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源煤矿机修厂厂长蔡红雨谈如何依托管理做好服务提升效益
皖北煤电集团恒源矿机修厂作为地面生产辅助单位,以致力于为矿井一二线安全生产服务为己任,始终不忘节支创效。在保障井下设备及加工件用量的同时、确保了外销自制支护品按质按量完成“订单“,1—8月份完成销售收入1682.21万元,他们究竟是如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保障安全,保证质量,主动作为,强化服务,精心组织生产的呢?日前,笔者走进机修厂,专访了该厂厂长。
恒宣:蔡厂长好!你们克服上半年疫情防控复工晚的时间影响,完成任务情况非常喜人,面对我矿下半年生产任务紧迫的现状,你们厂当前的重点工作是什么呢?
蔡红雨:我们是地面辅助单位,虽说没有一线单位的任务那么刚性,但我们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和准确的定位:那就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满足一线单位生产需求,保质保量超前做好服务。我们厂目前有加工、大修、支护、产品制作四个车间,围绕全矿下半年98万吨标煤生产任务,我们着力思考怎么带领职工从小处着手做好“加减法”,具体说一是产品创效,二是减少投入,力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为矿上实现考核利润1.77亿的目标多做贡献。
恒宣:你们1-8月份共生产锚杆32.51万套、金属网4.25万平方米、W钢带12.55万米,在经管部和物资部的拓展配合下,完成销售收入1682.21万元,实现利润480.1万元,那么是如何有效保证产品质量,做好产品创效这个“加法”的呢?
蔡红雨:做好“加法”,主要是通过产品制作车间生产加工的锚杆等外销产品来实现创效的。外销的量实质上取决于矿经管部和物资部,二季度矿上完成天煜公司销售合同的签订,大大拓宽了效益“增长源”,矿经管部和物资部积极开拓市场,目前正积极与中煤矿建七十一处洽谈支护品供销事宜,释放闲置产能。产品实现了适销对路,让我们全体干群增添了信心和斗志,现在就着重思考怎么把控质量和产量,立足市场取胜市场。我们自制加工的产品早在2015年就取得了“煤安”标志,这也是外销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的一个通行证。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编制了锚杆、钢带、金属网等产品的出厂检验报告,围绕生产流程制定检验规程标准,从原材料进厂检验开始,对产品加工、生产、试验等关键流程全方位管控,力保实现销售客户“零投诉”;同时,我们大力推行自制加工内部市场化运行机制,通过不断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优化设备提高产能,日常工作中我们注重提升职工技术素质,备足原材料,根据客户订单的规格要求,按需生产,力求做到不积压产品,又能多产多卖多创效,现在整体生产效率较以前提高了约25%。
恒宣:你们1-8月份修旧利废创效600多万元,在做好“减法”这个环节,核心是做好哪些工作呢?
蔡红雨:我们做减法就是尽可能“只旧不废”,节约开支。设备我们自己能修,省出来的钱就是赚的!核心是严格执行矿上下发的《闲置物资管理办法》《物资供应管理办法》《设备备件管理办法》,增加了修复品种和范围,如截齿、钻头、单轨吊驱动轮、巷修机配件、煤机压力表维修等,增强职工对新技术的学习力和挑战性,推动外修设备转自营,有效提高物资的回收率、修复率和复用率,降低报废率,尽量拓展对一些新设备的维修,尽可能减少矿上新设备和加工件的投入,减少设备外修的费用。做“减法”,最重要的也是保证产品质量、保证供应及时,保证服务到位。
比如支护车间自己维修1000根单体,省下10多万元,钱虽然不多,但是能够及时保证我矿综采、掘进系统使用单体正常供应。常言说,“自家有粮,才能不慌。”我们在风动工具维修方面也是及时性强,同时又能给矿上省不少钱,以前没有的业务现在都在积极拓展,创新思维,让废旧物资尽量做到“只旧不废”,做到物尽其用,吃干榨尽。加大风动工具的配件维修,减少材料成本,和兄弟矿井相比,同样的维修量,每月节约三万元左右。
我们通过不断规范三级市场价格体系、结算体系和考核体系,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进行更新和调整,所调价格倾向于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各个车间以上一年的产值为标准,制定考核标准,对每个车间很公平公正的,科学合理得到认可大家,确保职工干多干少收入不一样, 各车间、职工之间工资有差距,既要考虑团队合作的凝聚力,更要保护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创新活力,支护车间采用轧圆机改造的锚杆校直设备,达到了对单根锚杆自动、一次性校直的效果,工作效率提高了8倍,每月可实现创效3万元以上;大修车间采用新工艺TS215耐磨修补剂修复400KW电机端盖轴承座,解决了端盖磨损致使轴承跑外圆的问题,节约了上万元的维修费用。
恒宣:今年下半年,尤其是当前我矿综二产量生产任务重,综采一区过断层,井下巷道维修工作量大,设备维修工作量也是随之增大的,你们做好超前服务和质量保障有没有必然联系呢?
蔡红雨:我矿井下的条件和环境越来越复杂,辅助单位的超前服务意识非常重要。如果生产上抢修肯定会让职工手忙脚乱,难以保证质量。我们要求车间主任这个层级需要勤与一线单位沟通联系,全员都要树立服务意识,了解对接服务单位的生产情况,未雨绸缪主动干好,提前做好周密的生产维修计划,包括所需零部件的配备,要提前从供应科领取的或申请购买。
质量必须用标准说话,不能凭感觉,手和眼睛的评判都不能当标准。以我矿安全生产一级标准化创建的契机,打造质量承包体系,完善了多用磨床、数控车床的安全操作规程及各工种操作标准,根据安全规章制度和岗位技术操作规则,建立了产品加工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附有相关的工艺流程图,让职工在工作中有章可循,确保各类加工件的加工质量。本着谁修设备谁负责质量,如出现维修加工质量问题进行倒查的原则,做到责任落实到人;管理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多深入基层,紧盯工作现场把关键。设备维修过程中,技术人员对主要零部件的更换必须亲自鉴定,不合格的配件绝对不允许投入使用,配件的更换过程严格遵守拆装工艺,确保各类设备的维修质量。基层单位来领设备,必须由使用单位和设备库工作人员现场鉴定验收,设备出厂之前各项要求符合对方需要的质量标准,杜绝了推诿扯皮。
采访结束时,当笔者问蔡红雨,从一线综掘区到经营管理部再到今天的地面单位机修厂的管理,工作是不是感觉轻松了许多?没想到蔡厂长的一句话意味深长:不管在哪个单位?只要你想把工作做好,把管理做到极致,都不会有“轻松”二字,责任永远是干好工作的内在驱动力,也是让领导放心,让员工满意,让自己安心的最佳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