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网!

《牧马人》随想

作者:马文龙 2021-01-04 11:44 来源:煤矿安全网

《牧马人》随想

唐口煤业公司 开拓一区 马文龙

最近,一部时隔了37年的老片电影《牧马人》突然在网络上火了起来。影片描述的是主人公许灵均和李秀芝之间纯真质朴、感人肺腑、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演绎出了夫妻间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恩爱相扶的忠贞爱情。看罢,我不禁感慨万千:原来好的作品,无论放多久,都不会被遗忘;好的作品,永远弥足珍贵,弥足醇香!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主人公许灵均是一位少年丧母、缺少父爱的“弃儿”。1957年,他因出身问题而被划为“老右”(现代的青年人对这个词是看不懂的),被下放到了西北敕勒川牧场劳动改造。初到牧场,孤独、落魄、绝望的他曾想到过一了百了,结果自己的生命,幸被一匹通人灵气的枣红大马无意间救了下来。以后是淳朴善良的牧区人民、美好纯净的大自然温暖了他、感化了他,给了他要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影片的开头,展现的便是这样的大草原:辽阔、优美、纯净,清澈的小溪,湛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绿茵茵的草原,如诗如画,美的和世外桃源一般。“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生活在祁连山下的牧民们,和大草原一样纯洁、自然、他们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是却乐善好施、淳朴真诚,给落难的许灵均撑起了一片活下去的蓝天!年过半百的董大爷主动给他修缮破旧不堪、四处透风的茅草土坯房;董大妈担心他吃不上饭,就给他送去两碗热气腾腾的饭菜,还叮嘱他,要什么就到自己家去拿;老刘担心他上山放牧受冻,主动给他送去了自己刚穿开几天的大皮袄……点点滴滴,滴滴点点,温暖着他心灰意冷的心。老实憨厚的他,也同样以自己的真诚和善良对待着身边的人。

另一个主人公李秀芝是一个从四川偷爬火车逃荒过来的女子,在她走投无路之际,遇到了路过的郭碥子,耿直善良的郭碥子问她:“我给你找个家可好?”她无奈而又羞涩的垂下脸点了点头。郭碥子一下想到了孤苦伶仃的许灵均,兴奋的推门而进的一句“老许,你要不要老婆不?只要你开金口,我等会儿就给你送来!”正倚在土炕上看书的许灵均,没当回事的漫不经心的回复了一句“那你就送来呗。”

就这样,世界上少了两个孤单的人,多了一对幸福的伴侣!

一碗大米稀粥,就连自己都不够吃,许灵均全然的让给了初来的李秀芝,最后执拗不过,两个人分着吃。他把仅有的一双筷子让给她,她把自己仅有的一把勺子递给他。两个人看来都饿了,没有一会儿就各自把自己碗中的稀饭吞咽下去。——这就是李秀芝来到这个家中的第一顿所谓的饭……没有菜,没有油,甚至带点盐的咸菜都没有……场面现实而真挚,一点修饰的成份都没有。陌路相逢,同病相怜的场面展现的淋漓尽致。

初来乍到的李秀芝在第一觉醒来是想家,她的哭声惊醒了熟睡的许灵均。他从炉边的角落里爬起来,不顾自己家徒四壁,捉襟见肘,义无反顾、慷慨大方的拿出辛苦攒下的四十元钱和二十三斤粮票,全然给了本与他无缘无故的李秀芝……用秀芝的话说“她在这里遇到了好人。”场面令人潸然泪下,唏吁不已。

从此,这个从遥远的四川逃荒到祁连山牧场的姑娘李秀芝,在这里找到了她的家,阴阳差错的嫁给了一穷二白的“老右”许灵均,在“没车、没房、没面包”的情况下,她笃信勤劳,坚信 “只要他们用双手去辛勤的劳动……那么,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对许灵均来说,她是一个比自己小十五岁的毛丫头,爱吃泡菜,干活勤快,能吃苦耐劳,身上有着使不完的劲。在许灵均出去放马的十天里,她脱土坯,垒院墙、养鸡养鸭、种树……开始了经营自己小家的脚步……她把对在外放马的丈夫思念之情写进日记里。“别人的马都知道想家,人也不知道想家。”深刻体现了对丈夫的深爱之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心都是肉长的。

“文革”结束后,许灵均被重新落实了政策,摘掉了压在他头上多年的“老右”帽子,国家不仅补给他五百元钱还安排他去牧场小学教书,又回到三尺讲台。虽然他受过委屈,受过太多的压抑,但他对祖国的爱却一如既往。当他在黑板上用颤抖的手写下第一课“我们伟大的祖国”时,他眼里饱含泪水,或许那是一种爱与恨交加的情感——他热爱脚下的乡土,热爱淳朴善良的百姓,更热爱我们幅员辽阔的国家。

许灵均的父亲从大洋彼岸的美国回来了,他要把许灵均带走,父子相见的地方在北京。临行前,许灵均问李秀芝“你觉得我会走吗?我要真的走了呢?”李秀芝的回答是“你走不了,我心里有数。”

“为什么?”

“我知道,你舍不得小学里的那些孩子,舍不得老乡,还舍不得她(地图上的中国),你天天趴在墙上看,你可以把它摘下来,装在口袋里带走,可那是空的,因为祁连山你背不走,大草原你背不走,在我们家乡有句老话“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一语斨中,句句戳心,说出了丈夫许灵均想要说的话。“他走不了”是他身上流淌着民族的精神情怀,祖国和他温暖幸福的家已经和他的生命融为了一体,无论从哪一方面讲都是难以割舍的。李秀芝的一番话把他的内心所想毫无保留的表露了出来。

在北京面见亲生父亲的日子里,他始终表现的不亢不卑,一有时间就给这在大草原的妻子写信,字里行间写出了他对妻子的思念、牵挂,更从深层意义上讲,那里是他的根所在。父亲带他去古董店、他没有买价值不菲的古董陶瓷,而是买了一个价格仅几元钱的菜坛子,只因为他想到妻子是四川人,爱吃泡菜……这是一种多么深厚的情感!以致于他的父亲在看了他写给李秀芝的信后,发出了“我在财富上是个亿万富翁……可在感情上我还一贫如洗,甚至是一个乞丐”的感叹,更佩服儿子不为金钱财富所动的精神!

“钱,只有自己挣来的,花着才有意思,心里才安逸。像我买盐,我知道这是我卖鸡蛋换来的;我买辣子,我知道那是我割稻子赚来的;我给你买小人书,我知道是我加班打场得来的钱,不是我们的钱,一个也不要,这叫志气!”李秀芝教育孩子的话也深深的教育了他许灵均,为他最终放弃跟父亲去美国过富有生活埋下了伏笔,用“我相信,人民的力量,相信国家会越来越好”的话婉言拒绝了父亲的好意,他收下了父亲的爱,舍弃了父亲想给予他的财富。让那些整天想着发财,想着不劳而获的人看了汗颜不已。给现实生活中舍弃家乡,以“山中石头多,扎根不好说”为借口而愤然离开故土的人结结实实的上了一堂人生之课!

影片自始至终给我的感慨很多,影中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节、环环相扣的生活经历、形形色色的各种人物,所蕴含的真实情感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的一览无余,淋漓尽致。更详细的描述了李秀芝的到来,把许灵均曾破烂不堪的家逐步变成了一个干净整洁、温暖温馨而又幸福快乐的安乐窝的过程,把电影上所说的潜台词“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变为现实的过程,让曾孤苦伶仃的许灵均从此过上了“老婆孩子热炕头”、“可口饭菜在桌子上,温暖在被窝里”的幸福生活,也从侧面告诉我们男人们“男人一辈子没有老婆是万万不行”的道理。

——虽然他们当初的结合看起来有点荒唐、将就,但他们以后的感情是牢固的,李秀芝的勤劳善良让许灵均感动,把他们的家操持的井井有条让他格外舒心:“在我的生活里突然闯进了这样一个人,好像我们彼此等待了多年,我们之间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正是因为他们相互理解、彼此相爱,使得他们之间的爱情坚如磐石,心心相印,使得李秀芝在众邻里的垂羡中说出了“他就是当上官,我也不稀罕,再放二十年的马,我也不嫌弃,我把心都扒给他了”的娇情话。与当今人们的爱情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是彼此把心交给对方,那就是爱情誓言;一颗心紧紧偎依着另一颗心,那就是忠贞不渝的爱情。现实中的人完全可以有像影片中那样相濡以沫、一起同甘共苦的爱情,其实话又说回来,爱情根本没有变,变得是人心呀!

德国思想家尼采曾说“我始终对一个过去时代独有情钟,并不仅仅因为自己少生了几年,困难觅而神往,而是那种震感心灵的精神力量——即便只是通过间接性的接触,已令我为之疯狂!”

——《牧马人》一部时隔37年再次走红的电影,用诚挚内涵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其蹿红的背后是永恒不变的审美主题的彰显,是“那震颤心灵的力量!”所以,有些人、有些事,在岁月流逝后会变得更刻骨铭心!《牧马人》用最质朴的画面,谱写了一曲人性美、人情美的颂歌!

影片的结尾,原本想接儿子去美国过好日子的许景由,带着无比的遗憾,依依不舍的和儿子握手告别,在秘书的陪同下,内心孤独而又无奈的登上了飞往美国的班机……而许灵均,则带上行礼、手提泡菜坛子,风尘仆仆的又回到了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地方……

疾步如飞的他远远的看到了,看到了离别已久的妻子正领着孩子站在村口翘首期盼!她也看到他了,心情急切的她干脆弯下腰把孩子背起来,踏着荒草不顾一切的向他奔来、奔来……

在茫茫草原的落日余晖下,他们一家人终于团圆了……场面让人为之感动,为之流泪!

上一篇:煤的嫁纱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网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