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网!

一位良师益友

作者:王思博 2021-10-07 10:40 来源:煤矿安全网 良师益友

  在一个人的学生时代,总有几位老师为我们传授知识、指点人生航向, 让我们在很多年依然不能忘怀。在我青涩年华中,我遇到了一位良师益友,实乃人生幸事。

  我要追忆的杨培源老师,他供职于普通高校,却有着不普通的才华,教书育人,淡薄名利,与世无争,惟愿著作满书桌、桃李尽成才。如此学风、文风,至今深深影响着我,使我用心做人,用情工作,只求上进,不甘落后。

  15年前的9月,在我的母校渭南师范学院的课堂上,我初识杨培源老师。他文质彬彬的样子,讲课旁征博引,对什么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颇具学者风范,深深地吸引着我。一下课,我就和他交流。他本科毕业十年后,竟考入著名的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我不解,也感到很传奇。他早年毕业于大连机械学院,在兰州一家国企工作,后来下海做生意失败了,才另谋职业。于是把自己关在房子里学习了一年,最后考入著名的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来师院任教。那时,一般院校招聘一个名校的硕士很难。这样的毅力和魄力,这样的学习能力,让我由衷佩服。

  一个月后,他向系领导推荐我作了营销实验室的管理员。那是一个勤工俭学的岗位,环境很清静,方便我学习。业余时间,我在那里看书,和杨老师朝夕相处,成为他的“闭门弟子”,度过了大学最美好的两年时光。杨老师提倡“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立足实际问题,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而建立解决问题的知识框架。一年后,学院举行论文比赛,我在另外一位老师的指导下获得一等奖。很幸运,我写的那篇被选送参加省级比赛。后来才知道,评选的一等奖和二等奖只有一篇不是名校的。评委把名校的论文评选好之后,就随便从普通院校里选送的论文里挑一篇定了个二等奖。这个二等奖就是我们学院评出的二等奖。按照论文的质量,我写的应该也能获奖,因运气不好最终落选。杨老师是我的知己,视我如小弟,对我言传身教,教我学习要有专业深度,育我做事要锲而不舍。

  2009年春,我由于总分低和梦寐一求的华中科技大学失之交臂。杨老师鼓励我坦然面对,迎接更大的挑战。一年后来矿上班,我被分配到掘进七队,干着掘进工。和其他年轻人一样,我很失望,很困惑。第二年“五一”长假,我特意去渭南拜访杨老师。他勉励我:“艰苦的工作条件更能野蛮体肤,磨练意志。多积累些基层经验,多了解生产流程,才能更好发挥你的才华。”在他不断鞭策下,身单力薄的我,在工人岗位上干了整整两年时间。紧接着很幸运,矿上招聘文秘,选拔我到综合办工作。与其说坚持锻炼在采掘一线了解井下情况,以期干好其它工种;倒不如说是在践行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所倡导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

  杨老师总是那样虚怀若谷,平等地和学生们相处交流。遇到不懂的事情,他也会征求学生的意见。我印象最深的是8年前,在师院校园里遇见了他。我问他最近研究什么课题。他告诉我:“学院让每个系写一本书,申请国家级社科基金。正在考虑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经济试验区。但具体试验什么,还没有想清楚。”我觉得定位省际交界区域经济发展的国家级试验项目,最可有能上升到高级别的子课题....”不知什么原因,这样的建议,他没有采纳。后来,登陆师院网站,得知他为主完成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区域经济整合发展研究》出版发行。这本书在国内成为第一部研究黄河金三角经济的专著。耐不住心里的高兴劲儿,曾对一位同学说,你买的那本书是我老师写的!

  后来,领导安排我写一篇论文,参加陕煤发展30题大讨论活动。在搜集资料时,发现国务院关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规划文件,有一个定位和我对杨老师提的建议一样。曾经灵感性的想法成为现实,我无比惊奇,增强了工作自信心,甚至打算在职攻读硕士。工作实在忙,父亲重病,压力大了,后来这样的计划搁浅了。

  在之后三个月的一天,杨老师积劳成疾,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他挥洒汗水的渭南师范学院和他的学生。惊悉噩耗,万分悲痛,因公在外不能为他送行,唯有托人捎去花圈,附我挽言“大连海边学机械,毕业十年转经济。为育英才淡虚名,甘居幕后求真知。排忧解难吾益友,授业解惑一良师。欲归母校听君语,而君不幸离人世”。

  十月的毛乌素沙漠,秋雨初晴鸟鸣。不禁写下这篇文章,向杨培源这位良师益友寄托我深深的怀念。是为序!(陕煤榆北煤业榆林选煤分公司 王思博)

上一篇:随笔三则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网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