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准确掌握采掘矿压显现规律,适时有效监测矿山压力,为采掘工作面支护提供有效矿压数据,保证安全生产,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矿压监测机构及职责
矿成立矿压监测领导组
组 长:总工程师
副组长:采煤副总工程师
成 员:生产技术部、生产工区技术负责人、信息中心、采掘开队技术员
矿压监测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部,生产技术部负责日常矿压监测各项具体工作的实施、监督检查工作,采掘开队技术员负责矿压监测数据的观测、分析、总结工作。
成员职责:
组 长:负责全矿矿压监测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实施,为矿压监测工作的技术总负责人。
副组长:协助总工程师搞好矿压监测设计的审批、矿压监测技术分析、优化支护技术方案。
生产技术部:负责矿压监测设计的编制、审查;负责矿压监测仪器、仪表等设备的统一管理,并进行分类、登记造册,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对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工作进行技术指导,收集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资料并建立和管理矿压监测研究资料档案,对采掘队组上报的矿压观测报告及时进行分析、总结,优化支护方案,对分析结果及时向领导组及工区、队反馈,以便采取相应措施;负责向队组提供编制作业规程所需采掘工作面矿压相关资料;不定期对井下矿压观测工作进行抽查,落实队组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及矿压观测站的设置是否符合要求,每月检查覆盖所有矿压观测工作面不少于2次。
信息中心:负责矿压在线监测系统从井下至地面的线路布设和设备对接,保证信号正常传输及日常维护。
生产工区:负责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工作的现场实施,负责工作面矿压监测设备、设施的日常管理,真实、准确采集矿压数据并总结、分析,报送各类矿压报表。各队组技术员对监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并上报生产技术部。
二、矿压观测方法
(一)采掘工作面常规矿压观测
1、综采(放)工作面矿压观测方法
1)工作面观测
(1)观测内容
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分布情况、泵站压力情况
(2)测站布置
①常规观测的综采(放)工作面,工作面两端头过渡支架均布置一组测站,中间架每15架设置一组测站,测站编号从进风端头开始按1#、2#、3#......测站顺序编号。
②每组测站安设一个GPD60压力传感器,其他支架安装YHY60型矿用数字压力计。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仪通道接前、后立柱,综放工作面矿压观测仪通道接前立柱。
(3)测站现场观测形式及要求
①工作面矿压观测方法主要为采用KJ616矿压在线检测系统及YHY60型矿用数字压力计进行监测,监测工作面液压支架的工作情况。
②综采工作面每天采集矿压数据并填写矿压观测台账进行分析。综放工作面使用矿压在线监测系统,需每天观测矿压数据并分析。
③支架状况观测阀组、立柱漏液更换情况,支架安全阀开启时间以及顶板来压对支架造成的变形、损坏等情况采用人工观测,并及时记入观测记录表。
2)综采(放)工作面两顺槽
(1)观测内容
超前支护单体液压支柱或者超前支架工作阻力、顺槽超前200米范围及200米以外范围顶板离层日常观测。
(2)测站布置
①单体液压支柱或者超前支架工作阻力观测站进、回风顺槽各设置3组,进、回风顺槽均超前工作面20米设置。每组测站安装一块压力表。
②顺槽超前200米范围按掘进期间设置的矿压观测站对顶板离层情况进行观测。
(3)测站现场观测形式及要求
①单体支柱支护质量动态监测方法主要为采用SY-40B型增压式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阻力检测仪进行监测,监测工作面端头及超前段支柱的工作情况。超前支架及端头架采用YHY60型矿用数字压力计进行监测。巷道变形离层监测及压力监测利用布置在巷道中的EL-3型顶板离层仪和MC-300型锚索(锚杆)测力计进行监测。
②单体液压支柱或者超前支架工作阻力检测方法同工作面观测要求,观测频度每天采集一次。
③顺槽顶板离层采用掘进期间设置的顶板离层仪观测,超前200米范围,每天观测1次;顺槽超前200米以外范围,顶板离层量无明显增长时,每3天观测1次。
(4)矿压分析
①工作面矿压分析
综采工作面由队技术员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绘制支架初撑力曲线,认真分析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情况,做好来压前的预报工作,并对工作面支护质量及煤岩稳定性作出总体评价,并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
综放工作面使用矿压在线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支架受力进行分析,自动生成曲线报表输出,认真分析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情况,做好来压前的预报工作,并对工作面支护质量及煤岩稳定性作出总体评价,并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
②两顺槽矿压分析
每3天根据单体柱或超前支架工作阻力采集数据对回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超前支护段巷道的压力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巷道变形和顶板锚索受力情况,对顶板离层情况进行分析,及时进行矿压预报,发现异常及时汇报生产技术部及采煤副总工程师,制定维护措施。
③若无特殊情况,队组技术员每周一向生产技术部上报上周矿压观测数据,每月30日前通过数据分析编制月度矿压分析报告提交生产技术部。
2、掘进工作面矿压观测法
(1)观测范围
9#煤掘进工作面、15#煤上、下层掘进工作面。
(2)观测内容
巷道围岩情况、巷道顶底板移近量、两帮位移量、顶板离层量、锚索(杆)受力状况。
(3)测站布置
①巷道交叉点必须布置测站,巷道布站间距不得超过50米。
②顶底移近量观测基点设置:顶基点设在巷道顶部钢带上,底基点设在轨道上平面;两帮变形观测基点设在顶钢带同排两帮锚杆端头,设置后使用油漆等方式进行醒目标志,观测时采用“十字观测法”用钢卷尺量取数据。
顶板离层量观测基点设在巷道顶板内,采用在巷顶打孔安设顶板离层仪进行监测,离层仪安装时,读数筒初始读数不得超过30㎜。
锚索(杆)受力状况采用在锚索(杆)上安装测力计进行监测。
③每个矿压观测站设置一个顶板离层仪,顶底板移近量、两帮位移量观测点各设置一个,锚索压力表按下述要求设置:在巷道中部安装一块压力表及离层仪;15#煤采空侧巷道采用帮锚索支护的,要另外在煤柱帮安设一块帮锚索压力表。
④同一矿压观测站内的顶板离层仪、锚索压力表、位移量观测点布置在2米范围内,观测站均挂牌标注,牌板内容为巷道名称、施工队组、测站编号、离层仪(压力表)初始读数、安设时间、安设时巷道净断面、测站位置,牌板悬挂于巷道行人侧距底板1.5米高(与离层仪在同一排位置)的醒目处。
(4)观测站点现场观测形式及要求
①巷道顶底板移近量、两帮位移量采用“十”字观测法人工量测,量测工具为钢卷尺、手持激光测距仪,在测站基点挂“十”字线,量取“十”字上下左右数据,记入观测记录表。
②顶板离层量、锚索(杆)压力在离层仪、压力表上直接读取记入观测记录表。
③距煤头200米以内的观测站必须每日观测一次,200米以外观测站每三日观测一次。遇特殊情况相应增加观测频次。
(5)矿压分析
①队组技术员对当天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对顶板离层量及顶底板、两帮移近量、锚索(杆)压力变化发生异常的及时与生产技术部联系,共同分析,及时进行矿压预报,采取针对性措施。
②若无特殊情况,队组技术员每周一向生产技术部上报上周矿压观测数据,每月30日前通过数据分析编制月度矿压分析报告提交生产技术部。
(二)专项观测
为查明影响工作面矿压参数的因素,或研究单项矿压课题所进行的不定期观测或专门观测。具体由生产技术部制定专项观测方案。
三、矿压观测管理规定
(一)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规定
1、工作面开采前必须按规定设置矿压观测站,并经生产技术部、安监部、信息中心验收。
2、工作面初采期间至推进100m内,每日进行一次观测,观测记录填写矿压观测报表及顶板垮落情况,每间隔三日上报生产技术部一次,初采完成后编制初采总结报告并上报技术部。从推进100米后,队技术员要每月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并编制矿压观测报告,经生产工区技术副区长审核,报生产技术部。综采工作面在末采拉架道施工停架后,停止矿压观测。
3、搞好来压预报工作,每月25日前根据相邻工作面预测基本顶初次来压,根据本面周期来压步距及强度预测下次来压步距及强度,由队技术员填写《工作面矿压预报》,报队组、工区各一份、生产技术部2份。
4、根据工作面地质构造预测预报,在遇构造5米前每班连续观测工作面支架状况、阻力变化情况、煤壁片帮、冒顶情况,做好来压前的预报工作。
(二)掘进工作面矿压观测规定
1、所有煤巷掘进工作面,必须进行矿压观测,并编制矿压观测报告。
2、煤巷掘进工作面从巷道全断面见煤处开始设置观测站,特殊情况,及时汇报生产技术部,确定设站位置。
3、对已施工现停掘的采掘锚网巷道,由技术部每月对顶板离层仪和压力表观测一次。巷道竣工交接后、采煤工作面生产前,每月对顶板离层仪和压力表观测1次。
4、掘进工作面每周报一次矿压观测表(每周一),巷道施工完毕后20日内编写巷道掘进期间矿压观测报告。观测报告报生产技术部1分,采煤副总工程师1份,工区存档1份。
(三)矿压观测、分析过程中,若发现异常情况,如个别支架初撑力数值变化异常,煤壁大范围片帮,顶板位移读数累计下沉达50mm以上或读数连续增大,锚索、锚杆压力表读数突然增大,锚索、锚杆断裂失效,两帮移近,底鼓等,要及时汇报有关领导,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关措施进行处理。
(四)生产技术部每月对观测记录及分析报告进行汇总和审查。掘进工作面要总结巷道临界变形值(支护失效时顶板最大离层量、位移量、支护压力),并对巷道支护设计进行校核和修改,保证巷道支护强度可靠。生产技术部每月编治矿压观测报告。
(五)生产技术部要对队组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及矿压观测站的设置是否符合要求进行检查,每月2次,检查要覆盖所有矿压观测工作面。
(六) 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工作移交管理规定
1、生产技术部要随时掌握采掘工作面的生产情况,采掘工作面变更施工队伍、巷道掘进完工队组撤离或巷道封闭的,及时组织相关单位对矿压观测工作进行移交。
2、回采工作面开采期间,工作面变更采煤队的,由生产技术部组织施工队组进行矿压观测相关资料及观测站的移交,变更后的施工队组负责工作面的矿压观测工作。
3、巷道施工完毕随工程移交,矿压观测工作也同时移交。巷道施工期间变更施工队伍的,由接替队组负责矿压观测工作;巷道施工完毕未封闭且未移交采煤队前,生产技术部负责巷道移交采煤队前的矿压观测工作;巷道临时封闭的,封闭前由生产技术部组织队技术员对矿压观测站设置及观测数据现场检查并记录,巷道启封后,生产技术部及时组织接受单位进行移交和观测;
(七)矿压在线监测系统使用管理规定
1、矿压在线监测系统由矿压监测领导组确定安装地点,生产技术部制定本工作面矿压监测方案。
2、系统安装前,由生产技术部组织机电部、信息中心、工区及相关队组、厂家跟工程,机电部负责供电系统图的调整并出具供电系统图。
3、系统安装由信息中心负责,配合厂家系统从井下至地面的网络线路分配、信号传输调试工作;压力表由队组负责按照要求进行安装。
4、系统投运后,由信息中心组负责系统设备及电缆的检查、维护和隐患处理工作,确保设备完好,涉及系统延伸的,由队组配合进行安装,队技术员负责系统使用期间的监督检查和协调处理系统故障,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5、调度中心设监测监控机房,安装在线监测系统的终端设备,包括工控机、交换机、打印机等设备。队组技术员负责进行具体监测工作,及时分析监测数据、编制监测报告,并向生产技术部、工区、队组及时反馈监测信息。监测项目中需进行人工观测的,施工队组技术员必须按照监测方案要求进行观测记录并及时报送生产技术部。
6、系统使用期间,遇搬家倒面时,由生产技术部组织进行交接,接替队组负责维护,监测地点无作业队组的,请示矿相关领导后确定维护队组。
7、队组作业不得挤压、损坏在线系统的设备、电缆,影响作业时,提前联系信息中心进行倒接。
8、监测系统使用期间,队组、工区、机电部、信息中心、生产技术部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设备完好,对工作推诿扯皮、不积极处理隐患的队组按矿相关规定考核。
四、矿压观测仪器、设备使用管理
1、生产技术部负责矿压监测仪器、设备的预算编制及设备领用和发放、回收管理。
2、生产技术部要建立仪器设备台账,对领用和回收的仪器设备及时登记在册,损坏的仪器设备及时联系维修。
3、回采工作面末采支架停架时,生产技术部组织队技术员对使用的矿压设备完好情况进行检查记录,队组回收设备要必须专人运送,不得磕碰设备,回收后对回收的设备进行编号登记,对回收期间由于人为原因造成设备损坏的,按照设备原价进行考核。
4、队组施工期间发现矿压观测仪器有问题时,及时反馈生产技术部,生产技术部组织分析并通知厂家进行鉴定,属于质量问题的,停止使用并及时更换合格仪器。
五、考核
1、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站间距超过规定距离的、观测站内仪表不按规定要求安设、观测仪表安装后损坏的,一次考核队技术员200元。
2、掘进工作面不按规定设置观测牌板,牌板未按要求填写相关数据的,每有一处考核队技术员100元。
3、矿压观测站不按规定设置,造成观测站缺失的,每缺失一处观测站,对队技术员考核300元。
4、不按规定提交矿压观测报表和矿压观测报告的,有一次考核队技术员50元;
5、观测数据必须真实,发现弄虚作假的,每有一次考核队技术员100元。
6、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设备损坏,按设备原价对使用单位进行考核,并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7、在线监测系统的设备必须妥善保护,设备属地单位为责任单位,凡发现损坏造成观测中断的,由生产技术部组织进行分析、考核。
六、本规定从下发之日起执行
本规定解释权归生产技术部。
附:1、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记录表;
2、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报告编制内容;
附1:
回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日报表
工作面名称: 队组: 观测日期: 年 月 日
工作面位置 |
进风巷 |
|
泵站压力 (Mpa) |
|
落山退锚 情况 |
进风 |
|
回风巷 |
|
支架型号 |
|
回风 |
|
||
测站 |
工作阻力(MPa) |
顶、帮情况 |
支架部件损坏情况 (备注) |
||||
前柱 |
后柱 |
测点位置 (支架号) |
机道冒高 (mm) |
片帮深度 (mm) |
端面距(m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工区技术负责人: 观测人:
说明:双柱式支架压力读数填写到前柱栏中,工作面其它情况填写到备注栏中
掘进工作面矿压观测日报表
工作面名称: 队组: 观测日期: 年 月 日
施工 位置 |
|
实测 |
支护形式 |
|||||||||||
施工 进度 |
|
高度(m) |
|
|
顶 |
|
||||||||
宽度(m) |
|
|
帮 |
|
||||||||||
测站号 |
测站位置 |
观测 频率 |
锚索(杆)测力仪(MPa) |
顶板离层仪(mm) |
巷道断面收缩(mm) |
|||||||||
初始压力值 |
实测压力值 |
初始值 |
实测值 |
顶板 |
底板 |
左帮 |
右帮 |
|||||||
锚索 |
锚索 |
深部 |
浅部 |
深部 |
浅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备注 |
(填写工作面断锚索,观测仪表损坏原因、压力大区域描述等情况、) |
|||||||||||||
工区技术负责人: 观测人:
附2:
综采(放)工作面矿压观测报告编制内容
一、观测时间、目的、观测内容及方法
二、工作面概况
1、工作面简介
2、工作面地质概况
3、工作面采煤方法、控顶方式、劳动组织方式
4、支架型号及参数
5、两巷超前维护方式、端头维护方式
三、工作面及两巷测站布置,观测项目、观测内容及方法
四、矿压观测数据整理
1、支架工作阻力数据整理
2、支架适应性分析
3、两巷顶板离层变形数据整理分析
4、两巷压力数据整理分析
五、观测结果分析
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测定,确定直接顶类型。顶板来压特征(来压强度、来压步距确定)、确定基本顶类型、工作阻力分布区间及频率分析。支架参数合理性分析、支护工作状态(支架工作阻力与支柱下沉量的分析、循环内工作阻力变化情况)、支架对本煤层的适应性分析,两巷位移及压力分析,超前支护方式的改进。
六、结论与建议
工作面支架对顶板控制效果,对采放方式、劳动组织、工作面的超前支护方式、两巷的断面支护等情况综合后,提出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