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难奋进 担当作为——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四川局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国家矿山安监局四川局(原四川煤监局,以下简称“四川局”)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应急管理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监察信息化工作安排部署,以问题为导向,加快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安全监察”,坚持建、用双并重,一张蓝图绘到底,信息化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新时代煤矿安全监察书写了浓墨重彩、弥足珍贵的篇章。
煤矿感知数据应用为远程监察提供支撑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对四川局而言,却是勇攀高峰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四川局针对省内煤矿灾害重、技术保障能力差等问题,积极筹划、突出重点、协同实施,联合省应急厅多次召开专题会,按照应联尽联的原则,采取“组织精细、责任到人、指导到位、挂图作战、严格验收”六大举措,实现全省煤矿安全监控、人员位置、工业视频“三大系统”感知数据全部或部分联网煤矿共234处,做到凡是三大系统具备接入条件的煤矿均已接入,是全国已完成生产建设矿井联网工作的8个省份之一,圆满完成国家局下达的考核任务。2021年扩展接入135处煤矿重大设备感知数据,初步形成全省煤矿感知数据“一张网”。
从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以来,四川局充分利用煤矿感知数据联网工作成果联系指导煤矿安全生产,形成了“人人盯煤矿,天天盯系统、用系统”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开展远程监察和监控系统巡查2833矿次,电话抽查煤矿1715矿次,发现安全监控系统掉线、人员定位系统显示信息不准确等问题620条,为及时整治问题、隐患提供了有力支撑,极大地推动了煤矿企业和地方监管责任的落实,有效防范了重特大事故发生。
信息化业务系统建设为煤矿安全保驾护航
实践需求是信息化的源泉。近年来,四川局根据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信息化的实际需要,聚焦业务应用,建成了日常办公自动化子系统和政务信息系统。一是建成了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四川局OA办公系统,实现公文管理、行政管理、资源管理、个人办公、移动OA等基本功能,已和国家局实现对接;二是建成了四川矿用设备监察管理系统,该系统建立矿用设备电子化信息台账,实现了矿用设备的全闭环、全生命周期流程化、标准化管理,有效解决我省矿用设备监管信息档案不全、信息资源不能共享等问题;三是建成了四川煤矿远程宣教平台,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开展“学法规、抓落实、强管理”专项活动线上培训,培训全省家煤矿企业“五长、五科、五队”人员和技术人员共计190592人次;四是完成空天地一体化应急管理示范平台项目建设,基本建成了以研究煤矿灾害监测和预警应急为核心,采用北斗、三维激光扫描、遥测遥感等多种先进技术,构建煤矿风险灾害综合监测态势预警、灾害数据解析与处理、应急管理服务,创新了监察方式,做到“事前有预警、事中有分析、事后有处置”,进一步增强煤矿监察执法效能;五是有序推进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复合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目建设,依靠应急管理部统一规划建设的覆盖全国的应急通信骨干网络、数据资源中心和大数据支撑体系,在全省选择130个煤矿,实现安全监控系统、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图像监视系统联网和数据汇集,形成对煤矿灾害综合风险动态分析评估。
进一步完善风险预警系统报警信息处置工作机制
去年以来,四川局结合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实际,积极探索矿山安全生产风险预警系统报警信息处置工作机制。一是增加“四川矿用设备监察管理系统”在线监测预警模块,将系统数据接入标准从“四川安全监控系统标准”调整为“国家感知协议数据标准”,将接入系统从现有安全监控系统扩展为所有已联网煤矿感知数据,并以高于国家局报警标准的要求新增在线监测预警模块和监测管理模块。二是印发了《关于做好国家矿山安全生产风险预警系统报警信息处置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相关部门工作职责,规范了国家矿山安全生产风险预警系统报警信息处置流程,形成了报警信息闭环处理机制。截至今年11月,四川局共发布煤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分析研判周报9期。三是为解决部分煤矿企业在感知数据联网和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验收及其使用过程中思想认识不够、责任意识不强,从业人员理论和实操水平较低等问题,今年9-10月,四川局面向产煤市(州)、县(市、区)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企业分类分批组织举办了3期煤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应用专题培训班,共计培训580余人。通过理论授课、专题研讨和实操实训等方式,全方位提升煤矿信息化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了煤矿从业人员对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操作运用和应急响应处置能力,有力推动了监管监察部门使用、应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的积极性,对化解煤矿重大风险、助力煤矿安全高质量发展起到强力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