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网!

传承三秦家风,弘扬时代精神

作者:丁雨 2021-07-13 16:21 来源:煤矿安全网

传承三秦家风,弘扬时代精神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这句话说的不无道理。祖国这个大家庭,是由无数小家组成,千百年来,中国人就视祖训为家规,代代传承,是为人之本,处事之基。家规、家训不仅仅是刻在祠堂里、写在家谱上的简简单单的文字,它更是对一个人处世为人的约束,“无规矩不成方圆”,正是世代沿袭,让家规成为了家风,成为了一家人引以为傲的积淀。家风,对于三秦大地上的每个人来说,更显厚重。郭沫若老先生曾在韩城为司马迁题写碑文:“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铖,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足见底蕴丰厚。生长于这片有着悠悠文化的沃土,“家风”二字对于这片土地的人民而言更是影响深远。

“家风”的传承在在三秦大地上古已有之,源远流长,传承至今。虽然在这三秦大地上,在不同的家庭中内心所秉承的“家风”有所不同,却无一例外的迸发出了喷薄向上的力量。见微知著,我们走进一个普通的家庭,体悟不一样的经历,感悟支撑他们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共产党人的家风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又注重兼容并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鼓励出类拔萃,有用于社会。1947年,毛泽东在给儿子毛岸英的信中写道:“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者做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1956年,刘少奇在给儿子刘允若的信中写道:“我劝你安下心来,学好一门专业,再讲别的。”邓小平教育自己的孙辈:“你们要学点本事为国家作贡献,大本事没有,小本事、中本事总要靠自己去锻炼。”邓中夏烈士给狱中妻子的信中写道:“牢狱是极好的研究室呀!每天读书,又可以消却寂寞烦恼。”

以俭持家,以俭养德。无论是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展出中的共产党人始终叮咛家人远离奢华,守好艰苦朴素这一传家宝。彭德怀嘱咐侄子:“生活上要向低标准看齐,思想上、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徐特立教育子女:“我希望你们每一日每一时都不要只为自己着想,上半晚想自己的困难,下半晚一定要想群众的困难,以及政府的困难,机关负责人的困难。”1957年3月,谢觉哉回家乡旧居,湖南宁乡县委安排一个厨师帮助照顾生活,他当即婉言谢绝。同时,谢觉哉嘱咐在家务农的儿子“不要去排队为我买油买肉”,“农民吃什么我也吃什么”。陈毅与习仲勋都要求子女穿土布衣,大孩子穿了再轮给小的孩子穿。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家风家训是培育人、塑造人的无形力量,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承载。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教是终身的教育。家风有时候很简单,但它已经成为一个家族祖祖辈辈的处事原则,这让一个家族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即使有风浪、有暴雨,也会让人的心中充满力量,每一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做人之根本,这就是“家风”,正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千百年来一直恪守家规,传承家风,才有了如今中国泱泱大国的雄伟气魄,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让我们共同祝愿,家风永久传承,祖国更加富强。

“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好,民族才好,家庭才能好。”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党员干部有了好家风、好作风,才能带动社会风气的形成,千千万万家庭培养传承好家风,才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搬家中心丁雨)

下一篇:信仰的力量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网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