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厕所大民生,小空间大文明。为进一步提升农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2019年以来,矾山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先后新建改造公厕32座。颜值高、设施全、功能多的公厕,已成为矾山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整齐美观的绿化景观,轻柔舒缓的古典音乐……在矾山镇乐华中心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这里的公厕与周边的环境融为一体。虽然外表看起来古色古香,但公厕内的现代设施非常齐全,不仅安装了自动感应水龙头、烘手机,排气扇,还提供了洗手液、空气清新剂等卫生用品。
“这座公厕设施齐全,干净没有异味,最让我觉得贴心的是这个公厕还有第三卫生间,供老人、残疾人或者带孩子的家长使用,非常地人性化。”家住附近的村民黄定英表示,这座公厕不仅仅是大家的“方便”之地,更是乐华村的一个“景点”。为了让群众有更好的如厕体验,公厕内还张贴了各类文明如厕标语,并在厕所的每扇门上,张贴了小故事,让村民和游客在如厕的同时还能学习知识。
如果说乐华中心村的公厕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那么新中村的公厕则是智能与生态的交融。新中村智能生态公厕位于该村村部,相比于传统公厕,这种智能生态公厕占地少,移动方便,操作简单,维护简易。整个如厕过程不需要一滴水,不需要下水道,也不需要化粪池,厕所下面的生物技术降解器会自动处理难闻的粪便,并快速转化成高效的有机肥料,整个使用过程没有噪音、没有污染,没有异味排放,充分体现它的智能生态。“这个公厕可以说是颠覆了我们传统的‘厕所观’,更加的环保、生态、智能,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农村广泛推广,将对“厕所革命”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新中村党委书记刘钊说道。
乐华村、新中村公厕只是矾山镇“厕所革命”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矾山镇以创造性思维打造公厕建管新样板,先后在村居办公场所、集镇周边入口、农贸市场、公共活动场所、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等新建改造了32座高标准农村公共厕所,并与当地山水、文化、地势、环境等有机结合,形成人在画中,厕在景中。
三分在建设、七分靠管理。为加强公厕管理,矾山镇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制定公厕管理工作标准,完善公厕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公厕保洁管理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公厕服务水平。同时建立矾山镇公厕长效管理机制,镇党委书记亲自抓,村居书记具体抓,镇效能办督促检查。所有的公厕均由所在地的村居书记担任公厕的所长、第一责任人,每天负责或督促打扫清洁公共卫生间保洁工作,其他村居干部轮流排班。通过这一举措,进一步夯实了干部工作作风,引导群众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倡导了文明健康的良好风尚。
“厕所革命”,不仅仅在于新建厕所,解决如厕问题,更重要的是强化责任担当,转变干部工作作风,让他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矾山镇镇长陶松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