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今年的中秋不过半月,大街上,商场里的月饼已经是琳琅满目,令人垂涎欲滴。四处散发的香味,将我肚子里的馋虫勾了出来,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在家吃过的“白面月饼”,还有和家人一起热热闹闹过节的场景.......
说起月饼,便不得不提一提月饼的由来。最早在殷、周时期,在江浙一带被称为“太师饼;后来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后,制作成了“胡饼”;到了唐代,唐太宗和杨贵妃在月光下赏月吃“胡饼”,杨贵妃为讨唐太宗欢心,于是取名“月饼”。时至今日,月饼种类越来越多,风味各异,颇受老百姓喜爱。至于中秋蒸“白面月饼”的传统,却不得而知,我想这大概是那时候没有条件买月饼的人家,又为了过个有意义的节日,才特意做的吧。
吃白面月饼,一般是在中秋节前三四天就开始准备了,奶奶和母亲也是如此。面都是用小麦只磨过一次的白面,也就是现在的“精粉”。发面都是用老面,就是俗称的“酵子”,相当于现在的酵母粉。做月饼时,把醒好的面揉上几遍后,搁置在一旁趁着醒面的功夫,便准备黑芝麻、白芝麻、葱花、花生油、五香粉等需要的辅料。等准备好了这些,面也好了,细腻光滑又软,我每次都会忍不住要上一小块面把玩儿。奶奶和母亲把面均匀切成一个个剂子,然后擀得薄些,抹上一层熟好的花生油,放上葱花、五香粉、少许盐,然后像包包子那样捏成圆的放在案板上。买来的月饼上有各种各样的图案,还印有“五仁”、“中秋”等字样,拿一个在手上,将有图案的一面朝下摁在包好的面团上,一个咸味的白面月饼做好了。甜味的白面月饼也是如此做法,只不过是馅换成了白糖或者红糖。由于这两种月饼从外面看起来一样,为了好区分,会在咸味上撒点黑芝麻,甜味上撒点白芝麻。
当奶奶和母亲做好白面月饼时,我这个小伙夫早已“呼哧呼哧”拉着风箱将大锅里的水烧开了。把四扇蒸笼里的月饼全放好,盖上笼盖,四周用干净的布条围得密不透风,盖子上再压一块砖头后,灶火里的再添上两把柴,火光把我满是汗水的小脸映的通红......
等锅周围开始上汽,奶奶会点上一炷香,等香烧完了,月饼也就蒸好了,诱人的香味也就溢出来了。最欢喜的时候便是奶奶掀开锅盖的那一刻,我和弟弟每人拿着一个小碗,只等着奶奶往往碗里放上一个,便赶紧坐在门口的石墩子上大快朵颐。
记忆中的中秋之夜,在院子里摆上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满了日常很少吃到的美食,花生、毛豆、月饼、苹果、梨子等。一家人乐呵呵坐在一起,一边赏月闲聊,一边品尝着美食,和乐融融的气氛不亚于过年的时候。
到了今天,中秋赏月的习俗,已经远远没有儿时的热度,但蒸月饼吃月饼的习惯却很好的保留了下来。只不过,现在喜欢吃月饼的人少了很多。也许是美食种类太多,以至于月饼不再有以前的“美味”。可能由于我在农村长大的关系,喜欢吃月饼的习惯一直未改。中秋节时,吃白面月饼只有回家的时候才能机会,不过,单位也会分上几斤各种口味的月饼,为了过瘾,我自己也会再买上几斤留着慢慢享用。我最喜欢吃的是五仁月饼,吃在嘴里,满口生香,无比的幸福感,仿佛回到了小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