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条本办法中未涉及到采掘作业面规程的内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本办法由生产技术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附件: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评比办法
2.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评比办法
附件1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评比办法
采煤作业规程评比检查表 | |||||||
单位: 规程名称: 编制人: 技术主管: | |||||||
序号 | 检查项目 | 存在问题 | 标准分 | 小项得分 | 得分 | 检查人 | |
编写规范要求 | 1 | 作业规程要求使用A4纸打印、页面上边距26mm、下边距26mm、左边距30mm、右边距26mm、页眉18mm、页脚20mm,装订线在左边侧。(0.5分) | 0.5 | 生产技术部 | |||
2 | 正文与标题:第一标题要求使用黑体四号字体、第二标题使用黑体小四字体、第三标题采用仿宋五号字体、正文使用仿宋五号字体。(0.5分) | 0.5 | |||||
3 | 行间距:正文标题与正文空一行,正文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要求首行缩进两个字(0.5分) | 0.5 | |||||
4 | 页眉页脚:使用五号宋体字,在页眉中标注简要(特殊情况下)说明,页脚中注明页码(封皮不得显示页码,页码设在对齐方式的右侧为“-1-”数字格式)(0.5分) | 0.5 | |||||
5 | 每节内容序号要求:第一级:一、第二级:(一)(前空2个字节)第三级:1.(前空2个字节)第四级:(1)(前空2个字节)第五级:a. (前空2个字节)(0.5分) | 0.5 | |||||
6 | 所有标题及序号不能采用自动生成,全部手动输入。(0.5) | 0.5 | |||||
7 | 作业规程封皮必须采用淡蓝色名片纸打印,装订采用打孔装订。(0.5分) | 0.5 | |||||
8 | 作业规程的贯彻记录按班组分三次贯彻,另有补充学习贯彻记录。(1分) | 1 | |||||
9 | 作业规程复查记录要附在作业规程后。(1.5分) | 1.5 | |||||
工作面概况 | 10 |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工作面的位置、地面相对位置、回采地面的影响、工作面相邻的采动情况以及影响范围。(1分) | 1 | 地测部门 | |||
11 | 煤层:煤层厚度、煤层产状、描述煤层稳定性、煤种、煤质进行描述。(1分) | 1 | |||||
12 | 煤层顶底板:煤层顶板、煤层底板、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1分) | 1 | |||||
13 | 地质构造:断层、褶曲、其他因素、按比例绘制工作面运输巷、辅运巷、开切眼素描图。(0.5分) | 0.5 | |||||
14 | 水文地质:含水层的分析、其他水源的分析、工作面涌水量。(1分) | 1 | |||||
15 | 影响回采的其他因素:确定工作面的煤尘爆炸指数、确定工作面的瓦斯、二氧化碳等级以及相对、绝对涌出量、确定自燃发火期、分析温度对回采的影响、描述本采区、相邻工作面的应力集中区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叙述地质部门对工作面回采的具体建议。(1.5分) | 1.5 | |||||
16 | 储量及服务年限:计算工作面的工业储量,根据规定的采出率计算可采储量、应采用公式之一进行工作面服务年限(以月为单位)的计算。 (一)工作面的服务年限=可采推进长度/设计月推进长度。(0.5分) (二)工作面的服务年限=可采储量/设计月产量。(0.5分) |
1 | |||||
采煤方法 | 17 | 选取采煤方法、描述选择依据。(2分) | 2 | 生产技术部 | |||
18 | 描述工作面运输巷、辅运巷、开切眼的断面、支护方式、位置、用途。(0.5分) | 0.5 | |||||
19 | 描述其他巷道(联络巷、溜煤眼、硐室)的断面、支护方式、位置、用途。(1分) | 1 | |||||
20 | 按比例绘制采面及巷道布置平面图;构造情况、采面周边的巷道、工程情况。(2分) | 2 | |||||
21 | 简述采煤工艺。(1分) | 1 | |||||
22 | 描述采高,循环进度等。(0.5分) | 0.5 | |||||
23 | 描述落煤、装煤、运煤、顶板控制方式。(1分) | 1 | |||||
24 | 使用采煤机割煤:应叙述采煤机的进刀方式、进刀段长度、进刀深度、割煤方式、牵引方式、牵引速度、并绘制进刀方式示意图;(1分)采用爆破落煤、岩应做到以下几点:进行炮眼布置设计、填写爆破说明书、采煤工作面施工工艺流程。(1分) | 2 | |||||
25 | 用公式进行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的计算。(1分) | 1 | |||||
26 | 描述工作面采煤、支护、运输设备名称、型号、主要技术参数和数量。(2分) | 2 | |||||
27 | 采用机采工艺的,应绘制工作面设备布置示意图。(2分) | 2 | |||||
顶板控制 | 28 | 工作面支护设计:工作面、端头和两巷的支护设备的选型、支柱密度的选择(1分) | 1 | ||||
29 | 乳化液泵战设计:泵站、管路的选型,压力的调整、乳化液配置方式、乳化液浓度、检查方式。(1分) | 1 | |||||
30 | 工作面顶板控制:确定工作面回采时顶板控制方式;(1分)确定工作面正常回采时特殊支护方式;(1分)确定工作面各工序平行作业的顺序和安全距离、描述顶底板变化、地质构造、应力集中区等特殊地段以其他因素时的顶板控制方法和要求。 | 3 | |||||
31 | 两巷巷及端头顶板控制:一、描述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护的方式、距离。(1分) 二、描述端头支护方式、支护质量要求,以及与其他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1分) 三、描述安全出口的高度等。(1分) 四、确定各类支护材料的正常使用数量、规格,确定各类备用支护材料数量、规格、存放地点、管理方法。(1分) 五、绘制工作面运输巷、辅运巷及端头支护示意图(平面、剖面),反映出工作面、超前、端头支护和工作面运输巷、辅运巷正常支护等情况。(1分) |
5 | |||||
32 | 矿压观测: 一、确定矿压观测内容。应包括日常支柱(架)支护质量动态监测、巷道变形离层观测、顶板活动规律分析等内容。(0.5分)二、描述矿压观测方法,说明工作面和巷道中矿压观测仪器、仪表的选型和安设位置,观测方式、观测时段。(0.5分) | 1 | |||||
生产系统 | 33 | 运输: 一、确定运输(主、辅助)、装载、转载方式,选择运输(主、辅助)设备。(1分) 二、描述运输设备的安装位置、固定方式、推移方式。(0.5分)三、描述运煤路线和辅助运输路线 (0.5分) 四、绘制运输系统示意图。(1分) |
3 | 机电动力部门 | |||
34 | “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一、描述工作面范围内通风设施的安设位置和质量要求。(0.5分) 二、进行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计算。(1分) 三、如果工作面布置独立通风有困难,需采用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串联通风时,应按其中一个工作面需要的最大风量计算。(0.5分) 四、确定通风路线,描述风流从采区进风巷经工作面到采区回风巷的路线。(0.5分) 五、如果工作面温度超限,必须进行专门降温制冷设计。(0.5分) 六、防治瓦斯应包括瓦斯检查和瓦斯监测。(0.5分) 七、绘制通防系统相关图纸。通风系统图、瓦斯抽放(排放)系统图、防尘系统图、消防管路系统图、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备)布置图等图纸,可以合并绘制或分单项绘制。(2分) 八、明确综合防尘系统,描述防尘供水管路系统,防尘方式,隔绝瓦斯、煤尘爆炸方式等内容。(1分) 九、明确防治煤层自燃发火所选用的消防管路系统及措施。(1分) |
7.5 | 通风部门 | ||||
35 | 排水: 一、根据工作面的最大水量,选择排水设备和排水系统。(1分)二、明确排水路线。(0.5分) 三、绘制排水系统图。(0.5分) |
2 | 地测部门 | ||||
36 | 供电: 一、进行供电系统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一)电方式、电压等级、电器设备,计算电力负荷。(1分)(二)电缆选型计算和电气保护整定计算。(1分) 二、绘制供电系统示意图。应明确供、用电设备情况,电缆种类、长度、断面和“三大保护”等情况。(1分) |
3 | 机电动力部门 | ||||
37 | 通信照明: 一、描述工作面与车场、变电所、调度室等要害场所(部门)直接联系的通信设施、电话位置等。(0.5分) 二、描述工作面、转载点等主要场所的照明系统设置情况。绘制通信、照明系统示意图。(0.5分) |
1 | |||||
劳动组织 | 38 | 根据工艺流程和劳动组织,合理安排各工序,做到平行作业、提高工时利用率。(1分) | 1 | 生产技术部 | |||
39 | 绘制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图表。(1分) | 1 | |||||
40 |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分) | 1 | |||||
煤质 | 41 | 煤质管理:煤质指标和要求、提高煤质和采出率的措施。(1分) | 1 | ||||
安全技术措施 | 42 | 一般规定 一、有针对性地叙述与本工作面相关的安全制度及需要特别强调的措施。(0.5分) 二、叙述交接班进行安全检查的内容和有关规定。(0.5分) |
1 | 安全监察 部 |
|||
43 | 顶板: 一、描述工作面、运输巷、辅运巷的支护质量要求。(0.5分) 二、描述工作面、运输巷、辅运巷冒顶、煤壁片帮的处理方法、措施(0.5分) 三、描述所用支护材料的质量的要求。(0.5分) 四、描述工作面、运输巷、辅运巷支柱(架)初撑力的要求。(0.5分) 五、描述工作面应采取的防倒柱措施。(0.5分) 六、描述运输巷、辅运巷加强支护的方式、要求。(0.5分) 七、明确工作面注液枪的设置、使用要求。(0.5分) 八、描述回柱放顶的安全措施。(1分) 九、描述其他顶板控制(如采空区放顶)安全技术措施。(0.5分) |
5 | |||||
44 | 防治水: 一、描述工作面防治水工作的重点区域和需要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工作的区域。(1分) 二、描述排水路线、管路发生堵塞、故障情况下的停止作业、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人员,报告矿调度室的应急措施。(1分)三、描述工作面或其他地点有异常情况,应停止作业及采取的措施等。(1分) 四、描述其他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1分) |
4 | 地测部门 | ||||
45 | 爆破: 一、描述爆破作业负责人的职责、分工以及相互监督的方式。(1分) 二、描述爆破器材领退、使用等安全措施。(0.5分) 三、明确严格按照炮眼布置设计要求打眼,并说明打眼前进行安全检查的内容。(1分) 四、明确要使用符合规定的封泥,并坚持使用水泡泥的规定。(0.5分) 五、描述工作面设备、支架等防止炮崩的措施。(1分) 六、描述爆破必须执行“一炮三检”制度、具体检查方法,以及严禁裸露爆破(放糊炮、明炮)和短母线爆破的具体规定。(1分) 七、描述什么情况下不准爆破的具体规定。(1分) 八、描述其他爆破管理安全技术措施。(0.5分) |
6.5 | 安全监察 部门 |
||||
46 | “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一、描述工作面通风路线发生进、回风不畅情况下的应急措施。(2分) 二、描述工作面采用的各项综合防尘措施及要求。(0.5分) 三、描述工作面采用的各项综合防灭火措施及要求。说明发生高温点、发现指标气体等发火征兆时的处理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1分) 四、描述在防火操作时的安全措施。(0.5分) 五、描述在工作面区域的安全监控仪器、仪表使用、悬挂、移动的要求。(1分) 六、描述其他“一通三防”、安全监控及外因火灾防治安全技术措施。(1分) |
6 | 通风部门 | ||||
47 | 运 输: 一、描述工作面、运输巷、辅运巷中的运输设备依次启动、停止的措施和联络方式(0.5分) 二、描述工作面、运输巷、辅运巷中的运输、转载设备在紧急情况下停机的措施。(0.5分) 三、描述使用刮板输送机等运输设备时的安全措施。(0.5分) 四、描述专人操作运输、转载、破碎设备,并禁止人员随意跨越的措施; 五、描述发生大块煤炭(矸石)卡住运输、转载、破碎设备以及溜煤眼上口的处理方式和安全措施。(0.5分) 六、描述辅助运输中应采取的安全措施。(2分) 七、描述其他运输管理安全技术措施。(2分) |
6 | 机电动力部门 | ||||
48 | 机 电: 一、描述工作面移动变电站、乳化液泵站、采煤机、运输机、转载机、破碎机、液压支架等机电设备的安装固定、使用、移动、维修时的安全技术措施。(3分) 二、明确机电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实行专职制、设备维护实行岗位责任制、现场交接班制、停送电等制度(1分)。 三、描述乳化液泵站、管路等管理措施。(1分) 四、描述油脂管理的要求。(1分) 五、描述机电设备检修时的安全措施。(1分) 六、描述其他机电管理安全技术措施。(1分) |
8 | |||||
49 | 其 他: 一、描述工作面工业卫生、文明生产方面的内容要求。(0.5分)二、描述其他安全技术措施。(0.5分) |
1 | 安全监察 部门 |
||||
应急避灾 | 50 | 制定发生顶板、瓦斯、煤尘爆炸、火灾、水灾等的应急措施;(1分)确定发生灾害时的自救方式、组织抢救方法和安全撤离路线;(1分)绘制工作面避灾路线图.(1分) | 3 |
附件2 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评比办法
掘进作业规程评比检查表 | ||||||||
单位: 规程名称: 编制人: 技术主管: | ||||||||
序号 | 检查项目 | 存在问题 | 标准分 | 小项 得分 |
得分 | 检查人 | ||
编写规范要求 | 1 | 作业规程要求使用A4纸打印,页面设置要求:上边距26mm、下边距26mm、左边距30mm、右边距26mm、页眉18mm、页脚20mm,装订线在左边侧。(1分) | 1 | 生产技术部门 | ||||
2 | 正文标题分为三级标题,第一标题要求使用黑体四号字体;第二标题使用黑体小四字体;第三标题采用仿宋五号字体;正文使用仿宋五号字体。(0.5分) | 0.5 | ||||||
3 | 正文标题与正文空一行,正文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要求首行缩进两个字(0.5分) | 0.5 | ||||||
4 | 页眉页脚:使用五号宋体字,在页眉中标注简要(特殊情况下)说明,页脚中注明页码(封皮不得显示页码,页码设在对齐方式的右侧为“-1-”数字格式)(0.5分) | 0.5 | ||||||
5 | 每节内容序号排版要求为:第一级:一、第二级:(一)(前空2个字节)第三级:1. (前空2个字节)第四级:(1)(前空2个字节)第五级:a. (前空2个字节)(0.5分) | 0.5 | ||||||
6 | 所有标题及序号不能采用自动生成,全部手动输入。(0.5分) | 0.5 | ||||||
7 | 作业规程封皮必须采用淡蓝色名片纸打印,装订采用打孔装订(0.5分) | 0.5 | ||||||
8 | 作业规程的贯彻记录按班组分三次贯彻,另有补充学习贯彻记录(1分) | 1 | ||||||
9 | 作业规程复查记录要附在作业规程后(1分) | 1 | ||||||
概况 | 10 | 巷道名称、位置与煤(岩)层、相邻巷道的关系,巷道的用途、设计长度、工程量、坡度、服务年限等(2分) 2、施工中的特殊技术要求,需要重点说明的问题。(1分) 3、按比例绘制巷道布置平面图。(1分) |
4 | 地测部门 | ||||
11 | 编写依据:1、经过审批的设计及其批准时间等。(0.5分) 2、地质部门提供的地质说明书,(0.5分)3、有关矿压观测资料。(0.5分)4、其他技术规定。 (0.5分) |
2 | ||||||
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 12 |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及井上下对照表(1分) | 1 | |||||
13 | 煤(岩)层赋存特征:叙述煤(岩)层产状、厚度、结构、坚固性系数(f)、预计巷道揭露的个煤层间距,顶、底板岩性及特征分析。(1分) 预测巷道瓦斯涌出量、瓦斯突出倾向、煤层自燃发火倾向、煤尘爆炸指数、地温等。(1分) |
2 | ||||||
14 | 地质构造:煤(岩)层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断层,褶曲,裂隙,火成岩侵入的岩墙、岩床,陷落柱,导水性及其控制程度等参数。(0.5分) 附:地质平面图、剖面图。(1分) |
1.5 | ||||||
15 | 水文地质:分析巷道区域的主要水源,有影响的含水层厚度、涌水形式、涌水量、补给关系、影响程度等(0.5分) 分析巷道区域相邻老巷、老空积水,钻孔终孔位置、封孔质量,构造导水等,对施工安全的影响程度。(0.5分) |
1 | ||||||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 16 | 巷道布置:描述巷道布置:层位、水平标高、断面、工程量、坡度、中腰线、开口位置、方位角等。(1分) 附:巷道剖面图、巷道开口大样图(2分) |
3 | 生产技术部门 | ||||
17 | 支护设计 根据巷道围岩性质,充分利用矿压观测资料,依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支护设计,确定巷道支护形式。(1分) 附图:巷道支护平面图、断面图和临时支护平面、剖面图。(3分) |
4 | ||||||
18 | 各类支护工艺及要求: 一、锚杆及联合支护 1、锚杆(锚网、锚索)的材质、规格、间排距、安装(包括药卷的种类、数量及使用要求)、锚固力等要求;(0.5分) 2、锚杆的孔位、孔深和孔径应与锚杆的类型、长度、直径相匹配等要求;(0.5分) 3、锚网的铺设与锚杆或其他的锚固装置连接牢固等要求;(0.5分) 4、锚杆锚固力要求;(0.5分) 5、喷射材料(水泥标号、速凝剂型号,砂子、石子颗粒等),根据混凝土强度要求,计算出配比,混合料的搅拌、速凝剂用量、喷射工艺等;(0.5分) 6、喷射混凝土的风压、水压、温度等;(0.5分) 7、对粉尘浓度及混凝土回弹率的规定等;(0.5分) 8、巷道涌水的处理方式;(0.5分) 9、备用材料、数量、规格及存放地点;(0.5分) 10、明确支护质量与要求。(0.5分) |
5 | ||||||
19 | 支护工序安排及要求(0.5分) 附图:巷道支护断面图(1分) |
1.5 | ||||||
施工工艺 | 20 | 施工方法 巷道开口施工方法:施工顺序作必要的叙述(2分) |
2 | |||||
21 | 机械破岩 1、确定破煤(岩)方式。(1分) 2、机掘作业方式,截割顺序等。(1分) 3、炮掘施工工序安排,工艺流程。(1分) 4、描述全岩巷、半煤岩巷、煤巷掘进施工、不同的钻爆、运输方式。(2分) 5、不同施工方法的机具、钻具、供电、照明、通风、设备布置方式等。(2分) 6、在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巷道掘进的施工方式。(1分) 7、对掘、斜交、正交、巷道时,必须有准确的实测图,当两个巷道接近时、斜巷与上部巷(1分) 道贯通时的施工方式等。(1分) 附图:设备布置图。掘进机截割顺序图(1分) |
11 | ||||||
22 | 爆破作业 爆破条件:岩石的性质(0.5分),巷道断面(0.5分),通风方式(0.5分),瓦斯含量(0.5分),掏槽方式(1分),周边眼与设计轮廓线关系(1分),循环进度(2分),炸药的种类(1分),雷管的型号(1分),炮眼利用率(1分),炸药、雷管消耗量等(1分)。附图:炮眼布置三视图、装药结构示意图。(1分) |
|||||||
生产系统 | 23 | 装载及运输 装载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名称、型号、安装位置、固定方式,安全设施的安设方式,装载与运输岩(煤)方式,运输距离。煤、矸、材料、设备的运送方式等。附图:运输系统示意图。(2分) |
2 | 机电动力部门 | ||||
24 | 管线及轨道敷设 风筒、 风管、水管、缆线的吊挂方式与工作面保持间距的。(1分) 敷设轨道的型号,中心线距、轨距、轨枕等参数。临时轨道、永久轨道、道岔等质量要求。(1分) |
2 | ||||||
25 | 设备及工具配备 所需要的设备、工具的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1分) |
1 | ||||||
26 | 通风 一、通风方式及供风距离。(1分) 二、风量计算。(1分) 三、局部通风机的选型及安装地点。(1分) 附图:通风系统示意图。(1分) |
4 | 通风部门 | |||||
27 | 压风:说明风源、压风方式、管径、风压等(1分) | 1 | ||||||
28 | 综合防尘 防尘供水水源、水量、水压,供水管路系统、管径、水幕、隔爆水袋、喷雾点个数及位置、湿式钻眼、水炮泥、冲洗巷帮、装煤(岩)洒水等。 附图:掘进工作面瓦斯防尘系统示意图。(2分) |
2 | ||||||
29 | 防灭火:说明巷道施工防灭火措施、要求等。 说明巷道施工时,消防供水管路系统、防灭火器材的存放方式及地点等(1分) |
1 | ||||||
30 | 安全监控 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甲烷传感器、掘进机载甲烷断电仪,装载点、运输巷、进回风流安装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的设置、瓦斯报警浓度、报警处理等。(2分) 附图:安全监测仪器仪表布置示意图。(1分) |
3 | ||||||
31 | 供电:说明供带点方式、电压等级、电器设备等、附图:供电系统图(2分) | 2 | 机电动力部门 | |||||
32 | 排水 工作面涌水两,排水方式,排水设备型号、管路规格,临时水仓的地点、容积,排水路线等。(1分) 附图:排水系统示意图(1分) |
2 | ||||||
33 | 运输 说明运输方式、设备型号、运输路线等(1分)。附图:运输系统示意图(1分) |
2 | ||||||
34 | 照明、通讯 说明照明设施、位置,通讯设施、位置等(1分) |
1 | ||||||
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35 | 说明掘进作业方式、劳动组织、劳动力配备、出勤率等(2分) | 2 | 生产技术部门 | ||||
36 | 循环作业 根据工艺流程,循环作业方式(日、班循环个数)(1分),循环进尺,编制正规循环作业图表,采用正规循环作业,提高工时利用率(2分) |
3 | ||||||
安全技术措施 | 37 | 一通三防 1、通风安全措施(1分) 内容包括:通风方式,局部通风机及备用局部通风机安装和使用要求,局部通风机“三专两闭锁”规定,风筒安设要求,风筒口距工作面最大允许距离,局部通风管理等。 2、防治瓦斯措施(2分) 内容包括:甲烷传感器、甲烷断电仪和风电闭锁装置安装要求,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使用规定;监测仪器日常调试和校正要求;监测制度, 3、防灭火和防自燃发火措施(1分) 内容包括:空帮空顶处理;电器设备着火处理;灭火器配备要求;消防管路的敷设路线; 4、综合防尘措施(1分) 内容包括:供水管路安装要求;供水水压和三通阀门间距规定;净化风流喷雾、掘进机内外喷雾、输送机转载点喷雾的使用及管理;使用水炮泥、爆破洒水、湿式打眼、巷道冲洗、个人防护规定;隔爆设备的安装及管理。 |
5 | 通风部门 | ||||
38 | 顶板 1、一般规定(1分) 内容包括:敲帮问顶制度、施工检查、管理制度。 2、支架的加固及防倒要求(1分) 内容包括:背帮、背顶要求,架间连接装置及要求;支架的防倒措施;爆破前后的加固和修复;棚撑设置、棚撑材料、规格、数量要求;可缩性支架永久拉杆设置的数量、规格及要求等。 3、防治片帮、漏顶措施(1分) 内容包括:防漏顶超前支护方法;两帮及迎头端面防片帮设施的固定方法及管理;出现漏帮、冒顶时的处理方法、处理顺序、安全注意事项等。 4、交岔点顶板管理(1分) 内容包括:扩大棚或抬棚架设要求,交岔点施工方法,特殊支护等。 5、地质构造带、破碎带的顶板管理(1分) 内容包括:支护加固方法、补强措施、超前护顶措施、爆破参数调整要求等。 6、支护及处理事故备用料规定(1分) 内容:支护及处理事故备用材料规格、数量、距工作面距离、堆放要求等。 |
6 | 安全监 察部门 |
|||||
39 | 爆破及爆炸材料 1、爆破(1分) 内容包括:爆破要求、爆破顺序、爆破母线最小允许距离、爆破警戒、装药及连线规定、“三人连锁”和“一炮三检”爆破制度、残瞎炮的处理、发爆器的使用和管理等。对巷道开口、贯通等处爆破时,若进入爆破地点的通道较多(两个及以上)必须附爆破警戒布置图,并详细说明警戒布置及撤除的方法。 2、爆炸材料的管理(1分) 内容包括:爆炸材料种类;爆炸材料携带、储存、交接、数量限制要求;药箱位置等。 |
2 | ||||||
40 | 防治水(1分) 内容包括:排水设备要求、水沟施工要求及滞后工作面允许距离、出水预兆、钻探方法、探放原则、水情观测、水源分析、围岩涌水的处理、预测预报制度等。 |
1 | 地测部门 | |||||
41 | 机电、运输管理 (1)掘进机:专用工具的使用及管理;启动与关闭规定;交接班检查规定;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等。(0.5分) 内容包括:排水设备要求、水沟施工要求及滞后工作面允许距离、出水预兆、钻探方法、探放原则、水情观测、水源分析、围岩涌水的处理、预测预报制度等。 (2)耙装机:机身和机尾固定方法;固定耙装机所用的材料及规格、材质,耙装机挪移方法,司机护身方法,固定钢丝绳滑轮的生根方法,距巷道迎头允许的最大、最小距离,防护栏设置,信号及照明规定;斜巷防滑方法等。(2分) 内容包括:排水设备要求、水沟施工要求及滞后工作面允许距离、出水预兆、钻探方法、探放原则、水情观测、水源分析、围岩涌水的处理、预测预报制度等。 (3)锚杆钻机:钻机的维护及维护及保养、操作安全注意事项等。(0.5分) 内容包括:排水设备要求、水沟施工要求及滞后工作面允许距离、出水预兆、钻探方法、探放原则、水情观测、水源分析、围岩涌水的处理、预测预报制度等。 (4)喷浆机:喷浆顺序及方法拌料要求、喷浆安全注意事项、用后清洗要求等。(0.5分) 内容包括:排水设备要求、水沟施工要求及滞后工作面允许距离、出水预兆、钻探方法、探放原则、水情观测、水源分析、围岩涌水的处理、预测预报制度等。(0.5分) (5)刮板输送机:声光信号要求;安装及延伸要求、安全注意事项;挡煤板、机头、机尾固定方法、机械故障处理等。(0.5分) 内容包括:排水设备要求、水沟施工要求及滞后工作面允许距离、出水预兆、钻探方法、探放原则、水情观测、水源分析、围岩涌水的处理、预测预报制度等。 (6)胶带输送机:声光信号要求;安装及延长要求、安全事项等。(0.5分) |
3.5 | 机电动力部门 | |||||
42 | 斜巷运输管理 (1)斜巷安全设施管理。包括阻车器、挡车杠、信号的安装、使用、管理制度等。(0.5分) (2)小绞车管理。包括小绞车固定方法、质量要求及日常检查维护;绞车窝环境要求;导向轮安装要求;挂车数量、保险绳、销子规定;日常检查与维护制度等。(1分) (3)斜巷行人安全管理。“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的”制度;斜巷处理矿车掉道方法;躲避峒设置规定等。(1分) |
2.5 | ||||||
43 | 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发生火灾、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透水、冒顶、提升等事故的应急措施,制定发生灾害时的快速有效的传报技术和办法、撤出人员的区域和避灾路线、实施自救的条件、防止灾害扩大的措施及其他应急措施等,并绘制避灾路线示意图。(3分) |
3 | 安全监察部门 | |||||
44 | 巷道开口,交接班制度;自救器使用;(3分) | 3 | ||||||
45 | 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1、过断层、老巷、破碎带管理;2、沿空掘巷;3、石门揭煤、掘进防突、瓦斯排放、重大水害防治;、4、煤质管理;(2分)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