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榜样】流年笑掷,未来可期——记矿大保研宿舍
梅苑二号楼B6111宿舍四人王冠中、李治远、李治国、王广周全部成功保研,创造了又一个矿大奇迹。凭着四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王冠中保研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治远、李治国两兄弟保研至华东师范大学,王广周保研至南京大学。宿舍四个人,分别是从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环境与测绘学院转入计算机学院,专业方向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上学年被评为五星级宿舍及十佳宿舍。
星光不负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
2018年9月,王广周、王冠中、李治国和李治远,来自非计算机专业的四个学生怀揣着对计算机专业的憧憬,齐聚在梅苑二号楼B6111宿舍。在高中时,四人都对计算机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遗憾地被调剂到其他的专业,与计算机专业失之交臂。在大一,不同于其他沉湎于新鲜的大学生活的大一新生,他们早就在为心中的梦想做着准备。转专业的困难可想而知,更何况是竞争向来激烈的计算机专业,他们也知道要完成心中的计算机梦必须付出多于常人数倍的努力,因此“星光不负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就成了他们的座右铭。
转专业的过程就像是经历又一次的高考:他们放弃了大部分放松娱乐的时间,选择泡在图书馆、自习教室;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复习课本上的知识点和学习笔记,孜孜不倦地在书山识海里跋涉;他们在保证自己现学专业成绩优异的同时,还不断学习计算机专业方面的相关知识。正是这份对计算机专业的热爱让他们一直坚持着往梦的方向奔跑,正是这份对计算机专业的热爱,让他们能够脱颖而出,敲开计算机学院楼的大门;也正是这份热爱,让他们能够懂得机会的来之不易,尽全力为自己的理想拼搏。
琴剑前时为我来,志同道合味悠哉
当提及宿舍全部成功保研的事迹时,四个人都对此不以为意,似乎这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有人说保研就像一次马拉松,你可以在起跑时落后于拥有兔子般速度的对手,但在奔向终点的途中你不能没有乌龟般的耐力和坚持。在保研成功的背后,是4年,48个月,1460个日日夜夜的坚持;是对每一个知识点,每一次考试,每一门学科的严苛对待;是在别人享受美好的假期生活时,自己依旧投身于学业的勤耕不辍;更是一种“吾辈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遍化龙”的强大信念。
问起成功保研的秘诀时,他们共同提到的一个关键词就是“互帮互助”。虽然他们各自选择了不同的专业,但只要遇到学术上的问题,他们都会提出来共同讨论,提出各自的想法和建议;每当考试的日期临近,他们总会一起去图书馆或自习教室复习知识点,给予彼此无声的支持与鼓励。他们说,“B6111是个大家庭,保研一个也不能少”,这股凝聚力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相互督促、帮扶。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他们的辛苦付出最终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宿舍四人学习成绩均名列前茅,三学年平均加权89.72分,累计获得国家奖学金三次,国家励志奖学金六次,校一等奖学金三次,奖助学金累计78300元,终是圆了保研梦。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精神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他们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不忘奉献自己,服务他人,宿舍四人的志愿时长累计440小时,他们积极担任班委,怀一颗为班级做贡献的心。李治国曾任班长与团支书,积极配合老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王广周曾任学生服务总队宣设部副部长,连续三年在班级里担任学习委员,获得“校级服务标兵”及“校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李志远任班级宣传委员,一直积极建设班级的对外形象,加大班级影响力;王冠中曾任中国矿业大学治安保卫部部员、负责人,现任班级学习委员,获得“勤工俭学服务之星”与“校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
在学生工作遇到困难时,他们也能设身处地为对方分忧解难,他们会开个宿舍小会议一起商讨解决方法,或者去餐厅聚餐调整心态,亦或是相约去操场跑步听音乐,这些都是他们挺过难关的妙招。正是这种互相的包容与理解,让整个宿舍的氛围温馨融洽,他们自己也时常感叹道,“何其有幸分在一个宿舍,有时觉得我们不像是舍友,更像是家人了!”
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奉献。或许组织活动很累,或许课外活动占用了部分学习时间让他们感到些许困扰,或许参加志愿活动有时会比较辛苦,但一见到同学们的笑脸,便会感觉到自己的付出获得了回报,“能为他人带来方便与快乐,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值得的!”在许多次的付出中,他们不仅收获到了珍贵的友谊,认真的处世态度,更可贵的是在奉献中他们逐渐形成了积极乐观的心态,也逐渐拥有更加优秀的工作能力。他们还说道,“希望大家能明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所有的苦与累、付出的心血与汗水都会让你们满载而归,而这些经历终将孕育出成功的花朵,为自己的人生增光添彩!”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如果说一个人的成功是偶然,那么四个人的成功肯定有其背后的必然,而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正是铺在他们成功之路上的垫脚石。
李治国在软件工程学科的学习上有所心得,他重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理论,喜欢思考一个软件从生产到上线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每一个过程又都需要做哪些工作。他说:“实践开发一个软件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你需要经过大量的思考和实践去模拟产品上线后的运行情况,这能帮助你学会去用之前学习的知识,而不是把知识刻板的记在脑子里。”这个道理也被他运用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英语课上积极发言,不能只听不说,注重提升自己的口语水平;对于复杂的数学公式一定要自己推导一遍,不会死记硬背,做到活学活用;在电工实验课上,踏实的理论基础和对实践的重视往往让他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李志远擅长在讨论中捕捉思想的火花,在思考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每次遇到学术上的难题时,他总会把自己疑惑和同学分享而不是闭门造车,最大的感触是平时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就会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有一次在课题中需要使用LCD显示屏,但他只找到显示汉字的使用方法,自己又需要画图,所以在掌握其信号使用规则后,去专门的论坛找其他人的经验分享并积极和同学讨论,最后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笨鸟先飞”的王冠中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弯道超车的学习方法。转专业后,因为他专业基础薄弱,课程又繁忙,所以总有被落下的感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尽量抽出时间,在正常学习的同时,去补习课程并了解一些课外的知识。他说过:“比别人早起一小时,你就可以多读二十页的专业课本;比别人晚睡半小时,你就可以多听六段BBC英语;比别人;比别人多一点坚持,多一点付出,弯道超车就不是梦!”王冠中正是凭着这种坚持,在四年间的踏实而繁忙的大学生活中实现了保研的梦想,让原本“笨”的自己实现了弯道超车,飞到了队伍的最前面。
当问到学习经验时,王广周答道:“平时上课认真听讲,抽时间课前预习,要做到对老师将要讲授的内容心中有数,也要及时课后复习,做当天的知识点当天消化,不要把复习任务全留到考试前,这样会让自己临近考试的压力过大,导致发挥失常。”每当考试临近时,他总会去图书馆对考试进行系统的复习,在前期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的情况下,复习的内容就少了很多,主要是对难题的钻研和攻克,向着高分去冲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成功总是属于准备的人的,王广周把一切准备做在了事先,让自己能够以更加从容的姿态去面对挑战。
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王冠中、王广周、李治远和李治国四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是良师也是益友,正是他们长期以来对彼此的互相帮助和不懈督促,才有了今日宿舍全体保研的佳绩。即使日后他们会为了各自的梦想奔赴不同的远方奋斗,这份友谊也会永伴身旁,支撑着他们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