讶声、叫好声,此起彼伏,而这些被他们惊叹的地方也成了当地网红打卡地……
不让一名职工下岗,这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面对现状我们没有退路可言,只有敢试、敢闯、敢干,创出一条生存之路,更不能让一名职工下岗。”该公司董事长杜战灵在当年的职代会斩钉截铁地说。
2013年,因与榆林城市规划重叠,企业被政策性关停。这对于以煤为主,依靠单一条件生存的千余名矿工来说不啻于一场晴天霹雳,面对矿区各种不稳定因素,该公司经过前期调研和多方论证,出台了“一体两翼”发展构架,明确以煤为主,多元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在转战新的煤炭开发主战场的同时,抽出精兵强将兵分多路,对外煤矿托管、绿植蓄养、文化链条发展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为了能让职工有活干、活得有尊严,我们当时各种办法都想到了,利用闲置厂房和服装厂联姻做服装经营,和信息科技公司进军科技市场,只要能有效开发利用闲置资源的我们都积极在争取。”负责对外拓展业务的人员提及过往的酸甜苦辣,感慨颇多。
国有资产增值保值,这是我们的使命担当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企业四面出击,多方寻找市场机遇劈荆斩刺进程中,榆林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中能煤田公司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双方一拍即成。作为榆林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尝试,给矿区旧有厂房进行改造、装饰,注入新的文化创意产业元素,在延展建筑生命力,确保企业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的基础上,最终成为榆林全域旅游的新名片。
“不懂就问、不会就学,跟在别人后边察‘言’观‘色’,只要能够开拓我们视野,提升自身能力的我们都会积极主动去做,要把自己从门外汉变成文化人在难我们都会坚持去做,这是使命更是担当。”该公司一名派驻文创园的工作人员说。
2018年开始,文创园正式进入改造阶段,在保留中能煤田公司榆阳煤矿原有厂房、办公楼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这座占地面积135亩,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的老矿区,通过创意设计、空间重塑和艺术元素的融入,老矿区实现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以“工业遗存体验+文化”运营模式、以艺术和研学为内涵的文化创意园,在为中能煤田公司转型升级探索出一条成功道路的同时,也为城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内生驱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旧动能转换,文化种子迸发新活力
经过近三年的改造,废弃的工业围墙、沉淀池、锅炉房被改造为艺术家独立的工作室和陕北石狮博物馆。区队联建楼变身为艺术培训楼和艺术家联排工作室,井口等一些独立建筑也被改造成为咖啡馆、书吧、艺术文创街区,煤矿废弃厂房转身回归为文艺范十足的“文创园”,俨然成为了榆林文化旅游时尚坐标之一。
“文创园的建立标志着我们煤炭行业不断赋能高质量,真正做到文化产业赋能、创意驱动未来,将中能榆阳煤矿打造成为关闭矿井转型发展的典范。”陕北矿业公司董事长吴群英说。
据了解,中能文创园现已成功引入以郭庆峰为代表的6位知名艺术家、2所艺术培训学校和2家孵化企业入驻,企业实现了以艺术写生与研学培训为主,集艺术创作、展览、教育、文创商业、孵化基地、工业科普等为一体的文化综合体,成为了走在西部立足工业遗址打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前列。(王惠武、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