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顶板管理小组及职责
为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对顶板管理的过程管控,成立采煤顶板管理工作小组
组 长: 生产副矿长
成 员:生产部部长、主管采煤部长、业务主管,安管部主管采煤部长、业务主管,调度中心副主任,综采队队长、书记、副队长、技术副队长、班组长和验收员。
管理小组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部,生产技术部部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落实顶板管理制度和日常顶板管理工作,并对收集的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一)管理小组领导职责
1.生产副矿长负责顶板管理及冲击地压防治措施的落实,定期组织召开顶板管理专项会议,当支护方式和支护参数与实际情况不符,不能保证安全时,及时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提出修改意见,确定支护方案。
2.总工程师对顶板管理及冲击地压防治工作负技术责任,负责组织采掘顶板支护设计、相关顶板安全技术措施及冲击地压防治措施的编审工作,确保顶板支护安全、经济、有效;积极推广和应用顶板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3.安全副矿长负责全矿顶板管理及冲击地压防治措施的监督工作,严格落实顶板管理及冲击地压防治各项规章制度,排查和督促整改顶板管理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
4.生产部部长、主管采煤部长和业务主管负责采煤工作面顶板技术管理及冲击地压防治工作,负责综采队管属区域巷道的失修巡检工作,落实顶板隐患排查的整改以及重点工程施工时的顶板安全技术措施落实的监督检查工作。
5.安全管理部负责监督检查顶板管理、冲击地压防治及规程、措施的贯彻执行,严格把好安全监督关,不安全不生产,对存在的顶板隐患要专门安排安检人员盯在现场督促整改,并负责对顶板事故进行分析和责任认定。
6.综采队队长是工作面顶板管理的第一责任者。跟班队长、安检员是当班顶板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班顶板隐患排查整改,确保顶板支护安全可靠。对本班无法处理的安全隐患,及时向本单位负责人和调度信息中心汇报,并立即组织现场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待命并设警戒。
7.技术副队长组织职工认真学习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及时进行考试,在现场严格贯彻执行,并加强顶板管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督促技术员和验收员加强常规冲击地压的定期观测(工作面两道超前支护、巷道围岩观测,顶板离层观测等)和台账的记录,要求挂牌管理(“一组一牌板”)、及时填写数据和报送报表。
8.其他队干部严格落实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措施,按设计执行“煤体卸压”和“效果检验”等措施,督促当班验收员加强日常应力在线监测系统的维护及日常“煤爆声记录报表”的报送。
9.班组长是现场顶板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班组长必须严格按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规定组织和指挥生产,严禁出现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行为。合理安排人员分工,加强职工安全意识的日常教育。对工作面工程质量及顶板管理的重点区域、关键环节、薄弱地点等要详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作业人员现场操作责任
1.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及相关措施中有关顶板管理的规定规范操作,不得违章作业。
2.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汇报处理。
3.做好自保互保工作,保证安全生产。
二、工作标准
(1)工作要求
1.每月组织一次顶板管理专项排查,根据现场实际,制定出顶板管理方案。
2.根据生产作业计划和地质预报及现场实际,提前编制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
3.井下采掘工作面及其它巷道掘进及维修前,地质组必须提前提供详实的地质预报;生产技术部依据地质预报进行支护设计,安排施工队编制符合现场实际的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并按规定进行审批;施工队技术负责人(或技术员)负责向职工贯彻学习;安全管理部负责监督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学习贯彻和现场落实工作。
4.认真做好围岩变形观测及冲击地压监测工作,根据观测资料、在线监测、顶底板岩性和压力显现情况,结合防冲办和生产部及地质组的分析预报,综采队制定顶板管理措施并贯彻执行。
5.重、难点工程,必须组织专项会议,进行详细安排部署。
6.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落实好开工前的“四位一体”检查制度,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汇报。
7.工作面支护质量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的规定。支护方式、支护规格、支护材料必须符合《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的要求。
8.各工作面要配备足够数量的支护材料,包括单体液压支柱、坑木、花边梁等,并建立管理台帐。
9.所管属巷道按照“谁使用谁负责,就近管理”的原则进行管理责任划分,每班巡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10.每周由技术副队长收集观测数据和检查资料,联系防冲办和生产部采煤组各业务主管,结合巷道围岩观测和矿压观测分别进行总结分析,并制定预防措施。
(二)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标准
1.采煤工作面上、下出口管理
(1)采煤工作面上、下出口的支护方式、支护密度、施工工艺和方法必须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
(2)采煤工作面上、下出口必须保证规程规定的断面和规格,折梁断柱及空帮空顶必须及时处理。超前加强支护距离不小于120米,支护质量符合规程等相关要求,并且要设专人检查和维护。
(3)七采区工作面摆采期间上、下隅角顶板控顶面积大、不规则,要编制专项措施,并安排专人负责,部室重点督查。
2.采煤工作面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备用支护材料,其数量、规格、存放地点和管理方法在作业规程中要明确规定。
3.严禁使用折损的坑木和失效的单体液压支柱,单体液压支柱在入井前必须逐根进行压力试验,并建立台账记录,在工作面回采结束后或使用时间超过8个月必须升井进行检修,检修后的支柱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采煤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所有单体液压支柱必须架设牢固并有防倒柱措施,严禁在浮煤或浮矸上架设支柱。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支护排、柱距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失效或损坏的支柱必须立即恢复或更换;综采工作面必须有可靠的防止顶煤冒落和煤壁片帮的措施。
5.采煤工作面过(穿)老、空巷和地质构造带时,必须加强支护,做好探放水工作,并采取“小进度、多循环”及时跟机支护的作业方式,尽量减少顶板揭露面积和时间,确保支护质量和安全。
6.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要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召开专项会议安排部署,并成立以队长为组长的初次放顶工作小组,初次放顶前,初次放顶工作小组组长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查看,在确认现场条件符合放顶要求时,方可按措施要求进行初采初放。否则及时与生产部联系,进行安排整改,确保放顶安全顺利完成。
7.工作面遇地质变化带或顶板悬顶过大等特殊情况要补充加强顶板管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8.七采区综采工作面端头支护方式和支护参数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并严格执行。
9.采煤工作面必须及时跟机拉移支架,控顶距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三、工作面顶板管理
1.工作面必须按作业规程规定及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人员进入煤壁侧时,必须采取护帮护顶措施,工作面最大、最小控顶距符合作业规程要求,放顶步距根据工作面顶煤硬度及时调整,有断层破碎带,顶煤松软时放煤步距为 0.6m,顶煤坚硬时放顶煤步距为1.2m,移架步距必须保证0.6m,最小不少于0.5m。
2.工作面支架要排成一条直线,且与前部溜子和顶底板垂直,并与顶板接触严密,如有空顶必须绞实蓬严,机组割煤后要及时伸出前探梁,端面距最大不超过340mm,伞檐不超规定要求。及时跟机拉移支架,拉架距离最大不超过15m。
3.工作面支架必须保证完好、无漏液、不串液、编号管理,架间、架前无浮煤及杂物堆积,相邻支架架间间距不得超过100mm,支架高低错茬不能超过顶梁侧护板的2/3。支架顶梁与顶板平行架设,其最大仰俯角<7°,支架与底板垂直,歪斜角<5°。
4.机道宽度及其护顶要求
(1) 机道宽度符合作业规程要求,ZF4800/17/31型支架机道宽度为2700mm,ZF12000/20/30型支架机道宽度为3100mm。
(2) 护顶要求:采煤机割煤后要及时跟机伸出前探梁有效支护新暴露的顶板,当顶板破碎时,必须带压拉架。若相邻架间距大于100mm时及时调架,调架前必须用厚板皮蓬顶,防止煤矸掉落伤人。
5.贴帮支护及支设回收贴帮柱、临时柱的要求:
(1)工作面局部地段若顶板破碎、片帮严重时,采用DZ系列单体支柱配大板梁在煤帮进行临时支护,大板梁规格根据现场决定。
(2)支设贴帮柱前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机割后及时补打贴帮柱,支设贴帮柱时,贴帮柱柱距为1-2米,柱头必须栓绑牢固。架设临时支护时前部溜子及机组必须停止运转,并将开关闭锁。
四、运输顺槽、回风巷及端头顶板管理
1.回风巷超前支护:采用2.8m或3.15m单体支柱配合3.0m或2.7m花边梁一梁二柱倾向棚支护,并用尼龙绳将单体支柱栓绑牢靠,支柱柱根必须固定。超前支护不小于120m,支柱必须架设成直线,具体根据作业规程规定。
2.皮带巷超前支护:采用3.0m/2.7m花边梁配DZ系列单体支柱一梁二柱倾向托棚支护,超前支护范围不小于120m。
3.超前支护区域及两出口范围内保持无杂物,要求通风,行人,畅通,高度必须达到1.8米。
4.所有支柱必须完好,支护有效,不得有漏液、降压、外观缺损支柱,否则立即更换。
5.上端头花边梁支护,要求一梁四柱支设,末尾架距端头支护间距不大于400mm,同一组间距不大于200mm,两组间距不大于1.5m,柱距1m。
6.下端头支护高度达到要求,并有宽度不小于0.8m的人行道。
7.工作面上、下端头架设临时支护时,必须先支后回,架设好临时支柱后,方可回收或改动支护,否则不准回收或改动支柱。
五、支护稳定性的要求
1.单体支柱初撑力必须达到90KN(11.5mpa)以上,液压支架初撑力不低于规定值的80%,泵站压力不低于30Mpa。
2.严禁支柱架设在浮煤或浮矸上,底板松软时必须穿柱靴或下底梁,支柱钻底大于100mm时必须穿柱靴。
3.工作面所有使用支柱必须用尼龙绳拴绑牢固,并将支柱升紧,严禁使用失效支柱。
六、工作面预防及处理悬顶
1.工作面悬顶时,提前在距工作面30m以外未采动区对悬顶部位进行深孔预裂强制放顶。
2.上下端头悬顶时,在上、下出口距开帮线3米范围,对巷道外帮和顶部顶板利用对接钻杆,进行打眼爆破强制放顶,眼距根据现场而定,眼深8-9米,装药量5-6㎏,封泥长度不小于3米。工作面回采时退锚距离滞后切顶线不得大于1.5m,并及时将锚网剪开。
七、工作面过空巷和地质构造带
1.根据地质预报,提前制定专项安全措施,加快开帮进度。
2.及时跟机伸梁支护,优先拉移顶板破碎段支架。
3.拉架时必须带压擦顶拉移。
八、工作面初采初放、收尾、过应力集中区
1.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风险辨识。
2.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和防冲专项措施。
3.工作面情况发生变化时及时补充安全技术措施。
九、持续改进
1.坚持开展工程质量及顶煤管理和规程落实情况的班评估。
2.安全学习、班前会和培训必须宣贯顶板安全管理。
十、顶板管理考核
1.发生顶板责任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按矿有关文件进行追责考核。
2.工作面顶板管理存在的安全隐患,按性质轻重给予责任人500-1000元罚款。
3.顶板管理措施执行不到位造成顶板事故,但未造成人员伤亡,根据性质给予责任人800-1000元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