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菜鸟”电工到“弱电大师”
2007年,刚刚20出头的王明从省煤炭工业学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毕业,来到集团公司成为一名电工。“学得一技之长”,这是干了一辈子煤矿的父亲,送给他的凝结一生心血的人生经验。从那之后的4000多个日日夜夜里,王明大部分时间都泡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或是在检修机器、或是在研究零部件、或是在翻阅书籍,无论严寒酷暑,无论风霜雨雪,坚持每天学习,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工友学,从未懈怠。慢慢地,王明的经验越来越多、问的问题越来越少,技术也越来越精湛。
2012年的一个冬季,井下综采煤机的电控设备突然停摆。这台设备核心配件,都是进口的,显示屏上,总有错误代码报警,厂里安排人员轮番上阵,又逐一败下阵来。最后,厂里把任务安排给了王明。采煤机中间箱内的主控模块、通讯模块、启停模块、遥控接收盒等各个部位,王明一样样反复排查。时间如同沙漏一般,几个小时眨眼即逝,可故障源仍像没有答案的谜语。
冬夜的冷风在室外吹着哨子,车间里寂静如水。孤灯一盏之下,电控设备、王明,就这样面对面,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对照手册,从头到尾,从尾到头在脑中一次次排查;翻开书本,揣摩那些设备、模块、线路的原理;回想以往维修过的设备,那些犯过的错误,走过的弯路。冥思苦想中,书本上一个维修案例跃然眼前。他赶紧按照书上所描写的,再次掀开主控模块,果不其然,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线头,被现场电工不小心压错,导致采煤机停机。王明恢复正确接线后,设备正常运转。虚惊一场,却让王明更加认识到:看似微不足道一个点的突破,其实背后需要更加扎实系统的理论思维。要想端好技术这个金饭碗,必须要在实践中成长,在书本中滋养,理论知识还得好好的啃。
2017年10月29日,一个只有饭盒大小的“小魔方”送到机厂,这是井下采煤机组供电系统控制器。备用控制器已经临时顶上去,稳定系数未知。一旦罢工,生产停滞,产量受损,效益难保。电话打到控制器厂家,那边开口维修费至少5000元,返厂维修至少要一周,既费钱又费时。时间不等人,生产来不得半点迟疑。王明即刻投入到维修控制器的任务之中。数十条接线,数百个焊点,每个模块、每个接线、每个焊点,逐步排查故障点。从太阳初生,到夕阳西下,10余个小时的排查摸索,终于查出是里面的电位器出了故障。更换了一个参数一致的配件,没花一分钱控制器修好了。
十几年的煤矿工作经历,王明见证了生产设备的换代升级,控制系统体积越来越小,对技术要求却越来越高。他说,现在煤矿用的电控设备,都是集成的,很先进,懂了很简单;不懂,这像隔着一座大山,让人一愁莫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一个人即使技术再棒,纵有三头六臂,也无法修理全矿的电气设备。个人力量是加法,团队力量是乘法,个人变团队,加法变乘法的探索应运而生。
2019年初,在集团公司和矿上的大力支持下,“弱电创新工作室”成立,6名“弱电大师”应召入队,王明成为工作室带头人。2019年8月13日上午,“王明弱电大师工作室”揭牌仪式隆重举行。看着以前梦寐以求的各类先进仪器,看着团队信任的眼神,王明心里久久难以平复。曾经那些对自己梦想的冷嘲热讽,曾经那些拒绝的高薪诱惑,曾经那些对家人陪伴的缺失遗憾,此时此刻,化为双眼噙着的泪水。这间工作室是企业的认可,是工友的信赖,更是对坚持梦想、坚守初心最值得的回报。
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如饥似渴,而工人们渴望学习到先进的技术知识。为了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王明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在员工培训班上上专业技术课,普及弱电知识;在微信上创建“皖北煤电微课堂”,吸纳了全集团公司368名机电专业人员,让技术交流不断线;定期总结设备“维修攻略”,让普通员工秒懂专业知识,矿上的“弱电专家”越来越多。
一份职业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只是谋生的手段,但对于王明来说,与“电”作伴却是他的人生追求、毕生理想。从菜鸟电工到弱电大师,从初出茅庐的青涩少年到闻名矿区的技术达人,王明花了整整十二年。回望过去的十二年,面对公与私、义与利、是与非、苦与乐,是选择前者还是后者?王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2019年6月30日,33岁的王明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用一技之长,做一颗有用的螺丝钉”,这是王明的青春誓言,更是他对企业许下的庄重承诺。
用“匠心”坚守理想,用初心阐释忠诚。加满油、鼓足劲,一步一个脚印前行,书写人生的瑰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