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泥土气,半生中煤情 —记山不拉煤矿车队队长郑海庆
一身发白的工装,一双破旧的皮靴,笔直挺拔的腰板,时常挂在脸颊的微笑。朴素、和蔼、谦逊是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四十出头的他已是一名有着20年工龄的中煤人,他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企业,把汗水和光热奉献给了矿山,他就是山不拉煤矿“先进工作者”,车队队长郑海庆。
克艰难,挑重担,葆军人本色
退伍军人出身的他骨子里有股敢打敢拼的干劲和担当作为的韧劲,从六十三处梧桐庄项目部到李家楼项目部、十处韦一项目部,再到现在的山不拉煤矿,他干过机电,搞过维修,二十多年的一线摸爬滚打磨练出他不服输的性格,同时也练就了他过硬的技术本领。
2018年,刚任车队队长的他碰到的全是“硬钉子”,排矸道路崎岖难行,司机水平参差不齐,专业人才短缺……一系列难题摆在面前,但他毫不退缩,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诚实肯干的干劲,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创新区队管理办法,从完善规章制度做起,梳理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考核管理办法,形成层层有压力、人人有指标的行动指南;精干设岗,进行科学合理岗位定员,优化劳动组织,新设3个班组,设立班组长,配齐网岗员;扎实推进标准化建设,坚持组织落实、措施落实、检查落实、考核落实,加强监督管理问责。不到两年时间便将车队打造成一只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模范区队。
换身份,提素养,聚团队能量
身为部门负责人,他作风深入,平易近人,深受职工爱戴。2019年冬,矸石场地改造,零下二十几度的环境中,他和运输班、班组长、技术人员不顾严寒,吃住在队部,规划、挖掘、倾倒、覆土,仅用5天便圆满高质量完成了工作任务,共计取运黄土1000立方米,覆盖3000平方米,覆盖厚度达到了30厘米。
针对岗位司机、维修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技术水平较低等情况,加强对新驾驶人员的严格把关,采取面谈和技术考核方式,把好车队驾驶人员的技术关;深入一线,每天与维修班组成员待在一起,对车间的每一辆车、每一个部位检查验收;制定培训计划,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亲自为维修班成员授课,累计开展车辆检修、维护保养等实操培训40节次,职工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升。
提创新,倡节俭,增发展动能
开拓创新,永不止步。他带领车队技术人员潜心钻研,大胆实践,依托“赵体全创新工作室”开展创新研究,攻克多个技术难题。先后研发活塞取出器、液力耦合器 、气动加油器、人行车WC20R缸套等17项创新成果,应用于生产中各个环节,效果良好,累计创新增效近180万元。
践行降本增效。倡导规范行车、增加维护频次,有效降低车辆外修费用;实行配件回收再利用,对能维修的配件进行修配组装,最大限度提高利用价值。受工作环境影响,井下WC1.2防爆胶轮车发动机的四配套需经常更换,为此,他巧妙利用洗煤厂废旧滤布制作了一个防护层,有效阻止了灰尘的进入,延长更换周期;车间改造期间,他带领职工自行加工焊接暖气管路,从废料堆寻找可用管材重新加工使用,省下了大笔费用。
保安全,战疫情,守党员初心
安全之行,一以贯之。郑海庆坚持把安全放在日常工作首位,规范驾驶员的安全行为,要求职工日常做到三勤“勤听、勤看、勤保养”;制定外出车辆超时联络制度,专人统计车辆外出时间,严格掌握每个职工、每辆车实时动态;坚持每天步行前往矸石山巡视巡查;每年开展入井车辆安全性能检查上万台次。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和广大党员干部一样,不畏惧、不退缩,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开展线上摸排、知识宣教、坚持每日亲自汇总上报职工体温信息,为返矿隔离职工送生活物品,哪个职工身体不舒服,哪个职工因何事外出,何时返回都做到心中有数。“作为一名基层干部,面对疫情,理应冲在最前,为职工群众站好岗、把好关、守好门”他说道。
甘为平常人,坚守平常心。在企业转型发展的道路上,郑海庆以一名共产党员对事业,对工作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数十年如一日,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用执着和热忱坚守着中煤情怀,书写着运输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