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山公园: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的宁夏样本
7月最适合去览山公园打卡,在这里感受塞上江南的风韵。位于宁夏银川市金风区北部的览山公园,西边紧邻阅海公园、东边紧接亲水大街、南边是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地理位置优越。公园始建于2008年元月,既是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主会场,也是由政府投资人工堆积而成的310万方环保治理工程。最高峰50米,两山之间为山顶平台。山前踏步13层,208阶,山后剧场23亩,整个山体及周边绿化面积46公顷,植物种类达40余种,景色宜人,空气清新。
下午六点我们进入览山公园,入眼便是宽阔的广场和层层阶梯。正巧碰上艺术学校为建党百年准备的古筝表演活动,奏起一首《十送红军》,筝声填满了整个广场,乐声起先婉转低沉,而后时而张扬似朔风吹雪,时而舒展如微风拂柳。
晚风习习,登上208阶台阶,宽阔的剧场便出现在眼前。览山公园露天剧场主体造型仿古罗马斗兽场风格,由固定看台和表演场地组成,呈扇形建筑。固定看台共有20176个坐席,表演场地16000平方米。位于览山西侧的景观剧场总建筑面积为5407平方米,面积为我国室外剧场之最。这座庞然大物夕阳余晖中更显壮观,黄昏时变幻莫测的光影变将整个古罗马斗兽场勾勒得更为迷离。览山公园其实规模不大,建设也相对简洁,不过这样的地形为公园形成了独特的景观。两岸是青山,前方却是广阔水面,不像是一处城市公园,反而更像是一处山水景区。目光向四周延伸,便能看到云朵穿梭于贺兰山之间,公园被绿水青山环抱于其中,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远眺可以望到阅海湖面和对岸的摩天轮,日出和日落时分两个公园景色交相辉映,我们在高台之上尽情“览山阅海”。
银川蓝:城市生态建设和生态安全感的形成
然而早在十几年前,如此美丽的公园还是垃圾遍布、淤泥填塞的废弃场地。当时,果敢的银川城市规划决策者们看到了她的独特之处,决定将此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表演主会场。自2008年1月10日开工,到9月23日峻工,览山的建设者们将20多米高的建筑垃圾堆成高低错落的三座山峰,上覆黄土,再加上绿化美化,才使览山公园慢慢走进大众视野,变成了现在美不胜收的“网红打卡地”。览山公园改造工程坚持科学发展、实施精品战略,努力建成“生态园林、科技园林、人文园林”的新公园,实现新发展、新跨越、新突破,使览山公园得以呈现如今城市青山环抱、两面环水、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优美景观。我们不得不佩服当时银川城市规划者们的远见卓识,既有超前科学的顶层设计,又有“摸着石头过河”的胆大实践。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强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旨在突破治山治水,护田各自为战的工作格局,构建生态系统修复,保护和管理机制。在当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符合生态的系统性,将人文与生态的概念有机结合,坚持系统思维、协同推进。览山公园仅仅是宁夏省生态建设工程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的重要生态节点、华北的重要生态屏障、西北的重要生态通道,建设黄河生态治理“先行区”。宁夏地处青藏高寒、西北干旱、东部季风三大气候交汇过渡带,尽管被沙漠所环绕,然而黄河自西南向东北横贯于大漠戈壁,使得宁夏平原沃野千里。2020年7月,宁夏出台《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希望通过重塑发展空间、产业格局、区域环境的一系列顶层设计,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创造经验。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治理和保护,黄河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地表水劣Ⅴ类水体断面实现“归零”,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持续为优。走访调研中,提起生态方面,我们最常听到银川市民说的一句话是“我们这都很好”,最常听到的一个词是“银川蓝”。的确,走在银川的市区,无论在哪个街道、哪个乡村、哪个社区,蓝天白云下,触目所及的都是青草碧树。而数字正是最有力的证明。查阅宁夏2019、2020年数据,我们发现宁夏的水、大气、生态环境正在持续改善。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9%,全区平均降水量达到257.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4%。城市的生态建设与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是分不开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无疑已成为宁夏人民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宁夏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为重点,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加快步伐建设美丽新宁夏。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治污、用攻坚必胜的信心护绿,“宁夏安全感”,就这样日益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