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兼备——忆稼轩
说到文人才子,很多人脑海中便会掠过一位身着青衫,腰佩环玉,遗世而独立的翩翩佳公子,但却是手无缚鸡之力,文与武似乎是分割开来的。在历史上,文字作品饱含侠气的并不鲜见,但既可以骑马征战,又可对月轻吟的才子却并不多见。稼轩先生却是其中翘楚,即使青莲剑仙与之相比亦输其一筹。
李白的侠,是仙侠,手持倚天剑,跨海斩长鲸,处处充满了氤氲的仙气;而稼轩先生的侠,是豪侠,回肠荡气,慷慨激越,热血沸腾。李白的剑,是最潇洒,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而稼轩先生的剑,是最气概,他的剑是为祖国山河,收复失地而铸,即使将栏杆拍遍,揾英雄泪,也不曾放下那把剑。与稼轩先生相比,李太白是幸运的,活在大唐盛世,即使晚年经历安史之乱,也在流放的路上被赦免,所以李白眼中之景,是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稼轩先生却生在了南宋,他所见只有宝镜难寻,碧云将暮。
也许他也曾羡慕过柳永这样一个浪子,绮梦于樱花红陌上,风流在杨柳绿池边,但他知道这对不起他的本心,也放不下他的吴钩,他以一种忐忑的憧憬,从日出生朝霞的时候就在期盼,奈何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转眼间便已经暮云沉沉,把吴钩看了又看,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最终等来的只是一场万古空。历史这个负心人,辜负了稼轩先生的豪情,让稼轩先生孤单的演着独角戏,挑灯看剑只能在醉里,吹角连营只能靠梦回。真希望稼轩先生是一位流浪世间的侠客,一骑一琴一剑,四海为家,踏遍天涯,不为南宋江山而苦恼,然而,这样的稼轩先生还会留下这激荡人心的词句吗?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稼轩先生的词中这一句可谓最是让人热血沸腾,血气上涌。仿佛看到了那个二十三岁,亲率五十名壮士夜袭金营的稼轩,似乎感受到了那奔腾不息的脉搏所燃起的无畏勇气。那一夜,五万将士在营,却无人能挡那马上的少年郎,转眼间便将那个叫张安国的叛徒缚于马上,一路疾驰,来到南宋境内。然而,南归后的稼轩再也没有机会延续着这样的传说。这个本应骑在马背上,征战沙场的武将豪侠,本应在历史的竹简上留下一滴英雄热血的真壮士,却硬是被腐朽的昏君熬成了闲臣。鸿鹄被逼成了燕雀,只能空怀着壮志。如果可以,我相信,稼轩先生会走上战场,半城烟沙,兵临城下,金戈铁马。即使风沙迷了眼,即使月华洒下寒霜,即使鲜血染红战袍,勇士又何惧呢?男人的史诗就应该这样书写,寒冷厚重的盔甲挡不住绝世的风华,举一杯葡萄美酒,醉卧沙场。男人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即使最后伤痕累累,也不枉走上一遭。
稼轩先生是我最喜的词人之一,读他,没有儿女情长,没有风花雪月,有的只是男人的雄心壮志,悲壮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