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煤陕北矿业红柳林公司:“技术之钥”打开高质量发展之门
“下一阶段,我们将搭建采煤工作面粉尘和尾气耦合运移物理试验平台,模拟粉尘及尾气耦合运移数值。”在《陕北矿区煤矿空气净化与职业健康基础研究及关键技术装备与示范》项目第四次推进会上,陕煤陕北矿业红柳林公司正与安徽理工大学袁亮院士研究团队展开项目对接。
近年来,该公司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大动作不断,以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催生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支撑打造“行业第一、世界一流”现代煤炭企业愿景目标。
开展空气质量革命,打造首个井下拥有新鲜空气的矿井,这条新路子是红柳林公司“十四五”期间的三大规划之一。日前,该项目正稳步推进中,其下设置的六个课题均取得突破性进展,煤矿工人从“被动治病”到“主动保健”的希冀值得期待。
正如陕北矿业红柳林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宏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把职工健康放在首位,将观念从关注职工生命安全转变为关爱职工身体健康,全周期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寥寥数字,却彰显出一份国有企业敢担当愿作为的真情怀。也正因为肩上有担子,身上有责任,才有了红柳林公司一项又一项科研项目的大胆实施。仅今年一年,红柳林公司就承担了科研项目21项,其中陕煤集团、陕北矿业公司下达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共15项,公司内部实施项目共6项。其中,智能矿井透明地质保障信息系统研发又是一突破性技术。
“该系统建成后,不仅拥有地质信息管理、地质制图和三维地质建模的常规功能,更主要的是它能够评价预测地质条件,并将结果在三维地质模型中表达出来。”红柳林公司总工程师苗彦平介绍到,“说的简单点,这个系统就是一双‘千里眼’,真正实现了地质动态透明。”
查明煤炭资源储量和赋存地质条件,是煤炭绿色安全高效智能开采的基础和前提。红柳林矿井地处陕北神府矿区,涉及水害、瓦斯灾害和冲击地压等灾害,急需建设服务智能矿井生产的三维透明地质保障信息系统,促进智能化矿井建设。为此,红柳林公司联手西安科技大学,以煤矿信息模型(MIM)为核心,建立“数据快速获取、地质信息管理、三维地质建模、开采地质条件评价预测、矿井地质灾害预警、远程服务平台”六大子系统,实现对矿井构造、煤层厚度、矿井水文、瓦斯、冲击地压等地质条件进行评价预测,并充分利用已有的地质成果和矿井隐蔽致灾因素监测结果,对煤矿水害、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进行预警,实现地质动态透明,为智慧采掘提供了精细的地质资料。
水深则鱼悦,技强则企兴。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红柳林公司不会停止科技创新的征程,将一如既往地用“技术之钥”打开高质量发展之门,为行业蜕变转型贡献“红柳林力量”。(宁昕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