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矿业韩家湾煤炭公司:为技能人才铺就“星光大道”
胡化军是陕北矿业韩家湾煤炭公司综采队出了名的机电检修大拿,干了10余年机电检修的他,在汗水驱动时代,不仅为矿井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还培养了一批机电检修能手。然而,自井下智能化建设工作开展以来,他的一身手艺却在新工艺、新设备面前却显得非常“吃力”。
和胡化军一样,许多井下一线的技术工人,由于文化程度偏低、从未接触过智能化设备的操作与应用,传统的业务技能已不能满足当前新技术、新装备应用的需要。
怎么办?怎样才能让一线的技术骨干们与时俱进,尽快掌握新技术,让他们也能在智能化矿井建设中施展拳脚?
“我们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帮助一线技术工人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并通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手段,让他们更快地掌握智能化设备的操作要领。”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杨哲介绍到。
借助这种培训模式,2020年以来,韩家湾煤炭公司先后邀请了8名“实战”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到矿开展了智能化专题讲座,并到井下现场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实操培训;组织5批次70余名技术工人赴黄陵矿业、柠条塔矿业公司、神东大柳塔煤矿等进行了对标学习。通过培训学习,一线操作技术工人们很快找到了“感觉”,掌握了电液控支架操作、跟机移架等技能。同时,当井下智能设备遇到故障时,可以快速准确无误找到“病根”,并独立自主完成检修工作。
这种创新形式培养一线工人技能的做法正是韩家湾煤炭公司加强技术人才培养的一个缩影。企业发展既需要高、精、尖人才,也离不开奋战在每一个普通岗位上的“草根”人才,为此,韩家湾煤炭公司制定下发《关于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为一线工人脱颖而出、实现梦想创造了条件。
特别是近两年来,随着智慧化矿井建设的深入推进,一些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逐渐在矿井安全生产中唱起了“主角”。面对装备“鸟枪换炮”的新形势,韩家湾煤炭公司建立了“337”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实施公司、区队、班组“三级”技能精准培训工作模式。设立了多个技能培训平台,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技术专家、设备厂家、高级技师进行理论和实践操作培训,精准施教,让一个个“草根”工人学到了很多新技能,转身变成了技术大拿。
“今年以来,我们先后开展了智能通风系统、融合通讯系统、四臂锚杆机等新工艺新设备专题培训班5期,培训学员96人。通过培训,学员们进一步掌握了新工艺、新设备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为智慧矿井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公司副经理乔重让说。
此外,韩家湾煤炭公司在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轮岗交流等平台加大技术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还充分利用“工匠带徒”的资源优势实行“一对一”的培养模式,为技术人才成长开辟了更多捷径。
机运队主管副队长蒋鹏就是这一培养模式的受益者。几年前,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岗位操作工,区队将他和公司“工匠”张波结为“师带徒”对象。在师傅的孜孜培养教导下,蒋鹏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本领与日俱增,经过在岗位中锻炼成长,他一步步从普通职工成长为见习技术员、技术员直至主管副队长。
“作为一名普通的技校毕业生,我真的没有想到自己会走这么远。”韩家湾煤炭公司见证了蒋鹏的成长,也成就了他的成长。正如他说,一路走来所取得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师傅的言传身教,更离不开矿山的培养。
对于像蒋鹏这样的可塑之才,韩家湾煤炭公司总是厚爱有加,通过实施“师带徒”的精准帮带,对结对帮带对象同考核、同奖惩,形成利益共同体,有效提高了工作技能和创先争优工作的积极性。近年来,培养出了像王刚、贾建、李学武等一大批技术骨干,为公司建设全煤同规模高端一流智慧化矿井新样本注入了强劲的人才动力。
“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也是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过程,我们始终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和人才兴企理念,积极探索创新技术人才培训培养模式,努力形成人人皆可成才、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公司经理冯泽伟表示。(艾锋 田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