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1日下午,中国矿业大学材料与物理学院“梦中国”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武汉革命博物馆。为学习党史、宣扬红色精神、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实践团成员对博物馆进行了深入调研学习,并采访了参观博物馆的游客,了解游客对红色革命精神的认识与感悟。
通过前期资料调查,实践团成员初步了解到武汉革命博物馆分为五个场所,分别是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毛泽东旧居纪念馆、陈潭秋烈士纪念馆、武昌起义门管理所、中国五大会址纪念馆。博物馆先后被评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并于2020年12月被评为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馆内珍藏文物丰富,并完好保留了讲习所内的设施,这些文物和设施承载了先辈们为革命不畏牺牲、艰苦奋斗的信念。
梦中国团队来到武汉革命博物馆以后,重点对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进行了深入了解。讲习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倡议创办的一所培养全国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这里完好保留了当时共产党人用来学习和生活的教室、操场和宿舍等场所。走近讲习所,映入眼帘的是印有“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几个大字的红色牌匾。由牌匾下的大门进入教室,里面摆放了讲台与一排排整齐的桌椅,这里便是李达、瞿秋白等共产党人曾在农讲所任教的地方。穿过教室后的绿荫走到操场,可以看到草地中央伫立着毛主席的雕像,这里也是当年河南全省武装农民代表大会的举行的场所。从操场的绿地走入宿舍,可以看到床铺上摆放着叠放整齐的被子,而床后的白墙上悬挂着写有“实行农村大革命”的大红条幅,展现着当年英勇的先辈们日夜不忘为国为民的坚定革命信念。
武汉革命纪念馆开馆以来,每年接待游客已达一千七百万人次,不少游客不远万里奔赴武汉来到这里,只为一览当年共产党人在这里的生活中所展现出来的革命意志。“当年我还在初中的时候,学校里组织红色教育,我们都要徒步走到十公里外的烈士陵墓去祭拜,”来到这里参观的李爷爷向我们热情的讲述着他青年时代的回忆,“无论是热血方刚的青年时代还是如今的退休生活,每次来到这里都能学到不少,老一辈革命家很多东西都是值得我们不断学习挖掘的。”李爷爷谈到,即便当年在文化大革命时,作为共青团员的他也在不断受到党的教育,感受着党为了将国家建设的更美好而付出的努力,从八十年代买粮食都需要粮票油票到如今全面小康的便捷生活,这样的变化历程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武汉纪念馆这样的地方,年轻人更应当多来感受。我们那个年代的课本上都有邱少云、董存瑞等殉国烈士的英雄事迹,但现在这个时代的孩子们却很少接触这些,这是一个问题。咱们中国现在处于高速发展的时代,加强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教育对国家这种发展活力的保持十分关键。”从国家、社会和学校这几个层面上提供给青年人学习红色精神的环境和资源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是青年人自己要有继承和发扬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意识。作为新时代新青年,其自身也要对共产党奋斗历程有深刻认识,如何学习老一辈不怕牺牲、勇克困难的精神,以建设更强大的祖国,应是青年一代需要思考的问题。
最后梦中国团队来到武昌毛泽东旧居,这里是毛泽东于1927年主持农讲所工作并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的办公兼居所,也是当时中共中央农委的所在地,毛泽东就是在这里完成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馆内珍藏着很多老物件,摆放在地面上的一只生锈的铁箱和一台漆面斑驳的座钟承载着那个时代的记忆。1967年修复武昌都府堤“毛泽东同志旧居”征集文物时,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将这个铁箱捐给毛泽东故居,它是见证毛泽东和杨开慧在武昌从事农民运动以及他们一家短暂美好的珍贵物证。座钟为铁、木质地,钟面白底已泛黄,时针缺损,在都府堤41号这栋民宅的卧室里,毛泽东伴着油灯,在这台座钟的见证下,挥笔疾书,只用四天就写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他用实地考察所得的大量不可辩驳的事实论述了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武汉革命博物馆馆长高万娥说,也是在这台座钟陪伴下,毛泽东和夫人杨开慧及儿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度过了最后一段美好的团聚生活。
睹物思人,忆往昔峥嵘岁月,为民族谋复兴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红色革命精神鼓舞着当代青年砥砺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评价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他们为祖国和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他们的崇高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先辈们高举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带领了一代代青年人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一步步变成现实,中国必会在苦难与辉煌、曲折与胜利、付出与收获的复杂交织中绽放更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