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攀化验高峰————记山西焦煤霍州煤电辛置矿煤质科化验室技术员成雪霞
一册近300页的《煤质化验工》专业书、一本《煤质化验检测国家标准》手册、一沓打印的煤质化验工理论题,还有一摞有关数据处理、计算机能力的试卷,见到成雪霞时,她正和她的两位“战友”一起认真地备战第六届山西省能源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的理论考试。
42岁的成雪霞,现在是山西焦煤霍州煤电辛置矿煤质科的一名化验室技术员。她有着十多年丰富的煤质化验工作经验和斩获两届技术状元、两次技术标兵、三个技术能手的骄人成绩。
成绩的取得,并非一日之功。工作二十余载,成雪霞已记不清有多少次天黑了还在做试验,有多少次节假日仍然奋战在岗位上,有多少次在工作时间解决不了的难题带回家继续研究……
日常工作,成雪霞会随身带一个笔记本,里面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天平、测硫仪、铁粉检测、煤泥含量、发热量检测等专业内容,这些都是理论书籍上难以理解的,或是实际操作中的重点难点。她时不时就会翻翻笔记本,不断温故而知新。
“我喜欢学习,最享受通过钻研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不断得到提高。从最初的死记煤质化验理论知识,到可以理解地记忆学习,再到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来透彻学习,最终,我成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真正地喜欢上了煤质化验工作。”成雪霞坦言道。
在成雪霞看来,化验的质量直接关系着生产与销售等环节的检测质量。做好化验工作,责任重于泰山。一旦化验结果出了误差,那就是大事故。
在日常煤质化验工作中,每一个步骤、每一道程序,成雪霞都严格按照国标要求来操作,决不图省事、走捷径。而平平常常的一次煤质化验,常规的项目如灰分、挥发分的化验,就得一个半小时。若是进行煤质G值和Y值的化验,至少需要四个多小时。每一次化验,成雪霞都坚持一次准确到位,不仅省时省料,而且有效保证了洗煤生产的效率。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规范操作磨砺下,成雪霞早已养成了煤质化验规范操作的好习惯。在现在的化验工作中,她丝毫不用担心哪里不合乎规范,也丝毫不用操心化验结果会有差错,因为她清楚:只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操作下来,一切都不会有问题。
煤质化验工作精细琐碎,经常会遇到不同的新问题。为了高效完成化验工作,成雪霞都会细心观察设备状况、认真翻阅资料、不断摸索实践,一次次都成功地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去年5月份,成雪霞在进行标定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仪时,发现结果偏差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她带头对胶质层测定仪各部件一一进行检查,从煤杯内径平均是否超过59.5±0.5毫米的范围、杯底与杯体之间的间隙是否在0.5毫米范围内、探针长度是否磨损超出规定、硅碳棒的规格、砝码重量等,都做到了认真仔细的校对、重新校准,直至设备完好、符合标准要求,再逐个对煤样、操作员等做了全面分析,确定无误后,成雪霞又换了个操作员重新检测,杜绝了人为因素导致的系统误差,最终确保了Y值检测的准确性、代表性。正因为成雪霞这份高度的责任心,使每一次化验结果都准确无误,为车间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身怀一颗匠心,把职业当事业,把事业当信仰。在平凡的工作中认真做到专业敬业、精益求精。”这是成雪霞的领导和同事们对她的褒奖。
勇于创新、敢挑重担的成雪霞,在山西焦煤和霍州煤电的认可下,成了“成雪霞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了辛置矿化验室的的标杆和领军人物。
能人带众人,在成雪霞的带领下,目前,工作室有导师4人、学员8人,他们全部来自于从事选煤化验的一线技术人员。为了发挥头雁作用,成雪霞积极践行“月度两次培训+两次现场实操培训科研”的机制,以“导师带徒”为培训载体扎实开展日常工作,努力提升工作室成员的技能水平,着力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骨干。功夫不负有心人。工作室成员分别在2019年的山西焦煤技能比武和2020年的霍州煤电技能比武中取得技术标兵的好成绩。
成雪霞别重视技术创新,自工作室成立以来,由她牵头实施的“五小六化”创新项目有十余项。其中,“干燥器专用器皿夹持放置工装”荣获国家实用型专利;“煤质化验干燥器专用灰皿钳、坩埚夹设计”荣获临汾市“五小六化”二等奖;“选煤用磁铁矿粉试验方法创新”荣获辛置矿“五小六化”二等奖;“马弗炉移动式把手支架的设计”等5个项目荣获辛置矿“五小六化”三等奖。
2020年4月,成雪霞荣获中国煤炭协会“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称号。众多荣誉加身,成雪霞仍旧低调谦卑、虚怀若谷。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实干巧干,钻研我的业务、热爱我的工作、做优工作室,为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成雪霞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