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煤蒲白热电公司:一盏煤油灯的回忆
周末和妈妈回老家,闲聊时想起单位征集老物件的事,说干就干,干脆在家里搞了大扫除,一通翻箱倒柜后,在柜子的角落里找到了用塑料袋严严实实包着的一盏煤油灯。
听姥姥说,这盏煤油灯是妈妈兄妹三人的纽带,每天放学后在一起写作业必不可少的工具。儿子从外面院子跑来,拿了个四四方方的火柴盒问我:“妈妈,这干嘛用的呀?我在书里面见过”。妈妈来了兴趣,“小可乐,这叫‘洋火’,我给你讲……”。
妈妈生在关中北边的农村,童年时村中家家户户还没有通电。冬天漆黑的夜里,出奇的冷,所有人天一黑便不怎么出门,大人小孩都会坐在炕上取暖。姥姥会拿出一盒“洋火”,擦亮一根点燃煤油灯,兄妹三人就围坐在炕中间的小桌上,微弱的灯光照亮了书本。那时没有煤炉和暖气,他们只能穿着厚厚的棉衣,戴着棉帽子保暖。妈妈戴着一个带帽沿的皮帽子写字时,离灯太近,煤油灯把帽沿点着了。直到现在,姥姥还经常拿这件事来取笑妈妈,并感叹现在的社会发展进步,有各式各样的电灯、电器。
姥爷在煤矿上工作,常年不在家,姥姥一个女劳力白天去地里挣公分,晚上回来处理家里琐事。妈妈在家里排行老大,白天要上学,晚上放学回家后照顾弟弟妹妹。那时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为了多挣些钱,姥爷常年煤矿下井落下了煤吸肺,直到现在每天清晨都还能听见他阵阵咳嗽声。姥姥在家照顾公婆和三个孩子,也落下一身病,常年吃药。听妈妈讲到这里,我非常心酸,并庆幸自己生在新时代,条件优越,体会不到当时的艰苦条件。也让我的下一代,可以幸福的享受着祖辈奋斗带来的成果,带来的便利。
爸爸是一名老党员,为了减轻家庭人口带来的压力,选择当兵入伍,经常给我说:“今天的好日子多亏了党,没有共产党,哪有现在的好生活呀,你们这些小孩就没吃过苦……”老父亲又开始了的啰嗦。他一直以来都以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在单位里,什么脏活累活都冲到前面。妈妈是普通工人,平常团结邻里,孝敬公婆。记得去年奶奶生病逝世时,亲戚们为母亲身上披了六七条红被面,当时是阳历七月份,天气正热的时候。我问她披那么多热吗?她说这是大家对我的一个肯定,是用多少钱都买不来的荣誉。他们用言传身教告诉我,发扬中华民族延续下来的传统美德,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如今时代的接力棒已传递到了我们80、90后手中,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吾辈青年应当永不言弃,吹响奋斗青春的“冲锋号”。而姥姥家的煤油灯也成为了我们家的“传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