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塞北煤海神木出发,沿着两侧连绵的群山一路挺进,约30公里便到达中能煤田生产运营公司汇兴煤矿。矿区内环境干净整洁,职工井然有序,尽管在山沟深处,但来自各地的运煤车辆仍排起了长龙,颇有“酒香不怕巷子深”之势。
看起来“其貌不扬”的生产运营公司汇兴煤矿,细细品味十分“出彩”。走出“舒适圈”,变被动为主动,趟出托管运营新路子;机制变革,瘦身强体,激活发展内生动力;管理升级,从粗放到精细,下好安全生产“绣花”功夫。在煤矿转型升级的赶考路上,生产运营公司汇兴煤矿交出了令人瞩目的“答卷”。
托管运营:跳出煤,不唯煤
“记得2013年,榆阳煤矿与城区发展规划重叠,面临关停。资源置换的袁大滩煤矿开始兴建,但建设周期长,人员安置困难,资金周转异常,难题接踵而来……”回忆起转型升级的困难开端,生产运营公司汇兴煤矿总工程师胡锦波感慨颇多。
曾经的榆阳煤矿吃煤饭、念煤经,产业结构单一,当煤炭“寒冬”和煤矿关停的疾风骤雨突然袭来,企业便如同按下“暂停键”,单一依靠煤炭资源来谋求发展的道路已经走不通。如何破局再出发?成了摆在中能煤田公司面前的一道难题。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煤矿托管运营,便是中能煤田公司交出的解题思路,也是企业坚定转型决心,加快转型步伐,跳出“唯煤”思路的坚实一步。生产运营公司汇兴煤矿,就是托管运营模式的探路勇者。充分利用办矿经验丰富、专业技术力量雄厚、安全管理水平先进的优势,整体运营管理和生产经营,实现托管煤矿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同时立足主业,积极推动以煤为主、多元互补的发展格局,优势互推,资源共享,实现企业“多条腿”走路。
机制变革:瘦身健体,激发新动能
“托管运营要轻装简行,避免机构冗余,实行扁平化管理,轻资产运营,才能走得更快更远。”
近年来,生产运营公司汇兴煤矿利用“国有品牌、民营机制”的优势,采取“机构设置扁平、人员精干高效、职责分工清晰”的管理原则,发挥体制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实行“小机关、大部室”精简机构,优化人力资源,将机关人数由47人减员定编到15人,使一岗多能、德才兼备的人才得以发挥作用。
同时,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以市场化、差异化、工作效率为导向,工资分配向生产一线、效益岗位、创新人才倾斜;另外,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去年9月,领导班子新换届,生产运营公司汇兴煤矿引入竞争机制,以职称、学历、能力等为依据,加大履职能力考核,扶优汰劣,实现干部“能上能下”,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精细管理:从“粗放型”到“标准化”的跨越
“厉害了,2021年的采掘原煤产量再创新高。公司效益节节高。”综合办公室刘小龙高兴地说道。
在生产经营转型上,生产运营公司汇兴煤矿围绕“精”字做文章。以“六精三十六闭环”管理体系为抓手,在安全管理上坚持“落细、落小、落实”的原则,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防护网,狠抓现场精细化管理,坚决夯实煤矿安全生产根基。
最近,生产运营公司汇兴煤矿从人员能动性、工作面质量、进度等出发,激励政策“加码”,掀起了劳动竞赛的高潮。掘进工作面进行巷道成型、支护质量、进尺追赶超越比赛,综合考评、月底兑现。如今,推诿扯皮、消极怠工成了“过去式”,积极奋进、争创产量的“新动能”推动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
“原煤产量上去了,工资上涨,工人们积极性显著提高。‘能者上’的用人机制,也让职工有盼头,我们从托管运营中看到了希望......”如今企业转型升级蹄疾步稳,生产运营蒸蒸日上,生产运营公司汇兴煤矿总工程师胡锦波谈起未来显得信心满满。
风物长宜放眼量。站在新起点上,生产运营公司汇兴煤矿将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实践,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和勇气,让奋发逐梦的“汇兴”名片走出山沟沟,迈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刘峰杜成平)