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家底”精准“入座”
为政之要,惟在用人。近日,国家煤监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煤矿劳动用工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强化人员岗位匹配”,明确“各地区应做到煤矿从业人员素质与工作岗位要求相匹配”。
2019年3月,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就强调,要把“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岗位匹配度”作为选人用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内容。
无论是从中央层面,还是从行业层面,都在强调“人岗相适”“岗位匹配”。这为煤炭企业树起了新时代选好人用对人的风向标,是队伍素质建设进一步科学化、精准化的重要原则。
人常言,人才是第一资源。但是,人才作为一种特殊资源,能否用在合适的位置,很是关键。
《资治通鉴》有云,“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民间也有俗语,“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我们不同的干部职工,各有所学、各有所长、各有特点,如果人岗相适、恰得其位,就好似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能够充分运用自身所知所学,人尽其才,服务安全生产,推动转型发展,从而形成自身积性极和工作创造性的良性循环,释放乘数效应。
人岗不相适、人事不相宜的“拉郎配”或者“滥竽充数”,如同“鲁班出征、关公伐木”的用人错位,自己做得不开心不顺畅甚至错误不断,工作没有起色、漏洞百出甚至贻害无穷。于个人,于事业,均无裨益。正如战国时期,毛遂自荐,担当赵国外交官,凭“三寸之舌”促成楚赵合纵,共御强秦;但他担任三军主帅时,却被燕军打得一败涂地,终羞愧难当拔剑自刎。
做到人岗相适,就要对岗位精准定位。煤矿分工庞杂细致,安全、通风、机电等不同岗位都有着较高的专业知识要求。要根据煤矿发展需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具体分析每个岗位的差异性需求,先摸清“家底”,后精准“入座”。譬如,对于瓦斯防治难度较大的煤矿,在选择总工程师的时候,就要重点考察其通风瓦斯治理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等,合理选人、择优用人。
做到人岗相适,就要对员工科学考量。必须打破传统选人用人模式,抓住“适岗”这一核心,针对不同岗位,综合考量学历经验、性格爱好、专业特长等特征,分析了解他们究竟在什么岗位上最能施展自己的才华,防止出现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管理人员、无论是操作人员还是安监人员,都“一把尺子量到底”的现象。如此,才能最大化提升人才与岗位的匹配度、契合度,给人才穿上“合脚鞋”。
做到人岗相适,就要对培训高度重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特别是随着智能化矿井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对各岗位从业人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建立持续有效的“养才机制”,加强岗前和在岗安全培训、技能培训、专业素质拓展培训,让专业素质实现与时俱进,人适其变、人适其岗。
面对新时代带来的新挑战、新考验,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然课题。这其中,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素质是基础保障。不仅需要“周公吐哺”的重才之情、“海纳百川”的聚才之度,更要有“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驭才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