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是忙了些,但忙得踏实”——几则来自王坪煤电公司宣传部的故事
“忙是忙了些,但忙得踏实”——几则来自王坪煤电公司宣传部的故事
“稿子写完了没”“公众号发了没”,,,,每天,只有当这些例行性的询问在宣传部长的口中重复一遍后,也只有当天所有的工作都干完了,大家才会伸伸懒腰相继下班离开。今天,我又习惯性地看了看表,又是一个19:10分。
“干就干出个样子来”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王坪宣传部来说更是如此。因为没在宣传部里呆过的人大多会认为宣传部的工作很轻松也很风光,但对于真正呆久了的人来说,宣传部的工作确实太辛苦,太枯燥了。就拿写稿子来说吧,没有点儿敬业精神,静不下心,坐不下来的人根本无法应对“爬格子”的种种苦闷,更重要的是一次会议、一场活动结束后,需要及时拿出一篇高质量的稿件,更让许多刚入行的人诚惶诚恐,生怕写不好遭人嫌弃。因此部里虽然经常进人,但大多数人都嫌工作压力大,并且宣传部又是清水衙门,所以待不了多长时间就走了,但也有一些同志留下来了,以我对他们的理解,我觉得他们或者是爱上了这份工作,但大多数同志还是抱着一种“干一行爱一行”,在奉献中践行自己的梦想的想法留下来的,而正是有了这样一种想法,他们不但留下来了,而且还始终秉持着“干就干出个样子来”的信念,就这样一直坚守着,也正是有了这种坚守,才有了该公司宣传部连续多年在朔州煤电公司各项业绩评比中名列前茅的好成绩,才有了他们在寒暑交替中,用一个个精炼的文字书写着自己的梦想,更勾勒出一幅奋斗者的蓝图的一件件感人事迹。
“我也会写稿子了”
吴晓园是一名去年九月才分到部里的一名大学生,刚来时小姑娘也是一腔热血,急于想展现一下自己多年学习的成果,可一接触实际她才发现,看似很简单的一篇新闻报道,可轮到自己时,根本下不了笔。干了几个月,好不容易往外发了一篇稿子,可差点儿捅了个“大篓子”,原来是她把集团公司主要领导的讲话精神少写了一个字,但就是一个字,讲话精神却大不一样了。幸好被公司舆情办工作人员发现后及时修改,才没有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为此事小姑娘背地里哭了好几天,但正是这次犯错使她对宣传部门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也更促使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逐步养成用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经过将近一年的磨练,她不光学会了播音、照相,就连写稿子也有了一定的心得,就在昨天,当她拿着一张《同煤日报》,高兴地对大家说“看我的稿子上报纸了,我也会写稿子了”,那一刻,她笑得那么灿烂,那么开心,让我们每一个在场的人都不由得为她拍手称赞。
“工作就像写稿子,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错”
赵乃山是王坪宣传部的副部长,也是部里呆的最久的人了。多年在宣传部门工作的经历让他看上去明显比常人“老”了好多,一起呆久了才知道,原来他以前经常熬夜赶稿子落下神经衰弱的毛病了,一有较大任务更是整夜睡不着,生怕自己稿子写不好,任务完不成受批。今年以来,他又按照上级的要求,开始分管全公司的网坪工作。为了能更好地完成网评任务,公司成立了60多人组成的网评队伍,每天跟帖、点赞、转发的条数多达6000多条。这么多信息,他每天都要不厌其烦地去一一核对,遇到谎报、瞒报的,他更是毫不留情地当场指出,一开始好多人不理解,劝他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工作何必那么认真”,他说既然领导信任我,让我负责搞这项工作,我就要全力搞好它,他还说“工作就像写稿子,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错”。有好多次夜已经深了,还有人补发网评任务,而每一次他都会及时回复,并通知大家已经统计了。而更多的时候,是他在万家灯火时,才拖着疲惫的身子佝偻着腰默默回家的身影,,,,而正是有了他这种精神,王坪煤电公司的网评任务每天都能超额完成,并且因为网评质量高多次受到朔州煤电公司和集团公司的表扬。
“忙是忙了些,但忙得踏实”
王志杰是去年十月份才调到宣传部的,刚来时他就说我是来学东西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刚来的时候趴在那儿看报纸一趴半天,到后来追着部里的同志请教写稿子的要领,再到后来为了一个字、一组词、一段话他和大家一起琢磨、推敲,每一次都那么虔诚,那么认真。因为宣传部分管的工作比较多,部里人又少,为此他自觉地学会了照相、摄像,有时还要播音,甚至下井采集新闻素材,但无论干啥他都极具活力,更有着年轻人朝气蓬勃、不知疲倦的一股子干劲儿。每天,当我们忙完一天的工作一起回家时,他和我念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忙是忙了些,但忙得踏实”,而每次听到他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里都不由得一暖,这不正和我当初从事写作的时候的感觉一样吗?很多人不理解我每天趴在那儿不是看就是写,都说没必要那么拼吧,但他们不知道,对于从事宣传报道工作的人来说,只有创作的过程才是最充实的,而当他们的文字变成“作品”时,他们是最快乐,最有成就感的。
“写稿子就像点豆腐,越点越精”
在王坪宣传部工作的人,大多都知道“写稿子就像点豆腐,越点越精”这句话是部长杨保利的一句口头禅,别看他从事写稿工作20多年了,但他一直坚持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写稿子的事。每天他除了审阅新同志的稿件,还要和几个副部长一起切磋部里工作的细节,交流写文章的心得,每逢有重大会议或活动时,他更是亲自坐镇参与新闻稿件的创作,一次又一次点拨、商讨,一轮又一轮修改、审阅,直至部里的每个人看了都觉得顺畅时才发稿,他说稿子就要这样才能经得起推敲,就像一锅慢慢加卤水点出来的豆腐,筋道不说,下到锅里咋煮也不烂。开始大多数同志都觉得他这样做过分苛刻,但时间久了,当自己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写稿子的态度在不知不觉中更严谨的时候,大家才理解了杨部长这样要求的好处。写稿子是一个沉闷的过程,但大家一起讨论稿子时各抒己见、各执一词的气氛却很热烈,甚至“火药味”十足,每逢这时杨部长就笑嘻嘻地出来当裁判了,他从不偏执,总是以大多数同志的意见为主,他提倡一篇稿子采用不同的手法,既要简练,也喜欢适当的修饰。是的,他就是那个做豆腐老人,默默无闻中用自己对文字对生活的热爱,让一个又一个精致的“豆腐块”从他眼前脱颖而出,带着王坪人的祝福和祝愿,带着王坪人砥砺前行的奉献精神,飞向各大媒体网站,让王坪的故事能传播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