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顶板管理要严格按照“事前预测预报,事中过程控制,事后信息反馈”的理念,本着防控结合的原则管理顶板。
第二条 矿成立顶板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顶板管理责任制及奖罚办法。矿总工程师是矿井顶板管理的技术总负责人,必须抓好技术管理工作,把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生产技术科是顶板管理的业务主管部门,对各项措施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并定期深入现场,探清顶板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采、掘队对顶板管理负直接责任;安全管理科负责本矿顶板管理的监督检查管理。
第三条 各采掘队遇到异常顶板条件时必须及时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并向生产技术科汇报,由生产技术科组织相关部门和领导共同研究审定安全技术措施,各采掘队及时组织实施。生产技术科不定期对各采掘队的顶板管理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第四条 各掘进巷道、工作面设计时,生产技术科与地质测量科及时取得联系,由地质测量科在每个工作面开始采掘前二个月提供该工作面的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测预报资料,为顶板管理提供详实可靠的地质依据。
第五条 加大顶板管理的技术投入,进一步为支护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一方面要提高地质勘探程度,加强特殊地质构造条件下的地质预测预报工作,另一方面要采取先进的管理手段,掌握顶板岩性规律,实现对顶板的事前控制。
第六条 进一步与科研机构合作,对矿井特殊的顶底板及矿压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全面总结掌握适应本矿井的顶板矿压显现规律及控制技术,深入优化矿井工作面设计,同时对支护设计方案坚决执行会审制度。
第七条 每一工作面回采结束后要对采空区及时进行封闭,时间不得超过20天,密闭形式为防火、防水砼密闭。
第八条掘进工作面支护设计
(一) 每一工作面开工前两个月由地质测量科提供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说明书中必须将工作面的煤层、顶底板的地质条件全面阐述清楚。
(二) 支护设计前要进行巷道断面优化,巷道断面形状及尺寸应根据掘进设备、巷道的用途及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选择、确定。
(三) 支护设计应采用工程类比法、理论验算法及监测分析法。
(四) 支护设计的依据:工程地质的详细资料、预想地质素描图、详细的围岩类别分类及围岩特征,相关已掘井巷工程详细状况。
(五) 支护设计的一般原则:岩石巷道或岩石为顶板煤巷优先采用锚杆(锚网索)支护方式,锚杆长度不得小于1.8米,锚杆的锚固力必须达到5吨以上。对于复合顶板或有特殊地质构造顶板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进行补强支护。煤巷二分层及以上分层巷道采用矿工字钢支架支护。
(六) 开拓巷道及服务年限较长的准备巷道在上述支护方式的基础上采用喷砂浆或混凝土的方式进行补强支护。喷层选择的原则:服务年限3年以上的准备巷道一般采用30-50mm厚喷射砂浆,开拓大巷一般采用不小于50mm厚喷射混凝土,根据具体情况要加钢带或金属网。
(七) 矿井工作面支护设计由矿生产技术科完成,矿总工程师组织严格审查把关,充分考虑特殊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下支护的安全性,保证支护设计科学经济、安全可行。
第九条综采工作面支护设计
(一) 综采工作面开工前两个月由地测部门提供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说明书中必须按规定将工作面煤层的地质条件全面阐述清楚。
(二) 矿总工程师提前两个月组织技术人员依据工作面煤层赋存条件、围岩特性,结合已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对准备使用的液压支架进行技术性能特征分析和参数验算,使配套的液压支架架型结构、初撑力、支护强度、护帮护顶能力等适应围岩及矿压特性,保证安全生产。
(三) 回撤通道支护原则:工作面在采通前一个月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召开综采工作面回撤通道支护设计专题会议,结合以往或相邻矿井回撤通道支护经验及支护强度的矿压实测研究,确定合理的支护形式及参数,由矿生产技术科完成支护设计,经矿总工程师审批后执行。
(四) 综采工作面两顺槽的超前支护距离不低于20米,对有片帮危险的顺槽巷道两帮顶部采用帮锚杆挂金属网进行支护,超前距离不小于50m;遇顶板破碎或其它地质构造,可配合金属网加工字钢、绞接顶梁对上下出口进行超前加强维护。单体液压支柱要进行牢固的防护联接,防止倒柱伤人。
(五) 当顺槽巷道高度局部大于单体支柱支护高度同时也没有使用超前支架时,综采队要及时补充支护安全技术措施。要采取全断面挂网、架设棚梁、补打锚索等有效支护方式进行补强支护。
(六) 综采工作面安全出口和超前支护必须设专人维护,随时检查支护情况和冒顶、片帮的可能,出现问题及时处理,责任区在规程中有明确划分。进入工作面通过上、下出口的所有人员必须先观察顶、帮,确认安全后方可通过。
(七) 综采面两顺槽要根据顶板结构和岩性安装顶板离层探测仪观测顶板,生产技术科要派专人对顶板观测仪定期观测、记录分析,要根据观测结果指导巷道支护设计。
第十条掘进巷道顶板管理
(一) 掘进队技术员负责本队的顶板支护技术管理,队长负责各项措施的落实。掘进队必须根据掘进工作面支护设计制定加强顶板支护和施工管理办法及严格的奖罚措施,明确每道工序的施工责任,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严格奖罚兑现。
(二) 掘进队的当班班长是顶板管理的直接责任者,支护施工必须达到支护设计质量标准,支护工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注意顶板岩层变化或构造的出现,发现特殊地质变化及时采取补支措施。并汇报带班工长,由技术员汇报矿生产技术科和总工程师,以便及时调整支护措施。
(三)掘进队每班的锚杆机司机打锚杆时要对顶煤的留设厚度进行探测标识,同时在交接班时向下班班长交代清楚,以便掘进司机掌握。
(四) 各掘进队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不同巷道、不同地质条件、不同掘进设备条件下的循环进度,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严格执行,严禁超循环作业。特殊地质构造条件,如断层、复合顶板、地表薄基岩、河沟下掘进时,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五) 如为复合破碎顶板,采用锚索加强支护,锚索长度根据直接顶厚度及锚固段基岩性质进行选择,长度一般在3—8米。30米以下薄基岩地段、特殊破碎顶板地段、易破碎顶板各个交岔点和大断面硐室,必须及时紧跟工作面施工锚索。如发生高冒区则可采用架棚等加强支护,支护必须接顶密实,牢固可靠。处理高冒区时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矿总工程师审批后由施工单位严格落实,保证安全快速处理冒顶。
(六) 对已施工巷道,尤其是顶板特殊地质变化段及受二次采动影响的保留巷道,必须由专人分段进行日常检查,采用敲帮问顶的办法加强观察。发现顶板有变化时及时汇报,矿总工程师组织研究补强措施并积极落实。对未进行补强支护的巷道必须设置警示牌,严禁人员入内。
(七) 新开掘巷道与已施工巷道交岔布置,在施工贯通后需对已施工巷道进行挑顶或开帮,对两巷道交岔区域进行专项支护。
(八) 新开掘的硐室、巷道要做到一次掘进成巷,对因施工工艺要求,需二次掘进或永久支护滞后临时支护时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九) 综掘机在掘进过程中如遇故障需就地检修时,必须先进行支护,支护到位后方可进行抢修,严禁空顶作业。
(十) 掘进巷道,在完成一个循环进度后,必须按照《作业规程》的规定及时进行支护,严禁空顶时间。
(十一) 锚杆支护必须严格按规程、措施作业,要求锚杆锚固力达到5t以上。保证安全可靠的支护质量,控制巷道、交岔点悬顶面积,必须最大限度减小空顶面积。严禁空顶作业。
第十二条 联络巷口与交叉点安全管理
(一) 联络巷开口必须在主巷支护完毕后进行,开口根据现场巷道顶板条件,选择在顶板稳定的位置,尽可能避开顶板裂隙、破碎和有淋水的地段,无法避开时必须采取短掘短支、加强支护措施。联络巷开口顶板与主巷顶板衔接平整。
(二) 按规定进行开口及抹角,严禁随意开口、抹角及加大抹角宽度。
(三) 生产技术科必须加强对井下联络巷开口施工日常监督检查,对不按《作业规程》要求进行施工的必须立即令其整改,并进行严格处罚,处罚必须落实到责任人。
(四) 安全管理科必须对井下联络巷开口施工重点盯防,对不按《作业规程》要求进行施工的必须立即令其强制整改或下达停工指令,并进行严格处罚,处罚必须落实到责任人。
第十三条 锚索支护管理
(一) 需施工的锚索,必须由矿生产技术科及时给施工单位下达施工联系书。施工单位接到施工联系书后,必须按联系书规定的时间、地点及技术参数要求立即组织施工,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
(二) 施工锚索时,由矿安排有关单位在施工地点提前准备好压风、电源及水源接口。
(三) 锚索施工单位必须加强锚索施工机具的日常检修、维护及配件、易损件、消耗件的准备工作,保证所有锚索施工机具均处于完好状态,确保施工任务的完成。
(四) 锚索施工队伍施工前必须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经矿领导及相关业务部门审批后,严格按照规程要求给作业人员贯彻执行、考试合格后方可作业。
(五) 必须保证锚索锚固段锚固在稳定的岩层中。锚索施工队伍必须严格按设计施工,要根据岩性变化及时调整锚索长度和锚固段长度。
(六) 锚索施工队伍施工使用的树脂、钢绞线、锁具、托盘必须有出厂检验合格证,无证的严禁使用。
(七) 如遇到淋水、松散岩层等特殊地段时,必须采取特殊措施:
1.增加锚索锚固段长度,采用特殊树脂;
2.增加涨壳式钢管,增强锚索与孔壁之间的摩擦力;
3.及时与生产技术科联系,生产技术科要及时变更设计,加长或缩短锚索长度,以便锚索能够锚固在稳定的岩层中。
(八) 锚索施工队伍必须有施工记录,记录中必须标明施工位置和锚固力。
第十四条 施工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自保、互保意识,绝不允许任何人进入空顶区域下作业,在施工时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第十五条 每一班作业人员必须按正规循环进行作业,严禁超循环作业。遇特殊顶板及时采取有力的支护措施。
第十六条 作业人员必须现场进行交接班,上一班班长必须向下一班班长交待清楚各工作面顶板条件、掘进进度、支护及联巷开口等情况。
第十七条 综采工作面强制放顶管理
(一) 综采工作面初采时必须进行强制放顶。
(二) 综采工作面切眼高度尽可能减小,能满足安装要求即可,使初采顶板冒落矸石易于充满采空区,从而降低老顶来压显现强度;同时掘进准备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减少顶煤留设厚度,以利于防火。
(三) 综采工作面准备完毕,必须将切眼及联络巷内杂物、浮煤、废料等清理干净。
(四) 综采工作面探放水工作必须提前进行,不得影响强制放顶的准备和实施工作。
(五) 综采工作面准备完毕前15天,由生产技术科指导综采队根据工作面设计及掘进揭露的具体情况编制《综采工作面强制放顶安全技术措施》,内容包括炮眼布置图(标明炮眼深度、炮眼长度、炮眼角度、炮眼位置、炮眼直径)、装药方式示意图、爆破原始条件、放炮说明表(说明装药量、联线方式、放炮顺序、爆破器材以及其它材料消耗等),经矿总工程师组织审批后执行。
(六) 工作面强制放顶前,施工单位必须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强制放顶的安全技术措施。
(七) 综采工作面强制放顶,必须成立由生产副矿长、矿总工程师、矿生产技术部门、安监部门及有关科、队领导组成的工作面强制放顶领导机构,责任到人,对强制放顶期间措施的执行情况、安全状况全权负责。
第十八条 综采工作面端头维护管理
(一) 综采工作面顺槽掘进支护方式的选择不仅要考虑顶板掘进支护安全,而且要充分考虑回采受采动影响时端头的维护安全,保证回采时安全快速推进。
(二) 综采工作面顺槽掘进时,严格按要求进行施工,绝不允许不合格巷道留至综采回采安装后再进行返工处理。
(三) 根据综采工作面顶板状况及矿压显现规律进行端头支护设计,同时制订详细可靠的端头超前维护措施,经矿总工程师审批后执行。
(四) 如胶带运输顺槽有浮煤杂物,则必须在工作面前50米处理干净,保证推机头时底板干净畅通。
(五) 工作面两端头维护必须保证质量,超前支架达到初撑力,单体液压支柱成一线,柱头用双股14号铅丝与顶梁捆成一体,柱身中部相互用绳索联接防倒,有顶梁时应保证固实可靠。
(六) 工作面采煤机每刀割至两端头时,要及时移动超前支架,并及时回收对割通有影响的单体液压支柱,不允许超前回收单体液压支柱。
(七) 综采队指定班长统一协调指挥端头的支护,对复合破碎顶板的端头维护要选择责任心强且有丰富端头支护经验的熟练工人。
(八) 要求胶运、回风两顺槽副帮行人侧的顶部要采用挂金属网和打帮锚杆进行支护,顺槽的片帮要随时处理,尤其要注意采面上下行人出口附近的片帮煤。工作面必须在指定的地点:机头和机尾放置处理片帮的专用工具。当班班长负责观察、组织处理,防止片帮伤人。
第十九条 综采工作面回撤通道支护管理
(一) 每一工作面必须采用科学的观测手段对回撤通道进行矿压观察,分析计算出合理的支护强度,确定回撤通道支护方式及支护参数,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编制和审批回撤通道支护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实施。
(二) 工作面回撤通道内顶板必须挂网。
(三) 回撤通道使用的单体液压支柱型式要统一,即工作阻力、支撑高度统一,保证工作面支撑强度均匀分布。
(四) 通道支护所使用的单体液压支柱性能必须良好,工作面各支护初撑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支护工程质量经验收符合标准。
第二十条 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
(一) 综采工作面老顶初次垮落前,要尽可能降低采高,使易于冒落的直接顶尽可能充满采空区,以减弱老顶初次来压时的强度;同时尽可能少留顶煤,从而有效防止采空区浮煤自燃发火。
(二) 工作面初次来压期间,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帽,随时观察工作面顶板来压状况,加强对顶板的监察,出现老顶来压预兆时,工作面采取停电、停水、断电撤人到安全地点等安全措施。
(三) 综采工作面老顶初次来压后,必须及时封堵地表裂缝,并随工作面的推进定期检查、及时堵漏,以防采空区漏风。
(四) 综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必须加大对工作面设备的检修力度,支架状态保证良好,同时必须进行及时随机移架,升架后保证达到初撑力(泵站额定出口压力的80%)24Mpa;工作面工程质量达到“三直、两平、一净、两畅通”。当遇有明显的顶板来压征兆时,要留有足够的仓容,以确保加快工作面的推进速度,迅速甩开压力。
(五) 成立矿压观察组并与科研院所合作,采用科学先进的矿山压力监测手段,分析来压步距及来压显现规律,现场根据来压显现及来压步距,相应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保证综采工作面初放及周期来压过程中回采安全,从而发挥综采高效生产。
(六) 工作面控顶范围内,顶底板移近量按采高≤100mm/m 。
(七) 工作面顶板不出现台阶下沉,综采工作面支架前梁接顶严密。
(八) 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必须达到支架初撑力;上下顺槽超前支护必须按《作业规程》进行支设。
第二十一条 工作面的所有作业人员在作业前必须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敲帮问顶制度,发现顶板有冒落预兆要及时处理;对一时难以处理的要设置“禁止入内”牌板,并设专人看管,严禁任何人进入未支护区域。
第二十二条 进行敲帮问顶作业时,要本着由外向里、先顶部后两帮的原则进行。处理时要安排专人为其进行观察,处理和观察工作应安排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在处理操作时,要使用长柄工具,操作时动作不能太大,以免伤及自己及他人;处理顶板时,操作人员必须预先留设后撤通道,以防顶板垮落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