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记忆
过年记忆
过年,对于我们每位中华儿女来说都是非常重视且满怀期盼的,因为在这一个又一个伴随我们成长,辞旧迎新的节日里,寄托了我们太多美好记忆和太多美好的憧憬,不管你我身在何方,无论岁月几许,过年永远是我们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日子。
热闹“赶大集”
过年,各地有各地的特色,但作为陕北人总感觉我们小时候的过年才最有味道。临近年关,陕北出门人都像候鸟一样准时回到了故乡,在享受与家人团聚的同时,赶大集是过去陕北人必不可少的事,往往赶集的前一天,大家都要在家商量好第二天赶集需要购买的年货,对联买几幅、猪肉买几斤、饮料买几瓶、鞭炮买几串,总之新衣、食材、鞭炮、饮品、调料等等这些年货是家家户户都要早早置办的。特别到了年跟前的集市,赶集的小商小贩不顾严寒早早占下了摊位,摆好了各种各样的年货,上午9点左右,随着赶集的人越来越多,街市上迅速热闹起来,商贩们的叫卖声、卖调料的喇叭声、花炮摊子上的试炮声、赶集男女遇见熟人的拉话嬉笑声、赶驴拉车人穿过街道的吼喊避让声、小孩在人群里拿着玩具钻来钻去的打闹声,瞬间糅合在一起,在人来人往、讨价还价、嘘寒问暖中拼凑成浓浓的赶集的氛围,从高处俯视人头攒动的街道,蒸腾起一片蓝色的烟尘。
忙碌“年茶饭”
陕北天气寒冷,过去家家户户都会在院子里选择一块背阴的地方进行储存生熟食物。腊月二十三小年一过,陕北人就开始忙碌着准备“年茶饭”了,即春节的传统美食,佳县人也叫熬年食子。而年茶饭的准备又主要以油炸类面食、肉食为主。比如炸糕斜、炸丸子、炸酥鸡、炸马蹄酥、蒸黄米馍馍、包猪头肉、酿浑酒、烫羊头、烧肉、炒瓜子、炒花生等等,这些种类繁多的美食,吃起来可口叫好,一样一样烹制起来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都需要大人、小孩齐动手,就拿佳县人的特色美食包头肉这道菜的制作来说,买猪头、退猪毛、加廋肉、加猪皮、放调料、熬制、再加廋肉熬制,做好后还得在室外冻一晚上,包头肉的基本食材才算真正做好,但就是这么劳筋费神、热锅热灶,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是发自内心感到幸福并充满喜悦的,因为大家盼望已久的年真的要到了。
规矩“过大年”
陕北过年的规矩很多,有的规矩是大家相同的,但有的规矩却又各不相同,这些规矩代代传承,是习俗,更是形成家风、家规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年期间不允许说不吉利的丧气话;除夕晚上给土地、财神、灶王上香的次数;除夕和初一晚上长明灯守岁;正月出门要放炮;出嫁的姑娘不在娘家过;除夕晚上小孩睡着要枕头下边要放压岁钱;初一早晨开门要先放开门炮;初一给老辈拜年要磕头;初一早晨要吃钱钱饭,中午的饺子不能少;初一早上要上白云山敬神;老辈人不上桌、不端碗、不动筷子,晚辈不能先动手的;正月十五要选择干净柴草院内点篝火、敬神灵;正月十六要选择柠条、圪针等硬柴院内点篝火,在敬完神灵后,每位家人都要跳过篝火,并选择篝火中的火梗扔出院外,表示一年身体健康,送走疾病;正月二十三院内点篝火送灶神等等种类繁多的规矩,至于为什么要有这么多规矩,甚至与迷信有关的很多规矩,现在想来应该与陕北地区过去靠天吃饭、医疗条件差、落后偏僻、多灾多难的历史发展背景有关。
过年,因为祖辈重视所以代代传承,过年因为家人团聚所以大家倍感珍惜,过年,更因为已经倾注了中华儿女太多的期盼和憧憬而具有无比强大的吸引力。(魏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