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基层党员干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线服务员,是党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终端连接点,具有重要作用。因此,2021年8月,星火实践团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推出“互联网+社会实践”的模式,采用“集中+分散”的方式在湖南省莽山、广东省东成镇横岗头村、陕西省宝鸡市职业农民协会等二十余个基层党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寻访优秀的基层党员干部,感悟坚守在平凡岗位上砥砺奋斗的精神。
2021年8月初,中国矿业大学星火实践团暑期社会实践开始进行,实践团分散实践的成员陆续前往自己家乡所在地,采访当地的基层党员干部,了解当地发展状况,体验当地干部日常工作。8月17日,实践团开始集体实践,因疫情原因,实践团大部队成员通过网络线上联系乡村振兴成就卓越的村子,在线上对其基层干部进行专访,了解其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式,并帮助进行宣传。
一、开展分散实践
分散实践在8月3日拉开帷幕,8月3日实践团成员安佳乐、雷嘉前往宁夏月牙湖乡滨河家园,了解了当地通过搬迁脱贫致富的道路以及农户们的生活变化。紧接着在8月6日,苏杰和罗思哲到西湖谭村协助当地干部开展疫情防控和专访工作,处理乡亲们前来咨询的问题,询问与记录村民核酸检测与健康码结果。8月7日郑钱雯到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头灶镇顾丿村,了解其村支书潘爱官果断带领村民通过种植甜叶菊发展振兴的道路。11日容雯到达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安石镇石凉村了解到当地通过改种青桔、辣椒等经济作物脱贫走上振兴路;同日覃昱玮也前往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协助当地书记处理当地疫情工作。8月16日韦春肖到达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赞字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自己家乡浓密的密洛陀文化,也感受到了村子通过竹藤草芒编制产业脱贫并向乡村振兴发展的道路。
17日蔡敏裕前往风景秀丽的湖南省莽山探索当地生态振兴,在采访当地支书张永峰以及老干部谭志勇中,老干部感慨到建设初期的困难,讲起了当年建设刚刚起步时干部轮流劝说磨破嘴皮的艰苦历史,采访中张书记说到:“我们莽山主要是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旅游。可以种的地面积小,主要是种植经济作物茶叶。村民的生活要靠山上种植的生态林,因此是不能砍伐的。”之后张书记带领实践团走访当地,不仅带领实践团参观了莽山西岭村跳石子种养专业合作社和莽山土里巴吉农庄有限公司,还带领实践团了解了当地莽山黑豚养殖和百年木屋两个主要生态建设项目。
在分散实践的进行过程中,实践团分散实践的成员通过采访自己家乡的干部以及协助干部开展日常工作,让实践团成员更加深入的了解自己家乡的发展策略、振兴之路,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基层干部的艰苦工作。同时实践团成员也通过写新闻进行宣传,让更多人看到了自己的家乡,为家乡的宣传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二、开展集中实践
8月17日中国矿业大学星火实践团大部队在经过商议并制定计划后决定开展线上集中社会实践,实践团首先通过网络联系在组织、文化、产业、生态、人才五大振兴上成绩显著的村子,再联系当地的村支书或基层党员干部,了解当地乡村振兴中的发展措施、发展过程中的阻碍以及取得的成就。在组织振兴中,实践团联系到坚持“党建带侨建”的思路,围绕“五个振兴”因地制宜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广东省东成镇横岗头村;在文化振兴上,联系到开展全民篮球、辣妈宝贝的浙江省嘉兴市善县洪溪村以及雕刻之乡河北省曲阳县羊平镇;在产业振兴上,实践团队伍联系到四川省什邡市元石镇,对基层党员干部赵国福进行专访,了解当地特色小镇——雪茄小镇的振兴之路;在生态振兴中,联系到2018江苏省园艺博览会举办地江苏省仪征市枣林湾;在人才振兴中,星火实践团联系到陕西省宝鸡市职业农民协会,通过采访陕西省宝鸡市职业农民协会会长,了解当地培养高素质农民,在技能、价值、事业、荣誉四个方面开展引才留才。
在集中实践的实践过程中实践团成员看到了不同特色的振兴方式,刷新了实践团成员对于乡村振兴的理解。在集中实践中,实践团在五个方向联系村子,在看到了在各个方面的典范的同时,也通过宣传让更多的人和村子看到这些乡村振兴的好办法。
三、实践总结
通过队员分散实践和大部队的集体实践,实践团成员详细的了解了二十多个村庄或地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因地制宜,围绕组织、文化、产业、生态、人才五个方面,紧跟国家政策,利用当地优势,或发展本地文化、或大量引进培养人才、或优化当地生态状况促进当地旅游,干部为人民服务、村民团结一心快速搞发展的状况。
习近平总书记说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是解决新时代矛盾的有效抓手,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中国矿业大学星火实践团的成员真切的感受到基层干部不惧艰辛带领村民走向振兴的坚定信念,通过实践过程,成员不仅了解到国家乡村建设的美好前景,也感受到自己应该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坚定了作为大学生应当投身祖国建设的坚定信心。
作者:郑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